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广东河台金矿构造应力场演化及构造控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广东河台金矿位于两广云开大山地区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与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交汇部位,为一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海西-印支期区域SN向左旋挤压应力形成有区域左行韧性剪切性质的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和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燕山早期,区域构造应力转为SN向右旋挤压,区域韧性剪切带转为右行韧性剪切性质,并对先期形成的糜棱岩带改造显示为右行剪切特征;燕山晚期,大规模的右行韧性剪切活动逐渐转为右行脆-韧性、脆性剪切,在部分糜棱岩带中产生脆性断裂。河台金矿严格受韧性剪切糜棱岩带控制。区域吴川-四会断裂变质带和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是一级构造,两者交汇部位控制了河台金矿田的产出;燕山期,广宁-罗定断裂变质带的C-R次级构造(即河台韧性剪切带及其糜棱岩带)是二级构造,控制了河台金矿床的分布;河台矿区糜棱岩带中的张剪裂隙和主剪切裂隙系统是第三级构造裂隙,控制了河台金矿床的类型(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及金矿体的分布和形态。  相似文献   
42.
本文综合分析了中国东部的卫星影象特征,并根据地貌、地球物理场、地震活动及火山活动等资料,确定了中国东部存在几条大型的北西向线性构造带。这些北西向线性构造带主要活动期在新生代,并对新生代的火山活动、沉积盆地及现代地震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根据其演化史和力学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继承性的张剪型和新生的压剪型。它们的成因机制与区域岩石圈的应力状态是一致的。因而,中国东部北西向线性构造的形成演化是岩石圈深部地质作用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43.
渝东构造样式分析与成因解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详细的构造分析与解析表明,渝东经历了晚元古代—古生代弱造山与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中生代强造山与周缘前陆盆地、新生代造山后与残余盆地3个发育世代;现今构造格局与样式实为多期构造变形形迹的复合、联合与叠加。从总体上看,研究区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构造层,其区域构造形态总体呈现前展式逆冲推覆薄皮构造样式,局部构造共见有7种变形样式。其中,下构造层主要发育双重构造与断弯褶皱;中构造层多发育断弯与断展褶皱;上构造层以形成滑脱、断展与突破构造为主;形成时代大致经历了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晚喜马拉雅三期;总体体现西冲的NE向逆冲构造体系形成期最早、东南方向逆冲的NEE向冲褶系形成期其次、东冲的NNE—近SN向逆冲褶皱系形成期最晚。研究区北部构造形成早于中南部,北端NWW—EW向逆冲褶皱系干扰、限制着中北部NE—NEE向逆冲推覆系向北延伸,中部发育的转换(调节)带区段具有比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4.
活化构造理论(地洼学说)冲破了百年来由欧美学者创建的地槽-地台学说的传统观点,提出并阐明了大陆地壳第三构造单元--一种新型活动区,即活化区,又名地洼区;总结并论证了地壳演化是活动区与稳定区相互转换,交替更迭,由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螺旋式的上升发展,这就是地壳演化动"定”转化递进律.为研究地壳演化运动规律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活化构造理论的创建是陈国达坚持自主创新的结晶.他尊重自然科学发展规律,客观、科学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成果,又不为已有的发现所约束.知识创新始于问题,孕于积累,厚积而薄发.创新的过程往往是锲而不舍的长期奋斗,而创新结果正是长期积累的能量的瞬间释放.陈国达院士在50年代创建的活化构造理论(地洼学说),正如陈国达院士曾经说过的那样:主要受惠于无数前人的劳动成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的要诀,是中国地质学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大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科研成果的集成.从研究中国大陆大地构造演化的实践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理论,并对全球大地构造科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这是中国地质科学家在地球科学领域做出的独特贡献,是一种真正具有前瞻性、基础性、战略性的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活化构造理论的提出,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关注,受到了中国科学界的重视.中国科学院于1961年在湖南长沙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中南大地构造与地球化学研究室;1978年科学大会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  相似文献   
45.
