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1.
香山铜镍含矿镁铁超镁铁杂岩体是东疆黄山镍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熔离-贯入型铜镍浅富矿具有更大的远景。本文着重论述了导岩导矿构造-康古尔塔格断裂带的基本特征与演化历史,详细分析了香山杂岩体的控岩控矿构造及铜镍浅富矿体的控矿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92.
富钴结壳生长过程中铁锰氧化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富钴结壳的矿物学研究是一个难点.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结合X射线衍射和矿相显微镜观察的综合方法对富钴结壳中的铁锰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组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钴结壳是从与胶状粘土类混合共沉积开始生长的,结壳内部的韵律层和柱状构造也是始于粘土层终于粘土层的;铁锰团粒的核心一般是较纯的水羟锰矿小核心,可能是在生物媒介作用下在水体中形成后沉降叠积的.FM、FPE海山结壳的中层存在一较纯水羟锰矿层,但该层中Co含量FM15比FPE06低得多,可能反映了FM15在该层形成时Co通量较低.而该层在FN12中不存在,反映了区域环境的较大差异.在FN12火焰状构造亚带存在Mn氧化物和Fe氧化物的极度分异现象,可能反映了结壳形成环境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93.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变形特征研究对探讨阿尔金构造带新生代的活动特征及阿尔金构造带与西昆仑构造带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和沉积学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新生代变形及演化特征。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受西昆仑构造带、阿尔金构造带和车尔臣断裂带的控制,且变形由西向东减弱。西南部的构造样式主要表现为受西昆仑向北冲断作用控制的冲断构造;东南部为受阿尔金断层走滑作用控制的走滑-冲断构造;而北部则为受车尔臣断层走滑作用控制的基底卷入走滑-冲断构造。中新世,盆地东南缘受西昆仑构造带大规模的冲断活动影响,导致民丰山前盆地挠曲沉降和冲断层发育,而车尔臣断裂仅有微弱活动;上新世开始,构造变形扩展到整个研究区,不仅西昆仑构造带和车尔臣断裂带表现出强烈变形,而且阿尔金断层走滑作用强烈,导致北侧次级断层的强烈走滑冲断作用和若羌山前挤压挠曲盆地的形成。新生代时期,西昆仑构造带北向冲断作用要早于阿尔金构造带的走滑变形,阿尔金构造带的走滑作用对西昆仑构造带北向冲断构造有强烈的改造。  相似文献   
94.
滨临太平洋两岸的活动大陆边缘,广泛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花岗岩类;它们与不同时代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分布在活动大陆边缘的花岗岩主要有两种类型:板块内部改造型(相当于S型)和板块边缘岛弧型(相当于I型)。研究表明,同一时代的改造型和岛弧型花岗岩在空间上往往成对出现,成带分布,即同一地质时代的两类  相似文献   
95.
黄山铜镍成矿带构造控岩控矿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古尔塔格断裂带是东疆规模最大的一条深断裂带,是泥盆系、石炭系中显示为韧性剪切带、具有剪切与挤压的交替作用,呈多期变形的特征,是黄山铜镍成矿带的导岩导矿构造,其次级韧性剪切带F8、F11,F12,F9等为配岩配矿构造,而更低序次的韧性剪切带及其间沉积构造岩块中的早期褶皱或叠加褶皱是直接的容岩容矿构造,本文着重探讨了黄山、香山和黄山东三个铜镍含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控岩控矿构造应力条件,并探讨了黄山铜  相似文献   
9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营城组广泛发育有一套以酸性喷发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包括玄武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等,属钙碱性岩类,亚碱性系列。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揭示研究区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113Ma至111Ma之间,属早白垩世的Aptian期至Albian早期。岩石地球化学表明,流纹岩类均表现为富集Rb、Th、Zr等元素,亏损Sr、Ba、P、Ti、Eu等元素,安山岩类则亏损不明显,英安岩类介于两者之间,结合Nd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营城组中-酸性火山岩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表明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背景,是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7.
穆棱古近纪(第三纪)碱性玄武岩位于郯庐断裂东北段分支敦化~密山深大断裂带的中北部,与吉林敦化、汪清,黑龙江镜泊湖、牡丹江等新生代火山岩一起分布于兴蒙造山带和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结合带上;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技术(LA-ICP-MS)及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分析了来自玄武岩风化冲积物中锆石巨晶的主、微量元素及其Hf同位素组成。这些锆石巨晶具有明显的熔蚀结构,锆石电子探针分析其Zr/Hf比最高可达217,平均150,是目前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锆石巨晶的最高值。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富集重稀土和HFSE元素,锆石Hf/Y比值大多小于10,Th/U均小于1(一个数据例外),Yb/Sm为21~59。与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相比,显示过渡的特征;锆石~(176)Hf/~(177)Hf变化为0.283105~0.283151,ε_(Hf)变化在 11.8~ 13.4之间,显示亏损地幔来源,反映锆石形成时岩石圈地幔主体具有"新生"的特征,表明岩石圈减薄或置换事件在东北地区东北部穆棱地区也同样存在。穆棱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的成因特征与中国东部海南文昌、福建明溪及山东昌乐等地新生代玄武岩的锆石巨晶相同,可能与有下地壳物质参与的近期岩石圈地幔的交代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8.
位移转换的两种概念模型与实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断层转折褶皱理论建立位移转换的两种概念模型, 即反向对称模型和无穷等分模型. 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分析表明, 这两类位移转换都造成上覆褶皱向断层位移方向偏移, 偏移角度的正切值等于位移转换梯度. 利用位移转换机制可以合理地解释多层次滑脱构造地区地表(浅层次)褶皱的扭曲及分叉现象, 例如在秋里塔格褶皱带中段, 深部断层之间的位移转换造成库车塔吾深层背斜和南秋里塔格深层背斜在走向上呈左列叠置, 二者在交汇处叠加形成长约18 km的双重构造带, 地表(浅层次)背斜在这个区域向南迁移形成显著的“S”型扭曲.  相似文献   
99.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茫崖坳陷是青海油田的主力油气产区,对该区古近系一新近系镜质组反射率(Ro)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其垂向分布有两种规律:一是Ro与垂深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多分布在坳陷中央,反映了沉积环境、物源和构造的稳定性较好;二是Ro与垂深呈右阶状,反映了逆冲叠覆。此外,通过EASY%Ro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地层剥蚀厚度,认为干柴沟—油泉子为英雄岭隆起的主轴,因为剥蚀了3600—3750m,所以英雄岭主峰在地形上呈现出隆起主轴的假貌。通过地层剥蚀厚度的研究,还发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剥蚀梯度带上。这一结论对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
Introduction Hexi Corridor, a corridor extended over 1 000 km and with a strike of WNW-ESE, is locatedbetween Alxa uplift and northern Qilianshan Caledonian folding belt of northern Qinghai-Xizang(Tibet) Plateau (Figure 1). In the paper, we will discuss the regions between Altun fault and Yu-mushan of the western Hexi Corridor, where the climate is arid, which results in sparse vegetation,but abundant oil and gas resource, and be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troleum industry b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