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11篇
海洋学   6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面测报劳动竞赛现状分析和建议李鹏(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全国测报人员响应1977年太原测报工作座谈会关于开展气象测报个人“连续百班无错情”劳动竞赛的倡议。甘肃省1980—1993年共有1075人次获得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奖励,有70人次250...  相似文献   
142.
高填石路堤蠕变本构模型及其参数反演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贵  李鹏  程晔 《岩土力学》2006,27(8):1299-1304
结合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变形机理与工程特点,基于工程实测数据,提出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蠕变变形的双曲线型三参数本构模型,并引进遗传算法与有限元分析理论,建立了该模型参数的反演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蠕变有限元分析手段,深入探讨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的分析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计算软件。结合某高填石路堤工程实践,探讨了高填石路堤双曲线三参数蠕变本构模型和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计算的应用方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提出的本构模型及其工后沉降计算方法简单,可以满足工程要求,初步建立了一种新的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3.
IKONOS卫星是美国空间成像公司(SpaceImaging)于1999年9月24日发射升空的世界第一颗高分辨率商用卫星,IKONOS卫星设计成140天内绕地球飞行2049圈,即约每天绕地球飞行15圈,每3天就可以0.8米的分辨率对地面上的任何一个区域进行一次拍摄。因此,在区域更新等方面有着优越的条件,但是其精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武汉适普软件有限公司对单模型IKONOS立体像对采取的三种算法进行了测试并做出了对应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最小二乘配置在钢结构建筑物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最小二乘配置可以推估与观测值并无关系的未测点参数特点,文章给出一种钢结构建筑物沉降监测预报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最小二乘配置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45.
146.
GPS高频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高频观测数据处理方法的特征,阐述了GPS高频观测数据在地震动态位移分析、震源破裂反演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我国及时开展GPS高频数据处理方法和相关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7.
均衡拟多道匹配滤波法在波动方程法压制多次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本文针对单道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在一次波和多次波分量不正交的情况下不能获得正确匹配的问题,提出均衡拟多道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该方法采取在空间方向上均衡的办法,使得均衡范围内记录中的一次波和多次波分量总是正交的,并结合拟多道最小二乘自适应匹配能更好匹配记录波形的特点,使得该方法取得很好的自适应匹配效果.通过对简单模型、SEG/EAGE SMAART模型和实际资料压制多次波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8.
珠穆朗玛峰北坡局地环流日变化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4,他引:5  
青藏高原地-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是高原与全球大气系统相联系的重要纽带.陡峭的地形和强烈的地表差异在高原山区形成特殊的局地大气环流系统,在地气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珠峰北坡的局地环流系统,于2006年5~6月间在珠峰北坡绒布河谷实施强化观测实验HEST2006,对该地区的局地环流以及辐射和热力状况进行观测,分析了该地区局地环流的日变化过程,包括:(1)地面风场的分布和变化;(2)风场垂直结构;(3)垂直运动及可能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该地区局地大气环流是由地形与地表状态调整的大气辐射加热和冷却所驱动,包含多种不同的山地环流成分,与典型山谷风环流不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对地气问的交换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9.
珠峰绒布河谷大气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RAMS对2006年6月12~16日珠峰绒布河谷地区大气边界层结构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的风温时空分布与风廓线仪LAP3000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绒布河谷地区的局地环流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午后至夜间盛行山风,可持续12h,且风速较大;在山风盛行期间,山风的影响高度可达400~700m左右),其中下垫面不均匀性导致的温度差异是引起局地环流的主要因素;RAMS模式较好地反映了绒布河谷地区局地环流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0.
珠峰绒布河谷温度垂直分布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李爱国  贾京京  邹捍 《高原气象》2007,26(6):1254-1262
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影响着东亚地区乃至全球的天气、气候和环境变化过程.高原山区陡峭的地形和多样的地表状态带来了复杂的局地环流系统和边界层特征.为研究青藏高原大型山地局地环流系统,2007年5~6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共同在珠峰北坡绒布河谷组织实施了喜马拉雅山北坡地区地面大气与对流层大气交换研究(HEST2007)强化观测实验,对该地区的局地环流以及辐射和热力状况进行观测.本文采用该实验观测资料,对LAP-3000风温廓线仪获得的声学虚温资料进行反演,并对该地区温度垂直分布和日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声学虚温与真实温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反演计算可以有效地减小两者间的差异,绒布河谷清晨和下午大气垂直分布存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