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食物浓度为4×105 cells/ml栅藻的条件下,研究了4种温度(15、20、25、30~C)对发头裸腹溞种群动态及两性生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温度下,发头裸腹涵种群密度在实验初期逐渐增大,达到密度最大值后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头裸腹溞成熟时间、首次产幼溞时间以及达到最大种群密度所需时间均缩短,但母...  相似文献   
102.
西藏波龙斑岩铜金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波龙斑岩铜金矿紧邻多不杂矿床,是多龙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矿床。波龙矿床早期有两次成矿花岗闪长斑岩侵位,随后较晚期花岗斑岩侵位;地表广泛分布绢英岩化蚀变,深部发育钾化。本文对采于波龙斑岩型铜金矿床内石英-辉钼矿脉中的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试,获得等时线年龄为119.4±1.3Ma (MSWD=0.63, n=4)。此年龄代表了波龙矿床的成矿年龄,与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一致。波龙和多不杂斑岩型铜金矿床紧邻,并具有一致的成矿年龄,可能表明两个矿床的成矿受控于相同的构造-岩浆-成矿事件;斑岩铜矿具有成群分布的特征,波龙和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的发现也暗示多龙矿集区具有找到其他大型斑岩铜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3.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的成矿年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子园铅锌矿为保山-镇康地块中一个重要的热液矿床。矿床赋存于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经人工分选出矿石中的闪锌矿、黄铜矿、与矿石硫化物密切共生的热液石英及石英钾长石脉中的钾长石等共10件单矿物样品,采用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141.9±2.6 Ma,初始锶同位素组成为87Sr/86Sr(t=141.9 Ma)=0.714 497。揭示成矿作用时代与中特提斯怒江洋闭合时期大致相当,矿石初始锶同位素组成也与保山-镇康地块中燕山期花岗岩初始Sr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矿床的成因可能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是中特提斯怒江洋闭合过程中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4.
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波龙矿床发育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一期花岗斑岩,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波龙矿床的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波龙矿床三期斑岩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62-0.70711和0.70567-0.70850,εNd(t)分别为-4.0--3.1和-8.0--2.4,εHf(t)值分别变化于2.5-6.9和3.3-6.9,表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花岗斑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征,但其具有较高εNd(t)值(-0.7--0.2)和εHf(t)值(1.3-12.2),可能表明花岗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波龙斑岩铜金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末期,其成岩-成矿可能与洋壳俯冲关系密切,但波龙矿床的三期斑岩均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可能表明在120Ma南羌塘地块南缘开始逐步加厚。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相似文献   
108.
煤层气分支井产能预测对区块优选、经济评价和排采生产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多分支井在倾斜煤层不同钻进方式引起的分支井段及末端压降特点,回避煤层气从基质、裂隙系统运移的复杂过程,结合达西定律,分别建立了下倾钻进和上覆钻进两种方式下分支井段内与末端的压降模型、解吸半径模型和产气量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多分支井产能趋势,且方法简便、快捷,对现场排采工作制度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前,砂土液化问题仍是岩土工程界重要的研究方向.鉴于砂土液化评价的复杂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将熵值理论与模糊集和贴近度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与专家打分法所获权重的组合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权重分配困难的问题.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势的评价,并且结合实例应用,通过与现场标贯试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简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110.
张利洁  黄正加  雷菁 《岩土力学》2005,26(Z2):61-64
采用三维显式差分法(FLAC-3D)对彭水水电站一边坡岩体进行三维弹塑性数值分析,模拟了边坡开挖对其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从而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依此为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