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光学浅水海草高光谱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三亚湾泰莱藻为例, 对海草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450—780nm是海草光谱主要敏感波段, 其波段内的导数光谱是海草叶面积大小序列辨别的有效依据。一阶导数获得的红边与叶片叶绿素a浓度密切相关。   海草在625nm、675nm 两处出现明显的导数特征峰, 两峰峰值相差较大; 其优势特征峰分布在550nm、700nm、750—780nm。实际应用中, 此特征可作为海草底质分类的识别条件, 与海草覆盖率和光谱特征的关系相结合, 可对大量的遥感数据进行识别, 从而达到大尺度遥感监测海草分布和动态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莼菜( Brasenia schreberi )冬芽对 Cr6+污染的抗性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Cr6 +污染对莼菜冬芽外部形态及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叶绿素、O-·2 、MDA的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 :Cr6 +对莼菜毒害机制在于抑制酶活性和损害细胞膜系统 .在培养第三天时叶绿素的含量随着Cr6 +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 10mg/L中最高 ;硝酸还原酶活性除在 5mg/L中的略微升高外 ,在 10 - 4 0mg/L之间随着Cr6 +培养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O-·2 的含量在 5mg/L中的最高 ,在 10mg/L中略高于对照 ,在随后培养中随浓度的升高而降低 ,MDA的含量变化趋势和O-·2 相似  相似文献   
23.
海草的卫星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沙滩、砾石以及淤泥等不同底质类型对光谱的反射率不同,通过卫星遥感检测反射率的变化可以鉴别海草等底质类型。由于海草体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花青素和叶黄素等色素,通过检测这些色素的光谱可以对海草分布以及生存状态进行卫星遥感检测。主要从多光谱、高光谱等角度对近岸光学浅水中海草的卫星遥感以及国内对海草和水体生物光学研究状况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4.
太湖水体透明度的分析、变化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本文根据1993—2001年太湖站常规监测资料及2001-2002年周年实验资料,分析研究了太湖水体透明度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重点分析了透明度与光学衰减系数、悬浮物及叶绿素a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影响透明度的主要因子。研究表明:太湖透明度的区域分布为湖心区最低,其次是河口区.东太湖最高;季节变化表现为全湖平均透明度夏秋季大、冬春季小,不同湖区变化不尽相同;光学衰减系数与透明度的关系为:Kd=0.096 1.852/ST;悬浮质与透明度的关系为:S1/4=8.103—5.847lnST;对透明度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太湖透明度主要受悬浮物的影响,透明度跟叶绿素的相关性不是很大,只存在微弱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5.
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5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2年周年太湖全湖不同湖区湖泊光学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水体光学衰减系数的区域分布,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日变化特征,并阐述了其变化原因,将太湖与国外一些湖泊进行对比,进一步阐述了太湖的光学特征.结果表明:光学衰减系数的湖区分布大致为:河口区>五里湖>湖心区>梅梁湾>贡湖>东太湖;由于不同湖区对光学衰减系数影响的主导因素不一样,其季节变化存在差异,东太湖季节变化不大,湖心区衰减系数秋冬季较大,而梅梁湖区则夏秋较大;衰减系数日变化则表现为中午大,上午和下午小;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主要有逐渐递减和先递减后均匀2种类型;衰减系数的光谱特性表现为在短波部分较大,长波部分较小,670nm处有一相对高值.  相似文献   
26.
龙感湖水体光学特性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2003年秋、夏季原位水下光场巡测及连续定点观测资料分析了龙感湖不同湖区及不同风浪条件下水体的光学特性,探讨了光衰减系数、辐照度比的光谱分布、空间差异及不同风浪条件对水下光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下光谱在紫光波段衰减最强烈,其次是蓝光,红、绿光衰减最弱,并且向下辐照度衰减系数一般要大于向上辐照度衰减系数.秋季L1-L3点向下辐照度400—700nm波段衰减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3.60、1.06—3.72、0.78—2.89m-1;光衰减系数的空间分布是位于湖中心的12点要略大于两边的L1、L3点;辐照度比的变化趋势极为一致,最低值出现在短波蓝光波段,最高值出现在550—600nm之间;从小风浪到中风浪、大风浪其PAR衰减系数分别是1.74、2.02、2.45m-1;透明度、衰减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相关性最好,决定系数在0.7以上,但其变化除受悬浮物影响外还要受制于溶解性有机物和浮游植物;440nm波长衰减系数(Kd(440))与悬浮物(SS)、溶解性有机碳(DOC)、叶绿素a(Chl.a)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Kd(440)=0.514—0.075SS 0.125DOC 0.100Chl.a(R2=0.87,N=8,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