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0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四川茂县新磨村高位滑坡铲刮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高位顺层山体滑坡,滑动高差达1 160 m,滑动平距约2 200 m。该滑坡的滑动方量巨大,与其滑动过程中产生的铲刮效应有关。为分析其铲刮效应,文章通过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无人机航拍图像,确定该滑坡的滑动全过程为:多次历史地震造成滑坡源区岩体结构破碎,降雨沿顶部裂隙入渗导致水压力增大及石英砂岩中的薄层板岩软化,在长期疲劳效应下斜坡上部岩体最终发生滑动;上部滑体在运移过程中,对斜坡中部浅表风化层、部分基岩及下部老滑坡堆积体进行铲刮并重新堆积。采用Rockfall软件模拟源区滑体的运动路径、速度与能量,结果表明:在碎屑流区和老滑坡堆积区都存在明显的集中铲刮作用,整个滑坡的高危险区也主要位于该区域,所以危险性分区可代表不同滑坡区域的铲刮程度。计算得两个区域的铲刮方量分别为4.9×106,4.38×106 m3,滑坡总方量为13.35×106 m3。该模拟和计算方法迅速有效,可为以后类似滑坡的应急、救灾和铲刮方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地层是多重的,岩石地层及其单位是多种的。文中对多种岩石地层的概念、单位命名方案提出了意见,并对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63.
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新划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构造格架和构造单位是造山带中最重要的两个结构特征。秦岭构造格架是东西向与南北向构造共存的造山带。笔者以秦岭最新的实际资料按板块构造学说和抽拉--逆冲岩片构造(或抽拉构造)观点编出新的地质构造图,提出秦岭是四类岩石地层--地质体按非线性、混沌动力学的关系组合而成的拼贴叠置堆垛体,不存在自北而南或自南而北按时代形成的碰撞增生构造带。  相似文献   
64.
研究区内有两类密切共生的活动陆缘型幔源侵入岩组合,它们分属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侵入岩存在系统的化学差异,而且在高位岩浆房中普遍经历了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65.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之一 ,对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黄河水患也是我国人民的心腹大患 ,历史上多次泛滥改道 ,都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代政府都把黄河的治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黄河泛滥的根源在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它使黄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多沙河流 ,每年向下游输送的泥沙在 16亿t以上。黄河出晋、陕、豫峡谷到中原平原后 ,地势突缓 ,流速骤减 ,随即卸下大量泥沙 ,使河床越积越高 ,甚至成为高出两岸平地的“悬河”。为了防止河水泛滥 ,人们不断…  相似文献   
66.
东秦岭沉积盆地演化中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东秦岭南带构造热事件、沉积盆地演化历史的角度,对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的成矿作用进行探讨,试图对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和不同地质历史背景下的成矿作用进行总结,以便为进一步指导找矿提供有关根据。  相似文献   
67.
抽拉构造—岩石圈板块重要的运动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志华  周义  苏生瑞  李勇 《矿物岩石》2001,21(3):165-168
抽拉构造是继地槽回返、板块俯冲、碰撞造山以后的第三种造山模式,是合理表现大陆构造变形、造山、造盆的新理论,文中简略介绍了抽拉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8.
论陆内造山作用和陆内造山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志华  李勇  苏生瑞  周义 《矿物岩石》2001,21(3):169-172
中国大陆造山带按属性特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和三个发展阶段,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洋盆或过渡性洋盆转化造山带以后的板内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转化,是中国大陆岩石圈划时代的造山作用,形成最重要的造山带,那种只那造山带限制在洋盆俯冲碰撞阶段与中国造山带的实际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69.
新全球动力学理论与壳幔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壳从地幔中熔融出来是地质学立论的基础 ,也是板块构造运动的基本原因。上述理论阐明不了大陆岩石圈、大陆造山带的组成 ,结构与演化 ,也与当代的基础理论不尽吻合。为此特提出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制约下的多层扭动涡旋甩出说———核幔壳“风暴”所引发的热核反应是地球发展与演化的唯一的、统一的“动力”来源 ,也是壳幔形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0.
界于东经 10 8°30′~ 110°,商丹带 -勉略带 (或大巴山带 )之间的山柞旬 -安康构造带是在古生代 -三叠纪南北向裂陷 -裂谷板内海相沉积盆地基础之上转化形成的 型造山带 ,它与东、西两侧的武当 -商南带、佛坪 -汉南带的组成、结构均不相同。南秦岭的山柞旬 -安康带开始从南向北以及后来再自北向南的两次逆冲推覆所形成的构造格局 ,与目前都认为该区是从北向南指向四川盆地的滑脱—逆冲式的薄皮构造模式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还简要讨论了 型造山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