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30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大型、构造复杂的三维物理模型可用于模拟油气勘探。构造逼近实际地质状况的模拟具有制作技术难度大、质量控制严格等特点,可用于采集宽方位、多方位和全方位的地震数据,从而进行多种三维处理、解释方法验证。本文针对中国西部前陆盆地地表条件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导致成像不理想等问题,基于复杂的地下构造,设计制作了目前世界上模拟施工面积最大、构造最复杂的KS(塔里木盆地克深勘探工区)物理模型。本文的模型技术的进步主要涉及3个方面:模型的设计方法、模型的浇铸流程和数据采集,首次给出了物理模型的三维真实速度模型,定量分析了物理模型的制作精度,绝对误差小于3mm,可以满足方法试验的需要。该模型基于三维形态测量技术建立了三维真实速度模型,可作为方法试验的基础数据。因此,该模型可作为地震物理模拟技术的标准。  相似文献   
672.
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日益成为天文观测的一种手段.随着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2.4m望远镜的建立,基于2.4m望远镜利用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进行探测将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本文拟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论证,基于2.4m望远镜,利用天文图像的高分辨率重建技术,对恒星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暗弱伴星在一定亮度范围内进行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73.
多波束异常测深数据检测方法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现有的交互式滤波和自动滤波不能满足大区域、高密度多波束测深数据滤波的需要,为此,本文给出了易于改善自动化滤波的趋势面法和基于抗差M估计的选权迭代加权平均法。前者适合于显著粗差的探测,对小粗差不敏感;后者由于对被检测点邻域内的观测点具有选择性,加之采用迭代实现推值,因而对于粗差具有较强的探测能力,检测和滤波结果较趋势面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74.
温度和水分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李玉霖  冯静  苏娜  赵学勇 《中国沙漠》2016,36(1):103-110
土壤氮矿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但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温度和水分最为重要。研究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对预测全球变化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开顶式气室(OTC)模拟增温和人工调控田间持水量的方法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的土壤进行原位培养,分析温度和水分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温度如何变化,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净矿化/硝化速率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在田间持水量为9.5%时最大,田间持水量达到时12.5%明显下降。增温使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显著变化,但增温的效应与田间持水量存在一定的关联。在相对适宜的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田间持水量为6.5%~12.5%),OTC增温可以使科尔沁沙质草地的土壤氮矿化/硝化速率显著提高;但是在田间持水量处于相对较低或者过高的状态下,该地区土壤的净氮净矿化/硝化速率对温度增加的响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75.
科尔沁沙地降雨特征分析——以奈曼旗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降水的当前特征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对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典型区域,年降雨量300~500 mm,对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的变化)非常敏感。对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奈曼旗1971-2013年的降水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38.8 mm,5-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32±7.71)%,5-9月降雨量,年降水量1971-2000年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1-2013年有缓慢增加的趋势;同时降水量的年际变异性近10年也呈增加的趋势。(2)5-9月降雨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7月最大,为104.2 mm,5月和9月最小(分别为32.7 mm和32.8 mm),月降雨量的年际变率均大于49%;生长季内降雨主要以<10 mm的事件为主,占总降雨事件的64.41%,却仅占总降雨量的16.95%;≥30 mm的降雨事件占总降雨事件的10.96%,占到总降雨量的45.93%,且对总降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5 mm降雨的平均间隔为9.4 d,以1~10 d为主,占到69.5%,10~20 d(19.5%)的次之;≥30 d的发生频率最小,为3.81%,降雨间隔的年际变异性均呈增加的趋势。(4)生长季降雨日数呈减少的趋势,降雨事件降雨量的变异性与生长季降雨量的变化具有相似性,从2001年开始呈增加的趋势。该地区的降雨量年际变异性强,降雨日数的减少和降雨事件降雨量变异性的增加将提高极端干旱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对该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加剧该地区的沙漠化发展方向。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可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调整土地管理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6.
通过测定科尔沁沙地沙丘生境单元凋落物的运移量,分析了沙丘类型和生境变化对凋落物运移的影响,并探讨了是否可以通过凋落物运移量的变化来判断营养物质的迁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沙丘凋落物的运移过程主要发生在非生长季,呈明显的单峰型季节波动。凋落物运移量在不同沙丘的丘间地、迎风坡、丘顶和背风坡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丘顶的凋落物运移量最大,迎风坡次之,丘间地和背风坡相对较小。凋落物运移量有随距地表高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距地表高度为0~25 cm时,凋落物运移量最大,显著高于25~50、50~75、75~100 cm 3个高度区间。凋落物运移量与风速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正相关,显示风速是影响凋落物运移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7.
不同尺度生态学中植物叶性状研究概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植物叶性状与植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行为和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可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所形成的生存对策。目前有关叶性状的研究非常多,从不同尺度(个体尺度、功能群尺度、群落尺度和区域及全球尺度)对叶的性状进行了研究。个体尺度叶性状的研究着重于揭示单个或多个植物种叶性状对不同环境因子(如温度、土壤水分等)的响应;不同功能群之间植物性状的分异表明环境因子对功能群而言存在选择压力(如低氮),但在功能群内部,选择压力较弱;随群落结构的改变,群落叶性状平均值和建群种叶性状均存在显著变化;大尺度(区域和全球)的研究有助于定量化阐述叶性状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等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目前的研究没有从机理上阐述清楚植物叶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群落构建过程中植物叶性状的指示作用、叶性状分异的生物地理格局等,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78.
对伊犁地块东北缘查岗诺尔铁矿区石炭纪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Nd、Sr同位
素地球化学研究。该区火山岩包括玄武岩(少量)、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以及火山碎屑岩,它们的化学组成绝大多数属于钾玄岩
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少数玄武岩和安山岩属于钙碱性和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微量元素方面,它们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
离子亲石元素(Rb、Ba、Th和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火山岩的亲和性。流纹岩LA-ICPMS
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21.2±2.3)Ma,表明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末期北天山大洋型岩石圈向伊犁地块之下俯冲的活
动大陆边缘带。所有样品εNd(t)>0,N(87Sr)/N(86Sr)初始值变化较大(0.7040~0.7163)。玄武岩岩浆源区为俯冲板片之上亏
损地幔楔,安山岩岩浆源区为莫霍面附近的岛弧型地壳根部,流纹岩岩浆源区则为岛弧型下部地壳。   相似文献   
679.
多极化冰雷达所揭示的DOME A区域冰盖内部冰晶组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ice exceeding one million years old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verify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 (MP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enhouse gas and climate change. The region near Dome A in Antarctica satisfies the conditions for obtaining million-years-old ice since it has low temperatures and low accumulation rates. We analyz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radar wave features and the crystal orientation fabric (COF) typ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multi-polarization plane radio echo sounding (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even in the summit of the ice sheet, the COF type is not perfect, but is an elongated single-pole COF. Principal-axis-orientation differences of the COF among the different periods exist and reveal that the ice flow orientations are not constant but deviate clockwise with the increasing depth. This may be related to the adjacent basal valley or both height and position changes of the summit during the glacial-interglacial periods.  相似文献   
680.
正沉积盆地的埋藏和热演化史研究对盆地分析研究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Zuo et al,2011; Hu et al,2001; Qiu et al,2012)。在沉积盆地的热演化史研究中,区分埋藏过程中的加热事件和抬升剥蚀期间造成的冷却事件尤为重要。(U-Th)/He定年方法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低温定年方法,具有低温敏感性(磷灰石封闭温度为70℃,锆石封闭温度为180℃)和精度高的特点,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