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过去近千年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响应,但响应的时间和幅度均存在区域差异。在中世纪温暖期,西部沙区温暖干旱,沙漠化表现为正过程;青藏高原地区沙漠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则不统一;中东部沙区为暖湿气候,发生逆过程。在小冰期,西部沙区寒冷且相对湿润,沙漠化发生逆转;青藏高原区沙漠化的响应并不明显;中东部沙区气候寒冷干燥,沙漠化加速。在20世纪暖期,西部沙区和青藏高原区总体上气候呈现暖干化特征,沙漠化发展;而中东部沙区沙漠化则在逆转,但在末期沙漠化有发展的趋势。总体上,西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明显的正过程,冷期逆过程明显;东部沙区在暖期沙漠化发生逆转,冷期正过程加速;青藏高原区沙漠化正逆过程主要表现为振荡形式。  相似文献   
112.
吴琼 《华南地震》2014,(1):108-112
以《中国地震》已录用稿件中的3个表格为实例,对其在编排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不符合三线表规范的错误,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方法,以期对地震科研工作者正确编排设计论文表格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3.
孟加拉湾风暴时空分布和活动规律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45-2006年JTWC公布的孟加拉湾风暴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下称孟湾TC)生成个数年平均约为8.12个,全年均有发生,其中2~3月最少,之后开始增加,10月达到峰值;与孟湾TC不同,孟加拉湾热带风暴(下称孟湾TS)呈双峰型分布,峰值为5月和9~10月.从孟湾TS的强度上看,达到H4标准的超级强风暴1971-1986年仅出现1次,而1987-2006年则出现了8次.孟湾TS生成位置、平均维持时间和最长维持时间的月际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4~5月和10~11月为峰值.孟湾TS的生成位置10~11月峰值大于4~5月,而平均维持时间和最长维持时间则是4~5月峰值大于10~11月.孟湾TC登陆方向大部分为西北或偏西路径,占56.7%.孟湾TS登陆方向与TC有一些不同,主要差异是西北路径和未登陆次数减少,偏西和东北路径增加.由于4~5月是孟湾TS东北路径登陆的一个峰值,因此,与云南雨季开始期关系密切,对云南初夏降水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4.
深井水温观测在中国已经开展了20多年,但目前对于水温响应机理的研究还不充分.而且利用温泉水对水温响应机理研究甚少.本文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后,即2008年5月1日至7月4日,对重庆北温泉水(距震中约400 km)进行采样监测,发现泉水水温水量发生较大变化:震后水温下降了1℃:海拔相对较高的BWQ-2、BWQ-3、BWQ-4相继断流,监测点BWQ-1的水量增加了15 L/s;与此同时.各泉点Fe~(3+)、Mn~(2+)浓度于地震当日成倍增长,随后逐渐减小,7月4日时浓度与5月1日相当.重庆北温泉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受汶川地震强烈影响导致冷水下渗作用,海拔相对较高而温度较低的温泉水改道,并有其他来自裂隙或者地表的低温水汇入温泉含水层,Fe~(3+)、Mn~(2+)浓度的变化从水化学上印证了冷水下渗学说.  相似文献   
115.
桂林地处亚热带 ,年均气温 2 0 .4℃ ,年均相对湿度 76 % ,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雷暴年均出现日数达 5 1 d,除1 1月份以外其它每个月都有可能产生雷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 ,本站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不正常的主要原因是雷雨。因此对雷暴的监测是观测工作的重点。  雷暴是积雨云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当积雨云中聚集了足够的电荷 ,电场强度达到 2 5 0 0 0— 3 0 0 0 0V·cm-1时 ,空气电离而出现一条由耀眼火花形成的导电通路 ,以 1 0 0 0 0 0 m· s-1的速度向符号相反的电荷中心前进会合 ,于是两种电荷…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蒋海昆  吴琼 《内陆地震》1992,6(3):258-265
根据空间距离方法,给出了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的统计计算方法,并指出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可以较好地判断地震空间分布类型。利用唐山地区的地震资料,对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在地震预报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Z_1对中强地震具有一定的震兆反应能力。本文还就不同的序列处理方式及不同的震级下限对地震空间分布因子Z_1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9.
几年来,地质勘探队在哈萨克斯坦()钻进时,常常发生钻孔顶角和方位角的偏斜。为了预防偏斜,到目前为止,采取过加长岩心管和使用钻铤(用接头坯料制成的)  相似文献   
120.
池谷元伺所著《地震前兆》一书 ,将人们所说的地震宏观前兆分为“动物的异常行为”、“异常气象”、“家用电器异常”和“植物异常”,并分别进行了论述。书中所记载的前兆报告事例多半是一些片断 ,不过 ,与近几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 ( M=7.4,1 999年 8月 )和台湾集集地震 ( M=7.7,1 999年 9月 )有关的资料 ,都是地震后作者亲赴现场实地收集的。作者是想把最近一段时期有关地震的宏观前兆数据(其中也包括 2 0 0 0年 1 0月鸟取县西部 M=7.3地震 )归纳在一起。但是 ,如作者自述的那样 ,他的目的并不是完整无缺地收集宏观前兆数据 ,而是想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