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7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818篇
测绘学   348篇
大气科学   645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1851篇
海洋学   399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96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64年   16篇
  1959年   23篇
  1958年   19篇
  1957年   23篇
  1955年   8篇
  193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过林  马莉  叶诗淳 《东北测绘》2012,(1):150-153
针对频域变换的旋转不变纹理特征,提出Radon变换结合树型小波变换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以Radon变换处理影像将影像纹理的旋转转化成平移信息,对变换后的影像进行非完全树型小波变换。此时可以将能量作为旋转不变纹理特征,但得到的小波系数所携带信息较少,所以本文采用小波系数直方图作为纹理特征。采用此方法对居民地进行提取,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得到比较有效稳定的旋转不变纹理特征,并且对不同的中小比例尺遥感影像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2.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广西逐站逐小时降水量、1°×1°逐小时FY-2C的TBB资料和1°×1°逐6 h NCEP/NCAR再分析资料,应用空间25点平滑滤波方法,分析了2005年6月18~22日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结果表明:这次致洪暴雨过程的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雨团集中出现在TBB值的低值中心、低值中心北侧等值线密集的地方以及等值线曲率大的地方。镶嵌于大尺度西南气流中的中尺度涡旋系统在西江流域反复生成,导致对流云团不断生成和加强,是此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暴雨区上空中尺度经向垂直环流圈的存在对中尺度涡旋和对流云团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低层弱的对流不稳定与强的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性共存是此次暴雨产生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3.
东营市雷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东营市1971--2000年的雷暴气象资料,对东营市雷暴的时空变化及初终日分布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东营市雷暴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雷暴日数分布逐年代呈减少趋势,且夏季多于春、秋季;雷暴日分布最易出现于白天午后15-18时;雷暴初日较雷暴终日的分布时间集中,初、终日逐年代变化成抛物线型,并对其上述特征产生的原因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994.
提高气象信息网络安全性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综合运用访问控制列表、流量控制、组策略等多种网络安全技术,从网络边界、内部骨干网络关键节点到计算机桌面系统多层次实施,整体提高气象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初桂北冻雨对电网的危害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2008年初广西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过程中桂北冻雨日数、最长连续冻雨日数的分布特征,阐述冻雨对电网的危害,分析此次过程的冻雨灾害影响,在灾后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96.
南宁市暴雨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60~2006年南宁市8个测站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对暴雨的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其气候特征是:6月是暴雨发生最多的月份,7月则是大暴雨出现最多的月份;暴雨出现的地域分布特征是: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局部暴雨和局部大暴雨的分布呈外围多中间少,马山是高发区;局部暴雨和局部大暴雨的出现频率高;全市性暴雨过程发生的最多月是7月;局部暴雨和全市性暴雨发生频次的比值是4∶1。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近530年干湿变化及其持续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志强  支蓉  封国林  张强 《气象学报》2009,67(2):307-320
采用中国530年旱涝指数序列,并将其划分为华北和西北东部地区(Ⅰ区)、长江流域地区(Ⅱ区)以及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Ⅲ区)3个区域.应用功率谱、滤波方法、BG算法等研究旱涝指数序列各相对平稳均值段之间的干湿转化特征.结果表明,近130年的干旱时段和历史上的干早或偏旱时段相比,Ⅰ区干湿转化频率有所加快;Ⅱ区于湿转化频率没有太大变化;Ⅲ区干湿转化频率有所降低.并且重大干湿转折时期大多对应突变点比较集中,即这一时期气候态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或符种极端气候事件.结合小波系数的周期分析结果发现,Ⅰ区从1920年左右开始的干旱,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严重干旱以后,有可能在21世纪再持续50到70年,其后再一次发生由干旱向湿润的转型;Ⅱ区则有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持续湿润期相对集中的情况.此外,Ⅰ-Ⅲ区干湿变化的特征与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对应关系;Ⅰ区的干湿变化与当地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止相关;Ⅱ区和Ⅲ区干湿变化与温度变化的联系较Ⅰ区差一些;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可能对3个区域的干湿转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定义旱(涝)尺度因子,可以定量描述旱涝持续性的区域特征;滑动计算旱(涝)尺度因子,可以检测哪一时段对应有旱涝群发性事件及重大干湿期的转折.  相似文献   
998.
温度破纪录事件预测理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中国740个常规观测站1960-2005年日最高、最低温度器测资料,揭示了46年来中国日最高、最低温度破纪录事件的强度特征.利用历史观测资料验证了日温度极值服从高斯分布,并将历史资料中已知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作为初始条件,经冗长的理论推导得到破纪录温度的期望值,与用纯极值理论进行迭代获得的结果相比,前者更符合观测事实,预测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高、低温破纪录事件进行了预测评估,给出了各地区高、低温破纪录事件强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大、最小值分布.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极端温度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西南地区的极端高温事件强度未来处于较大上升期,西部相对较小;而极端低温事件强度降幅最大的区域位于东北和西北部地区,华中及西南地区处于相对平稳期.  相似文献   
999.
司志华 《山东气象》2009,29(4):63-64
分析了雷电过电压对信息系统的危害,应用现代防雷技术,通过实例对信息系统的防护作了具体应用说明,分别对供电线路、配电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程控交换系统的过电压防护作了详细防护设计。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气象观测业务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金田 《广东气象》2009,31(2):F0002-F0002
气象观测业务主要指地面气象观测站和气象探空站的实时气象资料探测业务,可用于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实时准备、气候调研、与局地天气有关的业务(如当地机场飞机起降、工程建设等)、水文和农业气象学以及气候学的研究。目前我国最新的探空设备为新一代L波段探空系统,而地面常规气象观测已普遍采用Ⅰ、Ⅱ型遥测自动气象站进行日常探测工作。到2005年底,全国气象部门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2404个,其中自动气象站2002个。这些国家级观测站在承担常规地面观测业务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