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四川盆地龙岗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部雷四3段发育一套风化壳岩溶型白云岩储层。储层似层状成规模分布。古岩溶作用以表生裸露期风化壳岩溶作用为主,受古地质背景和风化壳岩性组合影响,古岩溶特征主要表现为:溶蚀时间较短,溶蚀作用较弱,充填作用及膏溶作用较强。在研究区内风化壳岩溶作用是影响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它对储层既有建设性作用又有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92.
在工区面积大、钻井少的情况下开展地震相研究,可以有效绘出沉积相展布图。对四川盆地中部雷口坡组四3亚段利用GS1和YS104两口井进行地震地质标定,建立了膏盐湖、白云岩坪及颗粒滩等几种不同沉积微相的地震响应模式。膏盐湖相表现为强振幅、高连续的地震响应,而颗粒滩及白云岩坪主要表现为中振幅、低连续的地震响应特征。在地质标定基础上,对全区利用波形分类技术开展地震相研究,恢复了古沉积环境,获得了颗粒滩相及白云岩坪的展布图,这些分布区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区。龙岗—营山—南充—蓬溪一带处于颗粒滩、白云岩坪有利相带,且处于雷四3亚段地层剥蚀线附近,受岩溶改造强烈,储层较为发育,是川中地区的重要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93.
南好组是晚古生代海进序列底部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层型剖面所反映的岩石组合特征为石英细砂岩、砂岩与绢云板岩、粉砂质板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含砾不等粒砂岩,产腕足类、腹足类、海百合化石。厚度>156 m,未见顶,与下伏早志留世足赛岭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选层型剖面第2层上部粉砂质板岩中产腕足类(Ⅲ31)Fusella sp.,Leptagonia sp.,Chonetipustula sp.,剖面中尚含腕足类Eochiristites sp.,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岩关期。第2层下部粉砂岩中产腕足类(Ⅲ17)Tenticospirifer cf.supervilis,Ptychomaletoechia sp.,Fusella sp.及海百合茎。前二者时代为晚泥盆世锡矿山期。而Fusella及海百合化石时代应为早石炭世,具有共生特点。此外在同为南好地区的锌山剖面及东部相邻的万宁县峰膏岭剖面均未发现泥盆纪化石,因此将南好组划下石炭统。近来有人在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志留纪化石,认为选层型剖面属志留纪而非石炭纪,南好组与下伏地层也非不整合接触,主张南好组应废弃。笔者认为所谓选层型剖面第2层采获的志留纪化石实际上是采自南好组下伏的志留纪地层中,南好组不存在废弃问题。  相似文献   
94.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泥页岩常规岩芯与密闭取芯的地球化学分析、物性分析、压汞实验分析等,评价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的含油性,结合试油情况,研究其富油机制以及有利储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受有机质丰度和孔隙度影响,有利层段总有机碳要大于4%,孔隙度大于3%。体积含油率比含油饱和度更能准确表征泥页岩的含油性,油层要求含油率大于1%。压汞分析显示,泥页岩的储层富油机制与常规砂岩不同,包括未运移烃类的就地滞留富集和经历短距离初次运移在与优质源岩临近的次源岩层系中富集两个过程。芦草沟组页岩油的富集受岩性组合类型的影响,以泥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或者以灰质泥岩、白云质泥岩为主,为该区最有利岩性组合,含油性最好,对应于深湖-半深湖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5.
那东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的中西段,前人已对其进行了初步报道,但未进行详细的研究。对那东洋岛的岩石组合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显示那东洋岛具典型的洋岛型岩石组合,其玄武岩和辉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OIB相似。通过对洋岛灰岩中珊瑚化石的鉴定,结合洋岛岩石组合与木嘎岗日岩组的野外接触关系,初步认为那东洋岛的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一时期班公湖—怒江带特提斯洋正处于大洋演化阶段。那东洋岛的发现对揭示班公湖—怒江洋在侏罗纪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的生物灰岩发育于沙一段下部的"特殊岩性段"内,其分布具有北区零星、中区集中、南区广泛的特点。沙一段生物灰岩在坳陷北区仅在板桥地区的唐家河一带零星见到;在中区主要见于港西凸起和孔店凸起之间,沿着大中旺-周清庄-王徐庄-扣村一带分布;在南区则分布广泛,主要有4个发育带:沧州发育带、舍女寺发育带、盐山发育带和集北头-灯明寺发育带。综合分析认为,沙一段生物灰岩分布的控制因素主要有古气候、古水体介质条件、古水深、古地形坡度以及陆源碎屑的供给等。  相似文献   
97.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环开江--梁平海槽长兴组--飞仙关组的层序划分方案,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均可划分出两个三级层序.在层序格架内进行了岩相古地理的编图及演化分析,认为在台地边缘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发育不同类型的台地边缘.结合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建立了台地边缘的三种沉积模式:(1)以剑阁地区为代表的"进积型台...  相似文献   
98.
针对国(境)外地震专报产出过程中遇到的信息搜索困难、内容不规范、难以满足时效性等问题,基于C#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国(境)外地震专报背景信息交互式产出系统。该系统只需值班人员少许的参与,自动获取人口信息、海啸信息、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历史地震目录,生成地震的人口伤亡信息,最终产出word格式的地震专报。  相似文献   
99.
基于MODIS影像的色林错湖面积变化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2-2009年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和气温、地表温度气象资料,对色林错湖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西藏那曲地区色林错湖(包括雅根错湖)面积在近8 a呈显著的扩大趋势,从2002年的1955.49 km2增至2009年的2197.46km2,8 a内增长了24197 km2,现已超过纳...  相似文献   
100.
废弃生产场地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历史上曾生产和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氯农药,现存的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场地是污染高风险区.先前的报道多集中在场地内污染特征研究,较少关注场地周边有机氯农药污染及其环境风险性.为了解有机氯农药场地土壤污染水平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本文以重庆某废弃有机氯农药场地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域,分析土壤中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水平,阐明场地内污染特征以及周边土壤的残留规律,评估场地内及周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场地土壤中∑HCHs的含量水平为3.89 ~ 13385.78 ng/g,低于国内已报道的其他污染场地.∑DDTs的含量水平为22.74 ~ 11186.10 ng/g,与已报道的我国张家口、扬州等地生产场地污染水平相当,但低于邢台、太原和青岛等地农药厂生产场地污染水平.该生产场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的人体致癌风险值均高于可接受的范围,属于重污染区.场地周边400 m范围的土壤中HCHs和DDTs的含量水平虽整体上低于场地内,但污染水平也较高,HCHs污染和DDTs污染的总致癌风险均超过了儿童可接受的限值.随着与生产场地距离的增加,场地周边土壤HCHs和DDTs的含量水平呈幂函数下降的趋势,这同时又表明生产场地有机氯农药仅对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因此,对于生产场地污染不能仅仅关注场地内,还应充分考虑场地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污染与环境风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