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47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19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5篇
  1940年   7篇
  1938年   5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5篇
  1934年   11篇
  193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61.
本文运用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对1992-1993年期间的微波散射计海上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为研究海面微波散射特性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2.
海洋工程结构的无损评价(NDE)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科学。它是NDE技术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必将成为海洋工程结构无损检测(NDT)技术发展的趋势。本文对海洋工程结构的NDE技术的有关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包括NDE的定义、内涵、内容及其手段等。  相似文献   
663.
为研究网格间距对网格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对两个竖肢中心距不同的小剪跨比网格剪力墙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横肢中心距相同、竖肢中心距分别为200 mm及300 mm的网格剪力墙破坏模式不同,竖肢中心距为200 mm的网格剪力墙下部和墙底角部混凝土破坏,破坏模式为剪压破坏;竖肢中心距为300 mm的网格剪力墙沿对角线主斜裂缝错动并产生滑移,破坏模式为剪拉破坏。两个试件的极限位移角均在1/100左右,竖肢中心距为300 mm的网格剪力墙刚度和承载力略大。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适用于不同间距网格墙的等效厚度计算方法,网格剪力墙可等效为实体剪力墙计算刚度和承载力。  相似文献   
664.
西昆仑山晚新生代沉积的粒度和δ18O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室内粒度和石英氧同位素含量分析,讨论了西昆仑山典型地区晚新生代不同时期沉积的搬运机制,没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对粒度参数和石英δ18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5.
库车褶皱冲断带东秋里塔格构造带发育与侧断坡有关的位移转换构造.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是一条北倾盲冲断层,其错移地层自西向东逐渐降低,从东秋5井以西的新近系膏盐岩转换至迪那201井的古近系膏盐岩再到迪那11井的侏罗系煤系,地震剖面上侧断坡形态清晰.侧断坡东、西断坪分别是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侧断坡发育在煤上-盐下构造地层组合中.通过DQ99-196、DQ00-226、DQ00-263等构造演化剖面恢复计算,东秋里塔格构造盐上地层位移梯度向西约为103.72m/km,而盐下东秋-迪那段的位移梯度为61.65m/km.在上述地震剖面上,盐上背斜和盐下隐伏背斜的轴线位置发生了相对变化,后者自东向西逐渐向南发生偏移;野外露头观察,盐上背斜的褶皱作用也随之向西增强.在走向上,东秋里塔格构造具有构造分段性,表明侧断坡的位移量变化具有突发性.西段为库车塔吾构造,东段为东秋-迪那构造.库车塔吾构造的盐下隐伏背斜是受东秋里塔格冲断层控制的断层相关褶皱,前、后断坪分别位于吉迪克组膏盐岩和侏罗系煤系,其隐伏的构造楔与南秋里塔格背冲断层组成库车塔吾三角带.东秋-迪那构造的隐伏背斜样式与库车塔吾段相似;但南翼缺乏背冲断层,不具备三角带形态.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表明,侧断坡的发育过程最早可以追索到康村期.东秋里塔格侧断坡相关背斜的形成与自北向南的盲冲断层和区域左行扭压复合作用有关.侧断坡相关背斜的主要构造特征是由侧断坡调节上、下滑脱层之间的应变差异,同时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沟通气源岩和储层;其油气勘探意义是使得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到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如迪那2之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66.
为提高黄土高原治沟造地区挖填体力学特性与水稳定性,开展石灰、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纤维和瓜尔豆胶改良黄土强度和崩解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其综合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单一材料改良黄土性能仅在某一方面效果提升明显,如石灰和纳米二氧化硅显著提高黄土抗剪强度,提升幅度分别为36.3%~250.6% 与9.0%~99.7%;但在提升黄土耐崩解性能方面改良效果有限;2种材料仅延缓了黄土崩解时间,对最终崩解量无影响。聚丙烯纤维和瓜尔豆胶显著提升黄土的耐崩解性,如瓜尔豆胶可将黄土的崩解率降低至11.5%以下,而聚丙烯纤维改良黄土较素黄土的崩解率降低幅度为11.2%~51.9%;但2种改良材料提升黄土强度性能效果不佳,强度提高幅度仅为1.5%~22.9%和2.8%~15.6%。石灰混合聚丙烯纤维、纳米二氧化硅混合聚丙烯纤维2类复合改良材料既提高黄土耐崩解性、又能提高黄土抗剪强度,克服了单一改良材料对黄土强度与耐崩解性综合性能提高有限的短板,达到黄土综合性能提高的改良目的;其中9%石灰混合0.6%聚丙烯纤维、2%纳米二氧化硅混合0.6%聚丙烯纤维2种复合材料掺比改良效果最优,使改良黄土抗剪强度最高分别提高了109.8%和68.3%、崩解率分别降低了61.3%和4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