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别以家庭和公共场所为背景,对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态度、互联网在其相关决策中的作用及其长期积累的经验对决策的影响。从已有策略、人与人的合作、信息域的界定3方面得出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态度与相关决策的评价结果,分析我国老年人应用互联网的特征和障碍。  相似文献   
12.
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羊拉铜矿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羊拉铜矿床从侵入体到围岩发育一系列蚀变作用,且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特征。然而,前人对羊拉矿床蚀变矿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榴子石等干矽卡岩阶段的矿物,对区内广泛发育的绿泥石等退化蚀变阶段矿物缺乏系统的矿物学及成分的研究,制约了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全面认识。为此,本文以羊拉铜矿床矽卡岩型矿化中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A)以及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A-ICP-MS)原位微区技术开展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羊拉铜矿床绿泥石可分为早晚2期,早期绿泥石(Chl-Ⅰ)与钙铁榴石及黄铜矿等硫化物共生,晚期绿泥石(Chl-Ⅱ)常与大量方解石共生,2类绿泥石均属于三八面体结构富Mg型绿泥石,指示其形成于较为还原的环境。其Fe2+、Mg2+替代及Tschermark替代机制是2类绿泥石主量元素的主要替代机制;2)绿泥石地质温度计计算结果在140~281℃,平均224℃,2类绿泥石温度从Chl-Ⅰ→Chl-Ⅱ逐渐降低,指示该成矿作用阶段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3)与矿化相关的早成矿阶段(Ch...  相似文献   
13.
介绍滦河口的珍稀鸟类及其生态环境,探讨建立保护区的重要性及保护区的范围、功能、保护对象、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该文试图认知现代文化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与旅游研究之间的联系。首先对旅游研究的文化地理趋向做了概括性刻画,而后就文化地理学的理论进展及其方法论问题做了旅游研究方面的评估。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强调现代文化地理学在旅游研究中所发挥的隐喻作用。笔者认为,如果旅游研究在理论上能得到现代文化地理学方面的补充,则其研究也将得到极大的深入。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低温成矿区位于右江盆地北缘,发育众多中-大型金、锑矿床,是华南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热液金、锑矿床外,该区普遍发育萤石矿化。本文在分析总结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黔西南低温成矿区萤石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萤石矿床与低温矿床之间的空间联系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萤石形成与金-锑矿化为代表的大面积低温热液成矿事件有关。萤石微量元素、Sr同位素和包裹体H-O同位素组成揭示成矿流体为深部循环富放射性成因Sr流体与地层水混合,其冷却过程是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最新的勘探成果表明,区域上深大断裂控制了萤石矿床的空间展布,而矿床中萤石的产出明显受不同岩性面(或不整合面)之间的滑脱构造控制,多层次滑脱构造形成的背斜(穹隆)是萤石成矿的有利部位。由此认为,右江盆地北缘水城-紫云断裂与师宗-弥勒断裂的交汇部位(六枝-普安-晴隆一带)是萤石成矿远景区,热液金、锑矿床控矿背斜外围和多层次构造滑脱面具有较大的萤石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1999年和2000年夏季南极菲尔德斯半岛N_2O浓度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9与 2 0 0 0年夏季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不同地点大气中 N2 O浓度进行了监测 ,分析了苔藓植被区 N2 O浓度季节变化特征 ;2 0 0 0年夏季该植被区 N2 O浓度均值为 ( 31 0 .7± 4.4)×1 0 - 9(体积百分比 ) ,比 1 999年的 ( 32 1 .9± 3.3)× 1 0 - 9约低 1 1× 1 0 - 9;阿德雷岛企鹅滩及其沙坝处N2 O浓度变化趋势与苔藓植被区相一致 ,浓度均值分别为 ( 31 2 .4± 5 .1 )× 1 0 - 9和 ( 31 2 .7± 5 .3)× 1 0 - 9,比 1 999年约低 9× 1 0 - 9;另外 ,不同地点大气中 N2 O浓度普遍比 1 999年低 ,但整体变化规律相似 :各考察站区 N2 O浓度普遍高于无人区 ;唯一例外的是企鹅聚集区 N2 O浓度却高于各考察站区 ,暗示了企鹅及其排泄物、人为源是南极大气中 N2 O主要的源。本文初步探讨了 N2 O浓度异常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滇西北羊拉铜矿床是"三江"成矿带金沙江成矿亚带内目前探明规模最大的铜矿床。前人分析该矿床硫化物的δ34S集中在-4.20‰~+2.60‰之间,塔式效应明显,指示成矿流体中的硫来自地幔或深部地壳。本文在成矿晚期的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型矿石中,获得一批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其δ34S明显低于前人的分析结果,在-40.38‰~-7.25‰之间,非塔式分布。笔者认为这种低δ34S黄铁矿的形成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为成矿晚期生物还原硫酸盐作用形成的富32S流体加入成矿流体,流体混合作用促使产物硫化物沉淀。本区低δ34S黄铁矿指示成矿作用晚期有有机流体加入,流体混合作用是成矿晚期石英-方解石-硫化物脉型矿石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种期刊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为检索源,评述国内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研究的进展及需解决的问题,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分为导引作用相关要素间关系框架构建及单要素的研究、导引过程和导引机理的透视、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信息流对人流导引力的模型设计与计算4部分。网站信息流、人流和导引方式等相关要素构成导引作用机理的框架,网站功能性和信息空间等单要素的研究奠定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作用机理的研究基础;通过综合旅游网站、留学网站和户外运动网站的实证研究,证明了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是一个信息决策和执行的过程;网站信息流与现实人流的关联研究不仅体现了网站访问者日内、周内、年内行为的时间分布特征,也构建了网站和访问者供需行为关系的多种模型;信息流自身具有极强的导引力,在距离衰减和替代效应问题上表现显著,将传统地理学区域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滨海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黔东南金成矿区位于江南造山带金成矿省的西南端,成矿条件优越。坑头金矿床是黔东南金成矿区的一个中型矿床,在其深部找矿中,发现除石英脉型矿体外,还存在蚀变岩型矿体。然而,这种蚀变岩型矿体的构造形态、蚀变类型、与石英脉型矿体之间关系和金的赋存状态尚不清楚。本研究与当前的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围绕石英脉型矿体和新发现的蚀变岩型矿体为研究切入点,借助微区分析技术(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进行系统的“流体- 蚀变- 成矿”研究。蚀变矿物金红石矿物化学显示为热液成因,具有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金红石标型特征。围岩的沉积- 成岩过程(包括低级变质作用过程),主要形成了草莓状黄铁矿和含铁碳酸盐岩,为后期含金硫化物(黄铁矿和毒砂)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如Fe)。金的成矿富集过程主要经历了绢云母+毒砂+黄铁矿+石英(Ser+Apy+Py+Qtz)阶段、黄铁矿+毒砂+石英(Py+Apy+Qtz)阶段和自然金+石英(Au0+Qtz)阶段。在Ser+Apy+Py+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矿流体与围岩的初级交代,形成大量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的硫化带;Py+Apy+Qtz阶段主要为流体沿着剪切带再交代,形成蚀变岩型矿体;Au0+Qtz阶段主要表现为含金石英大脉的形成。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显示,蚀变岩矿体中Au以他形显微- 次显微自然金赋存在蚀变岩硫化物裂隙中,或以化学结合态方式赋存在黄铁矿和毒砂中(后者占主导)。在晚期Au0+Qtz阶段,自然金呈自形、粗粒(~0. 5 mm)赋存在石英脉中。综合研究认为,多期构造(流体)交代导致的溶解- 再沉淀可能是坑头金富集成矿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