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7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壳幔不谐调(同步)运动和构造圈热侵蚀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提出成矿学中壳幔不谐调(同步)运动和构造圈热侵蚀的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异常,形成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特大型矿床。重点内容为探讨跨区域壳幔结构不连续性、幔根构造的形成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与成矿,并列举中国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陆缘与陆内异曲同工成矿形成不同成矿系列的实例。  相似文献   
52.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Ar-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通过对柴北缘-东昆仑地区一批金矿床中绢云母的Ar-Ar测年,确定金矿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和晚华力西-印支期,是该区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复合造山过程的产物,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碰撞造山过程的晚期。金成矿与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复合造山作用在时空上的“构造迁移”相一致。  相似文献   
53.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三级控矿构造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等级体制的构造分别控制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区域、矿化集中区以及矿床和矿体的分布和产出。在一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或成矿带内,造山型金矿大多产于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旁侧(即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一级控制构造)。发育在上述深断裂旁侧的大型剪切带,控制了矿化集中区或矿田范围内金化探异常和造山型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二级控制构造。上述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床的第三级控矿构造,它们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产出,滩间山、大场金矿床是褶皱控矿的良好例证,而五龙沟金矿床则是与剪切带伴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控矿的典型实例。相比之下,受控于褶皱的金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空间上变化较小。上述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和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主要是区域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大致相同或互相联系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后者通常是前者的派生、低序次构造。因此,这3个不同级别的构造,构成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54.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成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乃庙铜矿赋存于中浅变质的中元古界白乃庙组基性-中酸性海相火山岩系中.矿床地质特征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成矿流体研究表明,该矿床曾经历与海相火山喷发相伴的金属矿化和斑岩矿化两个矿化期.早期矿化发生于中元古代晚期,形成含铜矿源层;晚期矿化发生于志留纪,使矿床最终形成.该矿床应属多因复成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55.
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滩间山矿区的金矿体是2次热液-矿化事件的叠加产物。第一次热液-矿化作用与区域上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形成的流体属于中低温(186~250℃)、低盐度〔w(NaCleq)1.4%~7.9%〕的H2O-CO2-CH4-NaCl体系,压力变化于(4900~1800)×105Pa之间,其主要沿NW向剪切带迁移和沉淀形成金矿化。第二次热液-矿化作用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产生两种不混溶流体。第一种不混溶流体属于高温的H2O-NaCl体系,可能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第二种不混溶流体为温度274~289℃,盐度w(NaCleq)1.8%~7.9%,x(CO2)=0.19~0.27,x(H2O)=0.81~0.73,压力为(2300~1100)×105Pa的H2O-CO2-NaCl体系的流体,其沿NW向剪切带内的近NS向褶皱两翼的层间破碎带流动和沉淀,并最终导致滩间山矿床内金矿体的定位。按岩压估算,第一次热液-矿化事件发生于上地壳下部,第二次热液-矿化事件发生于浅成环境,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滩间山矿床的金成矿于区域晚华力西时期的隆升造山过程中。与晚加里东碰撞造山期间相比,本区晚华力西期-印支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最大隆升幅度达9km左右。  相似文献   
56.
甚低频电磁法在草原覆盖区矿产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草原覆盖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时,甚低频电磁法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是间接找矿的有效方法.众所周知,与矿有关的主要地质因素有断裂、破碎带、蚀变、矿化等,它们与围岩在导电性上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在覆盖厚度不大、人工干扰因素较少等情况下,采用甚低频法可经济、快速地发现并查明这些控矿因素,以达到间接找矿的目的.文章是近些年来笔者在草原覆盖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时,使用甚低频电磁法取得的一些间接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7.
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为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钨矿规模接近大型的W-Mo矿床。文章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可划分为钾长石、钠长石阶段→白钨矿-石英阶段→辉钼矿-石英阶段→铜、铁、铅、锌硫化物-石英阶段→碳酸盐-石英阶段5个成矿阶段。矿床内的白钨矿、石英以及碳酸盐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以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白钨矿-石英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90~395℃,峰值为360~370℃,盐度w(Na Cleq)范围为0.88%~7.02%,峰值为2%~3%,结合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得出与钨矿形成有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 Cl-H2O体系的结论。白钨矿和石英的H-O以及碳酸盐的C-H-O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并有少量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流体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富钨等成矿元素的热液。矿区花岗岩的云英岩化可能将钙萃取进入流体,参与白钨矿结晶、沉淀。  相似文献   
5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中国南部古大陆边缘构造带扬子边缘构造区探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构造岩浆侵位的不同接触构造体系与成矿.构造岩浆侵位有三步曲,一是地球深部构造岩浆的形成;二是构造岩浆侵位的动力作用;三是在表壳与围岩形成不同侵位接触构造样式的成矿场地.最后,作者例举大冶铁矿和铜陵铜矿两成矿区的构造岩浆主动侵位形成顶沉构造(rooffoundering)和超复侵位于围岩顶垂体(roof-pendent)之上,并形成不同深度的转折接触构造控矿体系.该侵入接触控矿体系应是在区内向不同深度“逐级开拓”找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9.
事件地质激发成矿作用异常与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成矿学中的事件地质,系指在成矿历史演化进程中发生的地质事件激发正常成矿作用异常形成超巨量金属工业堆积和特大型矿床。重点探讨跨区域壳幔结构不连续性、幔根构造的形成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与成矿,并列举美国西部有色金属成矿区和中国南岭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与幔根构造有关地质事件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实例。  相似文献   
60.
长英质糜棱岩是北祁连南缘右行韧性走滑剪切带内的主要构造岩类型,其中主要矿物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塑性变形。石榴石内矿物包裹体的痕迹、长英质矿物的定向分布及矿物间的接触关系等表明糜棱岩中的矿物为同构造生长的产物。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和斜长石的矿物化学成分特点表明糜棱岩的变质程度达角闲岩相,形成于高温环境。石榴石微区成分存在两种类型:一种为环带型,从核部到边缘,MnO含量从中心向边缘逐渐降低,FeO和MgO加含量逐渐增加,反映石榴石形成于递进变质环境;另一种为均一型,显示剪切带内局部变质作用的强度继续增大,温度进一步升高(>600℃),组分扩散能力的提高使石榴石内的环带部分或全部均一化。矿物化学成分温压计的计算结果表明矿物形成温度为651~763℃.压力为6.2×108~8.4×108Pa。据此,推测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地下17~19km.后随祁连加里东造山带一起隆升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