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132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对主要矿石矿物黄铁矿之产状、形态、成分、物性的综合研究,发现东山矿区具有上部矿体特征,西山矿区具有下部矿体的特征。成矿后的玲珑断裂将西山下部矿体上推到与东山上部矿体基本相当的高度,因此东山矿区深部远景将远远大于西山矿区,后来的探矿工程证实了此结论。总结出利用黄铁矿部分性质作为指示矿床垂直分带的标志。总结出评价石英脉含矿性的黄铁矿的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62.
杨浩 《矿物岩石》1991,11(1):80-85
一个花岗岩带或复式岩基中各个岩体的~(87)Sr/~(86)Sr和~(87)Rb/~(86)Sr的算术平均值,在等时线图中可获得一条直线。这直线可认为是一种等时线或混合线。如果为混合线,则可认为花岗岩带或复式岩基是混合成因。通常包括因围岩或其它岩浆的加入而发生的岩浆混染作用和成岩前的源岩混合作用;若为等时线,则可据直线的斜率计算出年龄,标示花岗岩的源岩Sr同位素均一化作用的最终时间或岩浆房中岩浆sr同位素均一化的最终时间。  相似文献   
63.
为确定黑龙江省东部桦南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对花岗闪长斑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桦南地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123±1)Ma的早白垩世。岩石具有较高的SiO_2(66.06%~68.75%)和全碱(6.40%~7.23%)含量,较低的MgO(1.19%~1.50%)含量,并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及P元素,显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属性。花岗闪长斑岩的正ε_(Hf)(t)值(+6.30~+11.51)及其二阶段模式年龄(778~445Ma)指示其原始岩浆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区域地质调查结果,认为桦南地区早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4.
针对综合管廊环境监测需求,本文运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研究地下综合管廊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管廊环境监测和预警。该研究可为保证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和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5.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RAPD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66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2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6.36%;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338-0.1426之间,平均为0.094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083.用10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7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8个,多态位点比例38.36%;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376-O.1652之间.平均为0.105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196.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遗传距离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较大,说明其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6.
杨浩  葛文春  纪政  井佳浩  董玉  景妍 《岩石学报》2022,38(5):1443-1459
显生宙期间,地球经历了温室-冰室气候的周期性交替变化。在数百万年的时间尺度,这种古气候的转变被认为是碳源和碳汇过程耦合的结果,但一直以来关于两者贡献程度的认识尚不明确。通过全球统计分析,不同学者提出大陆弧火山脱气模型和热带弧-陆碰撞模型用于解释整个显生宙古气候的演变,分别强调了碳源和碳汇的一级控制作用。为了检验上述模型,更好地理解古气候的转变机制和演化细节,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东北地区显生宙岩浆作用-矽卡岩型矿床的时空展布和构造背景,以及弧-陆碰撞的时代、规模和古地理位置,通过数据统计和作图对比,发现东北地区岩浆作用-矽卡岩成矿峰期、弧-陆碰撞缝合带的时空迁移与大气圈CO_(2)浓度和大陆冰川沉积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暗示东北显生宙构造-岩浆过程和古气候演变的内在联系。综合东北地区及全球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如下倾向性认识:1)洋-陆俯冲过程中火山-变质脱气的强度决定了CO_(2)排放量,而热带区域弧-陆碰撞缝合带的规模决定了全球硅酸盐风化速率和CO_(2)吸收量,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两者紧密联动,共同控制了显生宙古气候的演变;2)大陆弧岩浆作用的全球爆发不一定能造成温室气候的出现,如果缺乏充分矽卡岩变质脱碳反应,大陆弧CO_(2)排放通量与岛弧、大洋中脊和板内并无显著区别;3)SO_(2)属于短期效应气体,理论和实例研究均暗示爆发式火山作用难以诱发大冰期的形成,火山作用之于长期气候应该仍是促使地球升温而非变冷。  相似文献   
67.
68.
基于GPS测速的基本原理,利用位置微分求速方法,设计了采用白噪声正交多项式最优线性滤波器方法的位置中心平滑软件,GPS测速精度达到了0.01m/s,提高了载波相位差分测速精度。  相似文献   
69.
多卫星导航系统间实现互用是提高导航定位性能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成为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关注的热点和发展方向。我国正在建设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为保护国家利益,获得世界认同与支持,COMPASS必须走与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之路。本文分析了我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系统兼容定位算法和性能,并利用实测数据计算得到了COMPASS-M1与GPS兼容定位结果,验证了COMPASS与GPS兼容定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0.
滇中地区的中生代砂岩型铜矿具有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的分带顺序,经典理论认为这种分带顺序主要是由Eh值控制的。对大姚铜矿床的矿物分带的研究证实此分带是成立的,然该矿S同位素推演成矿温度(323.8 K),计算发现在还原条件下(Eh0.314),这个分带主要受pH值控制,以辉铜矿作为主要矿石矿物的富集带是在碱性(pH6.23)环境中形成的。此理论分析与实际矿物分带中的胶结物组分分析相吻合,即碱性胶结物(碳酸盐胶结)处可出现富矿,此规律对大姚铜矿的找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