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9篇
地质学   27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灰色预测理论在建筑物沉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灰色预测理论,并结合GM(1,1)模型介绍灰色预测在变形监测中的理论方法。以吉林市世纪广场北侧挡水墙为例,分析GM(1,1)模型在变形监测中的精度和可行性,以及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42.
藏东巴青县以北基底变质岩系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在1:25万仓来拉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发现上三叠统结扎群底部出露的一套变质岩系,通过与区域上变质基底岩系对比,将其归并为吉塘群酉西岩组,主要岩性为云母石英构造片岩、石英钠长构造片岩等。根据野外露头接触关系及“构造角砾岩”特征,确定该套岩系与上覆上三叠统为滑脱构造接触关系,滑脱面迁就了早期的角度不整合面,并认为研究区为“浅基底”。  相似文献   
43.
三维地面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化超  杨国东 《世界地质》2001,20(4):410-412
对于地形模型的构造有多种方法,如;规则格网法(GRID)、不规则三角网(TIN)和混合法(GRID-TIN)等。GRID模型具有较小的存储量和简单的数据结构,便于存储和管理。在对这些已有的三维地面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以DEM矩形格网法为例探讨了地面模型的构造,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三维地面模型的动态显示和交互操作等功能,最后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44.
GPS数据采集与MAPGIS数据转换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PGIS数据转换,为MAPGIS系统和其他GIS系统间架设了一道桥梁,实现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转换,从而达到数据资源的共享。但MAPGIS的编辑系统只能调入输出它自己的标准格式文件。对于GPS采集的数据如何与MAPGIS进行数据转换成为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5.
3维地面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巳有的3维地面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3维地面模型的各种数据结构,并着重以DEM矩形格网为例探讨了地面模型的构造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动态显示和交互操作等功能。最后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46.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方法在三维建模和工程测量中有广泛的前景,文中分析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及外业数据获取,探讨了影像数据的匹配、正射影像纠正以及平差等处理的关键问题并进行总结,详细地介绍了无人机用于倾斜摄影测量的现状及其优越性,对目前倾斜摄影测量精度、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描述,通过本文可以快速地了解倾斜摄影测量的技术,并为三维建模提供了一个快速、高效的新方法,展现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巨大潜力。但国内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仍处于实验和推广阶段,同时还存在一些因素限制其发展,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7.
本文论述了2000年的问题对GIS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分析了它所产生的根源,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8.
长期以来卫星遥感影像的正射校正主要是根据控制点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该过程需要提供足够数量的分布均匀的地面控制点。但是在湿地、海洋、海岛等复杂的地形地区,由于地面特征不明显,工作人员无法作业或者需要全天时的定位,地面控制点的获取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实现。因此,本文介绍了RPC模型的定义形式,并以兴城市地区的SPOT 6影像为实验数据,采用RPC与DEM结合的方式,对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进行无控制点的正射校正。  相似文献   
49.
GPS网平差中,平面边长的精度评定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平面边长的相对精度更是决定网平差成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探讨了边长两端点坐标间相关性对评定平面边长精度的影响,并利用某一城市GPS控制网的数据对精度评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顾及边长两端点坐标间相关性的精度评定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0.
区域大地水准面的确定是GPS测量常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主要包括重力法、GPS水准几何法及组合法,其中组合法因其精度和可靠性都较高,常用于计算高精度区域大地水准面。高精度的大地水准面模型是组合法确定区域大地水准面的关键。在我国,EGM2008全球重力场模型精度和分辨率均高于此前的所有模型,研究基于该模型的组合法大地水准面精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笔者以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实习基地物探实验区为例,基于实测重力数据、EGM2008重力场模型和GPS水准数据,采用组合法精化了区域大地水准面,比较了组合法大地水准面模型和无重力实测数据的几何法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度差异,分析了该方法在物探测量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实验区组合法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最高达到1.2 cm,并且误差分布区间较小,总体上精度和可靠性高于对比的几何方法,并且组合法和几何法获取的两种大地水准面模型均能满足大比例尺物探测量要求。EGM2008模型精度较高,故平坦地区使用组合法时,高密度的实测重力数据可能带来高频扰动,有可能降低EGM2008重力场模型本身的精度,所以重力数据采集过程中要顾及重力点的密度和空间分布。本文方法更适用于地形复杂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