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论述了活断层分段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主要的边界标志。提出分段的基本原则是:以断裂的不连续性为依据,以地震危险性评价为目的,划分断层段。文中提出了9条分段依据和39个具体标志。认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应坚持两条原则:①由定性到定量;②循序渐进,逐步缩小范围和时段。文中提出了利用活断层资料确定潜在地震危险区、估算震级和预测发展时间的方法,其中的一些模型是作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利用活断层分段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中长期地震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楚全芝 《地质学报》2009,83(9):1221-1232
中卫断裂带在晚更新世以来的左旋走滑运动中,先存的挤压逆掩、逆冲断裂带发生了分化。某些断层或断层段继续活动;另一些先存断层在晚更新世以来不再活动;此外,还发育了一些新断层。因此,我们把中卫断裂带划分出三种断层类型,即新生断层、继承性断层和遗弃断层。新生断层就是指:在某次构造运动中新发育的断层。具体到中卫断裂带来说,就是指晚更新世以来新发育的断层。这类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左旋走滑运动的产物。在早期的挤压逆断运动中这些断层并不存在。通过对新生断层的调查研究可以获得以下资料。①反演晚更新世以来的构造应力场;②确定晚期构造运动的起始时代;③估算断层的断错幅度和速率。继承性断层就是指:在早期的挤压逆掩(冲)活动中就已经存在的断层或断层段,在晚期的左旋走滑运动中继续活动。继承性断层的最大优点是包含了较多的信息量。①继承性断层记录了多期构造运动的信息;②继承性断层是中卫断裂带多期活动的见证;③继承性断层是研究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依据。遗弃断层就是指:某些断层或断层段在早期构造运动中是主体断裂带的一部分,其活动习性与主体断裂带基本一致。当早期的构造运动终止之后,这些断层或断层段在后继的构造运动中不再活动,也就是说这些断层被遗弃。遗弃断层的作用就在于它保留了早期构造运动的大部或全部信息,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干扰破坏。因而通过对遗弃断层的研究可以获得早期构造运动的主要信息。①确定早期构造运动终止的年代;②反演早期构造应力场方向;③研究断层的滑动方式,即粘滑和蠕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几次强地震活动的卫星红外异常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 2 0 0 0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 3个 6级以上地震的卫星红外异常特征的初步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1)卫星红外异常的分布与地质构造 ,特别是活动断裂的关系密切 ;2 )地震震中常位于红外温度的相对高值异常的边缘或附近 ,异常的发展具有非对称性 ,异常一般都是从震中附近的某一侧向震中区扩展 ;3)红外异常的时空分布规律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 ,异常信息的提取要结合具体的构造条件、地理环境和气象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168,自引:9,他引:168  
最近20年来我国活动构造研究进入了定量研究阶段,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总结这些定量研究成果, 编制了1∶400万中国活动构造图, 尽可能详尽地表示了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块体、火山和地震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构造及其运动学参数, 总结了中国活动构造的基本特征. 喜马拉雅和台湾为板块现代活动边界构造带, 活动强烈, 断裂滑动速率大于15 mm/a; 大陆板内地区构造活动以块体运动为特征, 可以划分出不同级别的地壳和岩石圈块体, 其中以青藏、新疆和华北断块区现代构造活动最为强烈; 各区200多条活动构造带的运动学特征表明, 板内构造活动是一种有限制的低速率块体运动, 块体边界构造带的水平滑动速率一般小于10 mm/a, 最大为10~15 mm/a, 因而不支持高速率滑动的逃逸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地震构造是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载体,也是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基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具有鲜明的分区特征.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都有其自身的强弱变化,很难用统一的活动期或平静期来涵盖.地震活动强度与各个区域的断裂活动水平有较好的一致性.如东、西部断裂活动水平相差约一个数量级,大震发生的频度也相差一个数量级.地震不但与活断层有关,而且与地震构造块体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前兆异常和地震不是因果关系,是伴生或孪生的关系,它们都是构造活动的产物.本文从中国大陆地震构造环境出发,研究了典型地震构造块体和主要地震断裂带与地震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大陆未来十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大震活动的地区主要在西部.重点应该注意塔里木块体沿南北两侧边缘断裂带由西向东发展的趋势.在川滇地区应重点关注鲜水河-安宁河-小江断裂带及毗邻地区.东部可能会有多次中强地震发生,发震地点可能与渤海-张家口-河套地震断裂带和郯庐地震断裂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断层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地区选择了18个震例(M≥6.0),以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断层走向为因子对震级作了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又作了震级与滑动速率之间的一元分析,并将这两种分析作了对比。结果表明:(1)二元回归分析优于一元分析;(2)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α是决定震级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3)M≥3.5级的地震与断层活动与否无关;(4)运用二元分析公式可以进行震级预测,并可以对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地震构造与中强地震活动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试图探索出大震中长期预测的有效方法. 首先,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构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单元划分,共划分出19个地震构造块体、25条构造变形带和26条地震断裂带,并将地震构造块体分成3个类型和10个亚类,将地震构造变形带分成3个类型和5个亚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震前兆台站观测的异常信息预测强震发生地点,是地震预测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例如,在日常震情分析预报中,通常将多种异常现象的相对集中区作为未来可能的强震震中所在区域.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位于印支和扬子地块间的红河断裂带是东南亚最重要的构造带之一,长期以来为国内外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该断裂带经历了早期(古近纪)大型左旋走滑和后期(新近纪以来)的右旋走滑运动.断裂西南侧糜棱岩面理走向一般310°~320°,倾向北东,倾角60°~70°.  相似文献   
20.
第四纪断层的双重作用——以汶川8级地震破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大震不但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我们从事地震科学事业的人员来说,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一般来说,第四纪断层,尤其是活断层,是导致强震发生的主要因素.一次大震的破坏程度从震中起,由近及远逐渐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