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大陆造山带中的橄榄岩被认为来源于上地幔,但它的主要成分与后者有较大的不同,一般表现为亏损Na、Ti、Al、Ca、Fe/Mg和Al/(Al+Cr)(格林、林伍德,1967;Dick,1977),相应地岩石更加富镁,这样的变化称作部分熔融。它的起因主要是随着地球内部物理状态的变化及地幔对流时压力释放造成的地幔熔融(林伍德,A.E.,1975),并且也因为地幔物质的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巨大温度间隔(Ito和Kennedy,1967),故地幔中岩浆的形成通常是部分熔融,而不是完全熔融的。部分熔融程度无疑是按照物理条件而变化的,尤其可能起作用的是局部形变程度(林伍德,1979)。这种作用的深度大致在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相与尖晶  相似文献   
52.
目前早稻有多种育秧方式。为了摸清在不同育秧方式下秧龄期与大田生长期所需的热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寻找适宜的早稻育秧方式,我们于1984年在上海市郊的宝山、崇明两县气象站和松江县九亭、南汇县东海等两乡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的试验。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53.
汉南金水-青泥坑镁铁层状杂岩体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地体东北部,岩体侵位于中元古代西乡群。岩体出露面积大于500km~2。杂岩体主要由镁铁质辉长岩和部分超镁铁质辉石岩和橄榄岩组成。按层状岩序和岩石类型可以划分为上、下两个岩带,即由辉长岩类组成的上部带和由辉石岩-橄榄岩-粗粒蚀变辉长岩组成的下部岩带。研究表明,岩体的岩石化学、矿物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与层状岩序的演变相一致。韵律层发育部位,矿物组分多次重复出现,反映了形成杂岩体的岩浆有过多次侵位活动。还表明,层状岩序稀土总量和(La/Yb)_N值随层序增高而增加分馏趋势的一般规律。系统阐述了杂岩体各类岩石铂族元素分配特征。初步确定了铂矿化与铜镍矿化产出部位,讨论了铂族元素成矿作用问题。报告在分析了杂岩体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杂岩体原始岩浆源的性质,同时估算了部分熔融程度。  相似文献   
54.
杨星  王永前  刘志红 《高原气象》2016,(4):1039-1049
选取2013年5 8月CMORPH version1.0、TRMM3B42 version6两种卫星降雨产品,分别在3 h,1天及1个月三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结合同时段四川省157个地面站点观测的降雨数据,对比评估了两种卫星降水数据对降雨量和降雨事件探测的效果。对比研究中,根据站点的位置选择与之空间距离最近的卫星降雨格点作为对比对象,选用相关系数评估卫星数据的同步效果,选用偏差BIAS评估卫星降雨的系统误差和相关程度,选用均方根误差RMSE评估卫星数据的偏差。结果表明,3 h时间尺度上,两种降雨产品与地面站点的同步效果都很差,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四川省降雨信息,但TRMM3B42 V6的系统误差比CMORPH小,与站点相关程度更高;在1天的时间尺度上,两种卫星降雨数据与站点数据的同步效果都有所增加,TRMM3B42 V6降雨产品与站点降雨量偏差更小,相关程度更高,表现出更强地一致性;在1个月的时间尺度上,TRMM3B42 V6对降雨量的探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低估,但同CMORPH产品相比,TRMM3B42 V6降雨产品仍表现出与站点降雨更高的一致性,而CMORPH对降雨量的探测则明显偏高,可能原因是由于CMORPH产品利用红外数据进行了移动矢量计算,而对流云对云顶亮度温度有较大影响,从而导致CMORPH探测的降雨量偏高。研究还选用了发生概率和部分分数及Heidke评分标准来确认卫星降雨产品能否反映降雨的发生,发现CMORPH在探测降雨事件发生时优于TRMM3B42 V6降雨产品。  相似文献   
55.
土石坝振动台模型试验是认识坝体地震破坏过程和检验抗震措施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2种坝体材料,利用小型振动台,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加载工况、不同加筋方式的土石坝小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2种坝体材料的初始破坏都首先从坝顶开始,表明坝顶是抗震的关键部位,与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一致;②相同加载条件下,级配较差的碎石料模型坝的抗震性能优于砂砾石料,表明相对于级配,堆石料自身的性质对土石坝抗震性能的影响更大;③由细铁丝网和纱布组成并在坝坡采取包裹处理的复合加筋的抗震措施,抗震效果优于平铺纱布、平铺纱布且在坝坡包裹处理、平铺细铁丝网等的抗震措施。研究成果可供进一步开展土石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材料选择、抗震措施设计等参考。  相似文献   
56.
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5.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的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的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的。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多年前兆仪器故障的检修实例,总结工作中应熟悉掌握的故障排解方法。帮助台站人员快速排除类似故障,为台站资料的连续、可靠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8.
高土石坝震害与抗震措施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建或拟建一大批高土石坝,这些高坝都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做好抗震设计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土石坝常见的几种破坏形式,包括地震永久变形、滑坡失稳、液化、防渗体破坏、次生破坏;针对这些破坏形式,总结了地震高烈度区高土石坝的抗震措施,包括预留超高、坡脚压重、坝顶加固、抗液化措施、防渗体处理等;提出了现阶段高土石坝抗震的计算方法和抗震措施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对我国今后的高土石坝抗震稳定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地震、重力、地倾斜仪器在结构、原理、被测信号等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指出重力、地倾斜仪器的幅频特性高段是环境干扰的入侵通道,认为通过改进系统的动态特性来提高仪器的"噪声免疫力"是解决当前环境干扰问题的重要途径.实际观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均显示,一个干扰严重的测震台站可能成为一个较好的地倾斜台站.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