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15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81.
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尚未破解的重大科技难题,短临地震预报是地震预报的难点,有效的前兆信息则是短临预报的关键。笔者围绕短临地震预报难题,研制了高精度动态固体潮汐重力仪和大气潮汐重力仪,成功捕获到2010~2023年间的玉树7.1级地震、土耳其7.8级地震等震前几十个小时的动态重力场变化信息。这些信息再现了强震孕育–发生的过程,初步揭示短临阶段“基本稳定→闭锁蓄能→震前平静→能量释放”的强震物理机制,可作为短临地震预报的前兆信息。为实现对短临地震“时-空-强”的准确预报,提出通过动态重力场变化组网观测和分布式前兆信息数据库建设,进一步揭示不同类型地震的动态重力信号响应规律,建立强震发生概率、时间、震中位置及震级预报模型的可行性路径,渴望破解强震短临预报的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582.
利用历史数据和卫星观测,系统分析20多年来(1980年-2003年)在南海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与环境特征,详细比较赤潮在南海四大区域(北部、东部、南部和西部海区)的区域分布、多发藻种和季节变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赤潮发生具有以下特点:(1)区域性:赤潮多发区域集中在珠江口附近(中国),马尼拉湾和马辛洛克湾(菲律宾)和沙巴州的西海岸(马来西亚);(2)季节性:在北部海区,赤潮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份,东部海区在5-7月份,西部海区在7月份,而南部海区在全年都会发生;(3)藻种差异性:主要赤潮藻种在北部海区是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东部海区和南部海区是扁甲藻(Pyrodinium bahamense);(4)年际变化:不同海域赤潮的多发年份不同,对于整个南海而言,1991-1998年是赤潮的多发年。赤潮发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季风、河流的排放、上升流、以及沿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83.
蔡晓梅  黄玉玲  曹婧  张博 《地理研究》2023,(5):1163-1176
拼装理论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理论,为探究空间关系的生成提供独特视角。本文包含三个部分:首先,文章对拼装理论中“能动性”“欲望”和“外部联系”三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和关系进行梳理,指出拼装理论在探究日常生活和健康地理学方面所蕴含的潜力;其次,基于拼装理论,文章结合疗愈景观概念重构了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一方面尝试将宏大复杂的拼装理论情景化、具体化到实证研究中,另一方面希冀从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发展疗愈景观;最后,以老年人的太极活动为例,通过疗愈拼装物的研究框架探讨了太极休闲景观中异质元素的能动性如何通过分布式管理形成一个具有疗愈性影响的动态关系空间并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基于以物和关系为导向的本体论,拼装思维将老年人与健康关系置于扁平化的理论体系和复杂多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讨论,打破了传统的健康-疾病二元假设,以更过程、更动态、更多元的形式解读中国情境下的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584.
岩溶型铝土矿中火山物质参与成矿的直接证据需要进一步明确。通过线路调查和剖面研究,在桂西大范围内的铝土矿及其早期的铝土质岩中观察到大量的火山灰,含量大于30%;火山灰种类有岩屑、晶屑、玻屑和火山尘,塑性—半塑性变形及刚性爆裂显著,自由降落为主,属原地—准原地沉积;火山灰易于分解为水铝石、高岭石、赤铁矿等微细矿物,屑状火山灰相对尘状火山灰更易于矿化,大量火山灰主要以直接铝土矿化作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铝土矿和铝土质岩具有亲岩浆性,不活动元素图解判别及铝土矿测年数据显示火山灰原岩浆以碱性玄武岩为主,与岛弧火山岩一致,主要来自于哀牢山—松马造山带的二叠纪岛弧,铝土矿层具有穿时性,部分火山灰可来源于峨眉山火成岩。铝土矿层中的火山灰丰富,跨度长,可能是瓜德鲁普世末生物灭绝的肇凶。  相似文献   
585.
对流起沙是一种由热力对流湍流直接夹卷沙尘进入大气的起沙机制,由于其频繁发生,长期累积的沙尘排放贡献不可忽视。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归纳对流起沙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介绍目前相关的参数化方案,并从发生条件和起沙通量等方面分析对流起沙与跃移起沙、尘卷风的异同。最后,对对流起沙的野外观测和参数化方案改进等方面提出建议:应加强对流起沙潜在活跃区的观测及比较不同沙源地对流起沙的特征,进一步构建土壤湿度、植被覆盖等影响因素的修正函数以提升模式模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