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质学   1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影响的新认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PCC第二工作组在第五次评估报告中客观而审慎地评估了气候变化已经发生和潜在的影响、各个领域与区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针对农业生产与粮食安全,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大部分地区作物、畜牧、渔业产生了影响,且负面影响更普遍;不仅影响到生产过程,也影响到非生产系统因素,但这些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极端事件(如极端高温)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市场价格的负面影响明显。大气中CO2浓度增高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但是与温度、臭氧以及水分利用、病虫草害等协同效应仍然不明确。增强适应可以克服增温对农业的负面影响,并减少粮食损失。关于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非生产系统因素的影响及如何开展适应,还需要搜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玉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利用英国Hadley中心PRECIS模型输出的B2气候情景格点数据,输入CERES_Maize作物模型,对我国未来(2 070 s)不同格点玉米产量进行预测,并依据产量的变化率和GIS技术对我国未来玉米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进行研究,找出了未来我国玉米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脆弱区,对指导我国不同玉米生产区有效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第五次评估报告开发的新情景——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分析了RCPs情景的内在优势,并描述了4类代表性RCPs(RCP8.5、RCP6、RCP4.5和RCP3-PD)的特征。利用IPCC最新发布的RCPs数据,分析了高端、中端稳定和低端浓度路径下,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区域分担和减排成本,并着重探讨了低端路径与全球温度升幅限制在2℃以下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挑战和应对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环境演变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文章综述了气候与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特别分析了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条件下的演变特征。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的研究方法 ,采用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和区域气候模式 ,预测了 2 0 10年、2 0 30年和 2 0 5 0年中国西部地区未来气候生态环境的可能变化趋势即情景。对西部地区生态与经济的脆弱性问题也作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战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为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科学和技术评价的机构,下设负责气候和温室气体、影响和对策、社会和经济问题三个工作组。它的第一次评价报告完成于1990年,修订于1992年。为了于1995年9月完成它的第二次评价报告,IPC组织了世界各国200多名各领域的科学家(13名来自中国)分50多个章节撰写,于1995年3月完成了IPCC第二次评价报告的第三稿。本文浓缩介绍了IPCC第二工作组D  相似文献   
16.
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影响是显著的、多方面的。各个领域和地区都存在有利和不利影响,但以不利影响为主,未来的气候变暖将会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以及水资源等部门和沿海地区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应措施可以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应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由于我国科学研究的相对不足和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目前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方法和结果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应当加强区域适应气候变化的案例研究、扩大研究领域、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的研究,以降低影响评估的不确定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介绍国际碳市场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潜在的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交易项目类型,探讨中国如何在国际碳市场前景不明朗、自愿碳市场刚刚起步,以及国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机遇中,克服农业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所面临的单位减排量小、交易成本高、方法学和独立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缺乏,以及国内交易平台尚不规范的困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温室效应引起的江淮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英国Hadley中心的RCM-PRECIS模式进行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在验证了PRECIS在江淮流域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未来CO2增加后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响应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在B2情景下,整个江淮流域都将继续增暖,到本世纪末(2071-2100年)区域年平均温度将增加2.9℃,夏季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温事件,而冬季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强降水(尤其是120 mm以上的降水)日数也将增多。  相似文献   
19.
 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我国气候与环境影响的评估,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工业、交通、服务业、城市与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气候影响的利弊分析。进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履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义务,缔约国要按时编制并提交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文章主要介绍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土壤CO2的排放和清除,稻田甲烷的排放,农业土壤中氧化亚氮的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等方面温室气体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2006年IPCC指南》中强调国家清单只报告管理土地CO2的排放和清除;采用六类土地利用类型体制,即:林地、农地、草地、湿地、居住地和其它地;提供了多层次的估算方法;稻田甲烷的季节排放因子变为日排放因子;农业土壤氧化亚氮的排放因子进一步修正;生物氮的固定不再作为氧化亚氮直接排放的排放源。清单方法改进的同时,我国编制农业温室气体清单面临巨大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