北票盆地侏罗纪砾岩沉积特征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相盆地充填沉积物中砾岩沉积特征分析是示踪物源及反演源区构造演化背景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辽西北票盆地侏罗系的砾岩层沉积特征及砾岩的分散型式分析发现,北票盆地砾岩的沉积特征明显受到火山作用的影响,物源主要以盆地前期或同期火山岩及西缘前中生代沉积地层和变质岩系为主,砾石成分组成自下向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与盆地两次大的火山-沉积作用旋回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从沉积早期以火山岩砾石为主向晚期以沉积岩及变质岩砾石为主的演化过程。早侏罗世晚期及晚侏罗世晚期砾岩主要为复成分砾岩,松散堆积,填隙物主要为泥砂质.分散型式为混合型,应为盆地在侏罗纪经历的两次大的逆冲推覆作用的沉积响应。中侏罗海房沟组巨厚的粗砾岩沉积对应于盆地西缘的一次快速隆升事件。  相似文献   
46.
中昆仑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研究较为薄弱的中昆仑地区不同期次花岗岩的区域分布规律、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430 ~370 Ma) 花岗岩主要分布于祁漫塔格山北坡,具科迪勒拉I 型花岗岩或ACG、PAG 特征,代表活动大陆边缘或弧后盆地构造属性,加里东晚期祁漫塔格北坡至少存在洋壳的有限俯冲;华力西中期(320 Ma ±) 发育伸展型富钾低铝钙碱性花岗岩,类似加里东I 型、CPG、KCG 花岗岩特征,广布于祁漫塔格山和求勉雷克山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华力西晚期(270 ~250 Ma) 具科迪勒拉I型或ACG 特征,属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早二叠世特提斯洋的向北俯冲作用有关;印支—燕山期(220 ~160 Ma) 具A2 型或富钾低钙钙碱性花岗岩,形成于碰撞后挤压向拉张转折过渡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7.
中生代大陆活化是一个典型的陆内变形与运动演化问题,所产生的构造变形、大范围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一系列问题是目前俯冲碰撞观点难以圆满解释的。湖南地区对冲构造带和背冲构造带相间排列,反映中生代至少发育两套相反的道冲剪切推覆构造系统,它们是壳块不同演化时期多向运动变形的产物。由此提出多元动力体系组成、增减、转换和叠加影响综合模式。其中会聚式地@蠕动和扩散式地撞蠕动所产生的岩石囵增厚和减薄是引起中生代构造变形和活化的根本原因,西太平洋壳体的西向俯冲、特提斯东向俯冲及周缘造山带的侧向挤出效应等则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48.
辽西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义  林舸  李自安 《地层学杂志》2002,26(2):151-155
陆相盆地地层充填序列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古气候和沉积物的供给速度 ,而构造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 ,根据北票盆地的演化特点 ,充分考虑火山作用的影响 ,界定了 3个级别火山—沉积旋回的涵义 ,并将北票盆地侏罗系充填序列划分为 2个一级旋回 ,5个二级旋回及若干个三级旋回。盆地的地层充填序列特征是对构造演化的良好指示剂 ,各级火山—沉积旋回的交替反映了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北票盆地在侏罗纪整体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之下 ,中间又包含有多次挤压—伸展—挤压的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9.
华北陆块晚中生代(早白垩世)基性火成岩沿着郯庐断裂带存在显著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区。其西侧(鲁西区)火成岩在主量元素上以高Mg、Fe和低Al、Ti为特征,在微量元素上富集LILE、LREE和强烈亏损HFSE(Nb、Zr、Hf、Ti和P),同时显示出EM1型Sr-Nd同位素组成;其东侧(鲁东区)火成岩则相对低Mg、Fe和高Al、Ti,在微量元素上也表现出LILE、LREE富集和Nb、P亏损的特征,Ti、Zr、Hf异常不明显,并表现出EM1+EM2的Sr-Nd同位素组成。鲁西区基性火成岩源于陆内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下古老而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作用的结果,鲁东区则为被俯冲陆壳物质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作用产物。中生代华北陆下岩石圈地幔性质仍为古老富集型地幔,因此至少在早白垩世前不可能存在地幔柱作用和大规模的下地壳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50.
免费的Poly3D边界元软件基于位移不连续性方法,它不仅能够模拟断层或裂缝的静态生长,而且所采用的多边形单元可以很好地表示出复杂多边的不连续界面。该软件在地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诸如裂缝形成、由断层互相作用造成的应力扰动和滑移量分布、地下断层形态的确定、低于地震识别精度的断层的预测、地震触发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