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大气科学   11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31.
登陆广东热带气旋中尺度降水分布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每小时地面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 ,以 1 999~ 2 0 0 1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登陆的热带气旋为研究对象 ,从合成分析和个例分析两方面揭示了登陆广东热带气旋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及其分布变化。结果表明 ,热带气旋登陆前后中尺度强降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登陆后降水不对称性加大 ;热带气旋登陆后中尺度强降水分布随时间变化 ,登陆后第 1 0个小时之前 ,中尺度强降水基本上分布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 ;而热带气旋登陆第 1 0个小时之后 ,中尺度强降水具有明显的“离心”或“偏心”特征。  相似文献   
32.
对近几年来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和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的选取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全面的概述,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3.
广州番禺地区草地陆气相互作用观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2004年在广州番禺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观测研究表明:新型的超声风温仪虽然带有雨滴防护沙网, 但雨滴对超声观测的误差影响显著, 尤其是对u, w方向。雨天情况下与z/L相关系数很低, 湍流强度与稳定度不存在1/3次方关系。涡动相关法和能量平衡法计算的感热通量及潜热通量比较接近, 感热、潜热通量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699和0.8633, 两种方法带来的误差主要发生在近地层稳定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时刻, 即在午间热通量的峰值或傍晚或晚间热通量的低值, 其中能量平衡法计算的感热、潜热普遍具有较大的正负峰值。涡动相关法计算的Qh+Qe普遍偏小, 与可用能量Rn-Qg多数情况下存在能量不平衡, 说明了忽略热存储项的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局限性。番禺夏、秋季近地层各能量具有与太阳辐射相似的日变化特征, 但夏季的潜热大于感热, 而秋季则相反。近地面二氧化碳从5—8月是一个减低过程, 尔后上升到12月份浓度最高, 总体浓度值在350×10-6~400×10-6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34.
南海西沙地区季风季节变化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吴尚森  梁建茵 《大气科学》1998,22(5):771-778
利用位于南海中北部的西沙观测站1959~1988年30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1980~1988年9年探空资料,分析了西沙地区季风季节变化气候特征。3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平均结果表明,西沙地区5月中旬西南(或南)风建立,对流突然加强,云量陡增,6月上旬降水量剧增。利用本文定义的季风指数,可以将西沙夏季风季节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东南夏季风阶段(4月初至5月初)、西南夏季风阶段(5月中至9月初)和夏季风结束阶段(9月中至10月初)。这种阶段的划分不但与广东省汛期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与南海大气环流的季节演变也有很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35.
36.
1 概况 根据中国气象局和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签订的大气科学双边交流协议,NOAA邀请我作为交流学者到气候预测巾心(NOAA/CPC)进行为期1年(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的工作访问,主要在杨崧博士的指导下,从事亚洲和美洲季风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7.
南海夏季风北推时间及相关环流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8—2004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我国73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差异及其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最早的可以1 d就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最晚的却要42 d,并且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20世纪70年末以前,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总体上要偏早,而70年代末以后,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总体上要偏晚;当南海夏季风建立后,若东亚大槽较深,冷空气活动较活跃,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形成的西南风、110°~120°E地区越赤道气流形成的偏南风以及副热带高压西侧边缘的偏南风均偏弱,南亚高压和东亚地区急流位置偏南,就会使得南海夏季风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偏晚,反之,则偏早;南海夏季风推进影响到华南地区的时间偏晚(早)年期间,索马里、105°E和130°E越赤道气流输送的水汽通量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部的东南气流水汽输送均较弱(强),华南地区前汛期的锋面降水较强(弱)。  相似文献   
38.
1998年南海西南季风活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OLR、SST观测数据,分析了1998年南海西南季风的建立日期、强度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与海面温度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广东降水的影响.得出南海西南季风建立的日期为5月17日(5月4候).1998年为弱季风年,OLR具有1个月左右的振荡周期,西南风具有半个月左右的振荡周期.孟加拉湾地区季风和105°E越赤道气流是南海季风低频变化的重要策源地.1998年南海季风弱,主要是由于初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正距平,并导致南海-阿拉伯海海温正距平的结果.  相似文献   
39.
南岭山地高速公路雾区能见度预报系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在研究南岭山地浓雾的气候规律,开展了2次多学科综合野外观测,对典型个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雾的宏观结构特征分析、雾的微物理特征分析,在利用数值试验分析了雾生成的物理机制等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4种南岭山地京珠高速公路云岩雾区的能见度预报方法,包括: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释用方法、结构预测方法、天气学指标预报方法和动态统计预报方法;并研制了相应的自动化程度高的预测预报系统,与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通车同步投入准业务运行,使用雾区路段的5套自动气象站和能见度仪资料,制作的集成预报结果为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提供服务,经过各种方法的独立预报检验和准业务运行服务的预报结果检验,预报准确率比较高,提供服务的集成预报准确率可达83.3%。  相似文献   
40.
广东省汛期旱涝成因和前期影响因子探讨   总被引:28,自引:21,他引:28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站降水量资料,用正态化Z指数对前,后汛期旱涝等级进行了划分,前汛期旱涝年对比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高造成的南海地区较强偏南风和较强东亚大槽以及较强垲支西风急流(有利于中纬度冷空气南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广东前汛期降水偏多的直接原因,广东前汛期偏早的主要原因是冷空气偏弱,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变化是这种相互作用的重要影响因子,暖池海温偏高(低),广东前汛期正常偏旱(涝)。前期12-2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是前汛期旱涝变化的重要强信号之一,预测前汛期旱涝时应特别关注两极极涡的强度变化和中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变化,后汛期旱斩份对比分析表明:亚洲夏季风系统偏强(弱)是造成广东省后污期偏涝(旱)的最重要因素,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施个数对后污期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还探讨了后汛期旱涝的预测问题,提出前期5月份北太平洋东部地区500hPa位势高度距平是预测后汛期旱涝的重要强信号,其位势高度为正距平,则广东后汛期偏早,负距平则偏涝,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变化通过对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从而影响后汛期旱涝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