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超  于晓果  杨义  杨欢  吕晓霞  阮小燕 《地球科学》2018,43(11):4008-4017
为探究全球变暖对于高纬度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中国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在白令海陆架区采集的BL16柱样沉积物中的脂类进行了研究.沉积物中检测到丰富的饱和烃和脂肪酸等化合物,其组成和分布显示,该沉积柱中有机质为陆源和海源混合输入.其中长链正构烷烃和长链饱和正构脂肪酸主要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饱和异构和反异构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海洋自生细菌,短碳链正构烷烃、反异构烷烃和烷基环戊烷烃的浓度相互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其来源较为一致,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海源短链正构烷烃与陆源长链正构烷烃的比值∑C15-21/∑C23-33在0.14~0.90之间,表明该沉积柱中正构烷烃主要以陆源输入为主.沉积柱中短链正构烷烃、反异构烷烃和烷基环戊烷浓度,以及脂肪酸中异构、反异构脂肪酸组分与长链饱和正构脂肪酸组分的相对变化与总有机碳含量(TOC)、总氮含量(TN)变化一致,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明显升高,可能反映了海洋初级生产力持续增加的趋势,并且对全球变暖做出了灵敏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生物地球化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未来可能的重点发展方向。在近代陆-海系统碳循环的库和通量上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发现了一些参与氮、硫循环新的微生物功能群。阐述了显生宙生物大灭绝期间碳循环异常的特点及其可能的原因,但对氮、硫循环的了解比较薄弱。地球早期的碳、硫循环与生命起源、大气和海洋水化学条件的关系已经取得重要认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可以通过生态毒理,以及大气成分和海洋水化学条件的改变影响生命系统。微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微区、原位、痕量示踪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未来将加强地质历史时期碳、氮、硫循环的定量分析以及空间变化的研究,各种元素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面过程、极端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将进一步受到重视。生命科学领域重要技术的引入将提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开展了汞胁迫下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的消化和免疫因子变动的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0.00、0.005、0.01、0.02、0.04、0.08mg/L浓度Hg2+在1d、3d、5d、7d、9d胁迫时间下的消化和免疫因子变化。结果表明,汞胁迫下拟穴青蟹AMS活性快速升高,但激活效应随胁迫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后期表现为抑制效应。汞胁迫能激发Pepsin活性,短期内Pepsin活性和胁迫浓度、胁迫时间呈正相关;长期高浓度胁迫(0.04、0.08mg/L),则激发效应减弱。汞胁迫对LPS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免疫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汞胁迫对AKP有激发作用,可迅速刺激机体AKP活力上升。低浓度汞胁迫对AKP活性提升最显著(0.005、0.01、0.02mg/L),高浓度组AKP活性先升后降。汞胁迫对ACP活性有激发作用,且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汞胁迫下SOD活性短期内即显著升高,且SOD活力随胁迫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汞胁迫对LZM活性有激活作用,且激活效应存在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汞胁迫对PO活力快速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存在时间效应而无显著的浓度效应。汞胁迫对拟穴青蟹消化和免疫因子能产生胁迫效应,对Pepsin、AMS、AKP、ACP、SOD、LZM表现为激发,而对LPS、PO表现为抑制。  相似文献   
14.
<正>近20年来,土地整治从过去零星、分散、单一的整治活动向综合、有序、系统的土地综合整治演进,不断拓宽整治范畴、深化整治内涵、目标更加多元化。近年来,嘉兴市在工作路径上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一直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本文就如何将土地综合整治与加强乡村记忆保护相结合,提出以土地综合整治工程为平台,从“调查—规划—设计—实施—运维”五个环节加强乡村记忆保护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南地区湖泊众多,利用湖泊沉积物已开展了大量全新世植被、降水、温度和水位等的重建工作.然而,代用指标的季节性差异和气候演变的区域差异使得不同代用指标和地区重建的古气候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更多可靠记录来相互佐证和构建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详细图景.本文以云南抚仙湖FXH-6钻孔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正构烷烃和色度指标作了分析,在厘清其来源及环境指示意义的基础上,重建过去近5000年抚仙湖有机质的来源和湖泊水位的变化,探讨了湖泊环境变化与区域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抚仙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n-C23n-C31可有效指示内源沉水植物和外源陆生植物.近5000年抚仙湖湖泊环境经历了3个阶段:在5000—2300 cal a BP阶段,沉水植物广泛分布,湖泊水位处于高位;在2300—2000 cal a BP阶段,抚仙湖沉积环境快速变化,内源沉水植物生物量锐减,水位快速下降;2000 cal a BP至今,沉水植物生物量持续减少,湖泊水位保持低水位;同时,人类活动也影响了该阶段(2000 cal a BP至今)陆源植物的输入.本研究重建的抚仙湖持续降低的水位变化和湖泊生产力趋势与过去5000年西南地区的年平均温逐渐降低、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小的总体趋势相对应,表明区域气候变化是湖泊沉积环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细胞膜脂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样品在实验室冰箱储存过程中可能会遭受降解,进而对GDGTs各指标应用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了解GDGTs各类化合物抗降解能力的差异能够为指标的准确应用提供重要的判别手段.2017年,通过对2012年的石笋样品提取物(GDGTs)进行二次测试,发现GDGTs化合物绝对含量明显减少且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变化明显:细菌brGDGTs含量相对于古菌isoGDGTs含量变化较小,对应的干旱化指标Ri/b值略有减小,陆源输入指数BIT值增大,故细菌brGDGTs化合物在保存过程中更稳定;古菌isoGDGTs含环少的化合物变化较小,环化指数CBT值增加,表明少环的化合物在降解过程中更稳定;基于古菌isoGDGTs建立的古温度指标TEX86值显著降低;基于细菌brGDGTs建立的甲基化指数MBT值增加,表明甲基越多的化合物越易降解.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图论的西藏旅游线路评价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西藏地区下辖的73个县域单元行政中心为点状要素,以干线公路为线状要素,采用地理网络的图论描述方法,构建西藏旅游线路抽象图.计算回路数、回路率、线点率、连线率、最大回路数和最大连线数等指标,对主体旅游交通线路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西藏旅游线路在对外联系度、环线建设和路面质量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增长的需求.旅游路网密度低,复杂度低,稳定性较差,区域差异显著,不利于旅游活动的组织.最后提出了西藏旅游线路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丁康乐  王辉  罗跃  杨欢  虞启明 《沉积学报》2011,29(6):1180-1189
深埋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水与金属氧化物可能会影响到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保存。对吡咯—水—氧化铝反应体系进行了热模拟实验研究,根据模拟实验结果,探讨了反应机理,并考察了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吡咯—水—氧化铝体系可以发生反应,产物主要为呋喃与氨气,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氧化铝对有机氮与无机氧热化学交换作用起到了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石坚  杨欢 《地下水》2013,(3):212-214
合水地区长4+5是一套在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上发育的重要油气储集层,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储层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沉积相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少量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孔喉组合类型为中-细孔-细喉型;孔渗特征受沉积相控制较明显,其高值区基本沿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方向展布。影响油气聚集程度的主控因素依次为沉积相、砂体分布、储层特征及构造。  相似文献   
20.
吕梁地区汉高山群火山沉积岩是华北克拉通中部带中部中元古代初期火山沉积记录,其成因及形成环境研究对认识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固结后地质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群火山岩为拉斑玄武系列安山岩,SiO2(54.68% ~56.19%)略低,有较高的MgO(4.97%~6.16%,Mg#=49.4~53.8)及Cr(165×106~1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