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8篇
  免费   1679篇
  国内免费   1966篇
测绘学   1158篇
大气科学   1172篇
地球物理   1347篇
地质学   5563篇
海洋学   1470篇
天文学   217篇
综合类   676篇
自然地理   1220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382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340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424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59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57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333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301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204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94篇
  1984年   63篇
  1983年   71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7篇
  1979年   24篇
  1965年   13篇
  1959年   21篇
  1958年   29篇
  1957年   2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现代夏季风系统导致了南海西南部(越南岸外)上升流的发育,但浮游有孔虫对夏季上升流的响应如何尚缺乏实测资料,这不利于准确地利用有孔虫来重建古上升流的活动进而反演过去夏季风的强度变化。本研究利用2014年4月14日至11月1日布放于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材料,详细鉴定并定量统计了其所含浮游有孔虫类型。通过分析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各属种的通量和百分含量变化,结合区域气候环境资料,探讨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对夏季风的响应,为古上升流与夏季风研究提供现代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初级生产力是控制上升流区浮游有孔虫通量变化的首要因素,喜营养种在上升流发育期增多而寡营养种含量下降。因此高表层生产力指示种,如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可能是追溯南海西南部夏季上升流变化最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2.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发展目标是对整个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调查,从这个角度出发,完成北京市1:5万区域地质调查,是全面实施首都地区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南黄海夏末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1995年9月利用日本《神鹰丸》号调查船在黄海32°00'–35°00'N,122°00'–127°00'E海区的19个站位上进行的中日联合调查研究中叶绿素a含量的调查资料,探讨南黄海海区夏末初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平面分布、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与海域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每个测站上作垂直取样,表层水用圆塑料桶取自海表面,深层水用日本提供的专用采水器采集,取出水样立即量取200ml,用玻璃纤维滤膜过滤浓缩,并加入2%的饱和碳酸镁溶液,防止叶绿素脱镁,然后保存在冰箱内(-1°C),用冰桶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将载有浮游植物的滤膜放入闪烁瓶内加入10ml 90%的丙酮溶液,在冰箱内提取24h。用萃取荧光法测定叶绿素a含量。结果表明,该海域的叶绿素a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14mg/m3,其变化范围为0.10–7.76mg/m3,最高值在次表层。(1)平面分布:各层次平面分布特征差异较大。33°00'–33°30'N之间叶绿素a含量均较低,低于0.50mg/m3。33°30'N以北,叶绿素a含量低于0.20mg/m3,而33°00'N以南,除济州岛附近的17–19导站以外,叶绿素a含量均较高,高于100mg/m3。(2)断面分布:水深在30m时,叶绿素a含量的高值区在20m以上水体的次表层中,而水深为50–80m时,其高值分布在20–40m的次表层中。(3)叶绿素a的垂直分布也体现了断面分布的特征。所以作者认为,光是浮游植物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4.
李争辉  罗亚丽 《暴雨灾害》2021,41(2):101-110

利用1980—2017年华南地区30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数据、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统计特征,定义站点上短时(1—6 h)、中等时长(7—12 h)和长时(>12 h)降水事件,对比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在南海季风爆发前后的变化,以及所定义的西部内陆、东部内陆、沿海地区的异同。结果表明:(1)南海季风爆发后,研究区域平均而言,三类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增多、小时降水强度增强,短时、长时降水事件发生频次增多,而中等时长降水事件发生频次有所减少。(2)从空间分布来看,南海季风爆发后,小时降水强度在整个华南地区均增强,西部内陆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尤为明显;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在西部内陆和沿海地区升高,而东部内陆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发生频次降低,因此,季风爆发后西部内陆和沿海地区的总降水量均显著增大,而东部内陆的总降水量变化不大。(3)西部内陆降水事件主要在夜间开始发生,持续时间越长的事件越早开始,且由西向东逐渐推迟;东部内陆短时降水事件主要在14时(北京时,下同)左右开始,季风爆发后更为明显,而时长大于6 h的降水事件的开始时间和峰值时间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沿海地区短时降水事件在季风爆发前主要于05—08时开始,季风爆发后,在海岸线约50 km以内仍然如此,而较远离海岸线的短时降水事件主要于14时开始,沿海地区长时降水事件在季风爆发前、后都倾向于在夜间开始,并在日间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35.
点状地图符号制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VISUALC++4.0编程语言,在分析点状地图符号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矢量点状符号制作系统,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工程测量中的纵断面,横断面水准测量数据的电子化采集及处理系统(数据通讯,平差计算,数据转化--可由CAD系统直接生成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的设计与应用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系统取代了传统的纵,横断面水准测量数据手工记录,计算,再手工记录,计算,再手工键入计算机制图等工作模式,是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革新。  相似文献   
37.
针对如何衡量居民小区"15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的问题。该文采用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结合POI数据,分析了东营区"15分钟生活圈"可达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情况和空间相关性,并得出结论:(1)东营区的居民小区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都呈现"东-西双核心向边缘递减"的特点;(2)东营区"15分钟生活圈"可达范围内的不同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差异明显,覆盖率最好的是公交站点,最差的是小学;(3)东营区居民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达标率较好,达标率在70%以上的居民小区占到近80%;(4)东营区有超过10%的居民小区处于低低聚集区,应优先提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8.
提出一种基于汇水区合并的结构化DEM综合方法。使用汇水区作为联系谷地实体与DEM数据网格点的纽带,在次要谷地删除的基础上进行谷地汇水区的合并,以合并后的汇水区边界线(汇水区边界包含山脊线、山顶和鞍部三种地形骨架)和谷底线为约束条件进行DEM内插,从而实现结构化DEM综合。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删除次要地形特征的同时,能较好地保持主要地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9.
40.
介绍了当前WebGIS的发展趋势和WebGIS开发技术和框架,分析了优势和不足.通过选择合适的开源技术库构建了一个轻量级的WebGIS开发框架,并详细介绍了该框架的组成.利用该技术框架开发了我国水产生物资源分布查询系统.结果表明,使用该框架开发能够快速构建跨平台的GIS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