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61.
非参数核方法由于采用统一的度量标准,在大数据中利用高维样本数据学习时容易遭遇维数灾难问题.挖掘高维空间中的低维几何特性,有助于揭示数据分布的流形结构,进而利用有限样本的高维数据在低维子空间逼近数据的真实分布.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高维数据密度非参数估计的低维流形代表点法,通过从高维空间中挖掘数据分布的几何结构来估计密度....  相似文献   
362.
刘婧茹  李英  孟青  王洁 《大气科学》2023,(4):1024-1038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陆频次递减;TC大风多以东北风向为主,登陆前大风站点居多,12级以上的强风速基本分布在距TC中心300 km范围内。(2)强热带风暴(STS)和台风(TY)强度TC引起的站点大风最多,但16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强度等级。慢速TC引起的站点大风主要出现其移向右前侧,快速主要出现在其右后侧。TC大风中向岸风均值略大于离岸风,其中12级以上风速向岸风站点多于离岸风,但16级以上大风则是离岸风站点明显多于向岸风。(3)约89.8%的TC大风伴随降水,分布于TC中心附近,东北风为主,峰值出现在8月。约10.2%的TC大风无降水,主要分布在TC外围,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弱,多出现于5月和12月。12级以上TC大风几乎均伴随着降水,而无降水TC大风风速达12级以上样本很少。(4)约23.8%的TC大风伴随强对流天...  相似文献   
363.
我国的边际油田大多年产量小且开发年限短,周围没有可依托设施的油田。针对此情况,可采用“蜜蜂式”开发模式。针对浸没式可移动外输终端这一新型概念设计,选取关键工况开展了时域耦合分析,研究了系泊系统参数对可移动外输终端最大水平位移和系泊缆最大张力的影响。以可移动外输终端最大水平位移和系泊缆最大张力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系泊缆结构安全为约束条件,构建了系泊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分别建立了基于NSGA-Ⅱ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系泊系统优化框架,并应用这两种算法对系泊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NSGA-Ⅱ和多目标粒子群算法均可以解决系泊系统多目标优化问题,粒子群算法优化速度快,但通过NSGA-Ⅱ得到的Pareto前沿优化性能更好,因此更适合开展浸没式可移动外输终端的系泊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364.
利用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建立的5个边界层站(湄潭、巴中、什邡、曲麻莱、狮泉河)2019年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地层大气要素变化和陆—气能量交换特征及异同点,探讨其原因。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近地层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动量通量均符合一峰一谷的常规日变化特征,气压具有双峰双谷的日变化特征。(2)高海拔台站近地层温度日变幅(12℃)高于周边低海拔地区(4~6℃),季变幅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不显著。(3)相对湿度与温度关系密切,相对湿度的垂直结构和日变化都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垂直梯度夜间显著高于白天,峰值出现时间随夏、秋、春、冬季呈现季节性滞后,而谷值超前。(4)风速春季较大,夏、秋季次之,冬季小,季变幅略小于日变幅;低海拔区域的风速及其日变幅均显著低于高海拔区域。(5)低海拔区域气压季变幅(>13 hPa)远高于日变幅(2.5 hPa左右),而高海拔区域气压季变幅(>3 hPa)略低于日变幅(2 hPa左右)。(6)感热通量春季大、冬季小;感热通量和动量通量在高海拔区域均较高,二者具有较一致的日、季变化特征,表明大气动...  相似文献   
365.
云南一次持续性风雹过程中低空急流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英  徐银梓 《气象科学》2000,20(4):503-510
本文分析了1997年3月15~19日滇南一次持续性风雹天气过程中低空急流的动力、热力特征及其与昆明准静止锋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风冰雹出现在急流轴左侧具有较强正涡度及风场气旋式切变的区域内,当低空急流区伴随强的辐合上升运动且低层有冷气活动时,有利于风雹天气的发生,风雹地区具有较强的斜压不稳定层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