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 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287±2 Ma, MSWD=0.15, 包体年龄为286±3 Ma, MSWD=0.22, 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 这就排除了暗色包体是来源于深部变质岩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 同时也排除了基性岩浆在花岗质岩浆固结后才侵入的可能, 为岩浆混合作用的存在提供最有力的证据.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包体富集基性组分Ti、Zr、Nb、Hf等高场强元素以及稀土元素, 包体表现为与寄主岩石既相互联系又受其制约, 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体具有低87Sr/86Sr初始比值和高正εNd(t)值, 表明花岗岩的来源有地幔物质参与, 包体是过冷的镁铁质岩浆混入到中酸性岩浆中经快速冷凝的结果.库布苏南花岗闪长岩形成的时代略晚于东准噶尔乌伦古河碱性花岗岩和卡拉麦里碱性花岗岩的形成时代(300 Ma左右), 均为准噶尔周边地区后碰撞伸展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其形成和演化标志了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2.
甘肃天水坪道花岗岩体的地质特征及矿化信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坪道岩体由早期到晚期可分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含斑黑云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共5期岩浆活动。岩体碎裂化强,构造蚀变带发育。碱值(NK/A)为0 49~0 62,ANKC值大于1,见白云母,CIPW计算中多见刚玉,为钙碱性铝过饱和型。随SiO2含量增加,TiO2、FeO、MgO、CaO、Na2O均逐渐缓慢减少,而Fe2O3和K2O含量在剧增。岩石化学显示其源岩为上地壳杂砂岩类、碎屑岩类。岩体相对富集轻稀土,δEu值为0 35~0 7,铕亏损强烈。岩体贫Ba、Rb、Sr、Y、Cu、Zr、Ga、Ni元素,富Nb、Ta、Bi、Th、Cr、Sn、Mo、Hf、Au、Sc,异常富Hf、Sn、Sc、Au,数个构造破碎带及蚀变带有金矿化显示(0 2~0 4g/t),综合分析该岩体较有利于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3.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岩石地层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的地质解剖工作表明,东天山地区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出露4套岩石地层组合,即早石炭世小热泉子组火山岩、晚石炭世底坎儿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晚石炭世企鹅山组火山岩、晚石炭世脐山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根据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生物化石、同位素资料以及彼此的产出关系,认为这4套岩石地层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别为岛弧、残余海盆、岛弧和弧后盆地。结合区域资料重塑了大南湖岛弧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格架及演化模式。早、晚石炭世的4套岩石地层组合并置体现了东天山的复杂增生过程。  相似文献   
94.
阿勒泰南缘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广泛分布.为查明克朗盆地康布铁堡组形成时代、源区及构造背景,对其中流纹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在流纹岩中分别获得(394±1)Ma、(402.72±0.92)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与"Ⅰ"型花岗岩有相似特征的弱过铝质流纹岩...  相似文献   
95.
西准噶尔构造带包古图地层小区白碱滩北红山梁剖面上新发现一套晚泥盆世红色“硅质岩、粉砂质硅质岩、凝灰质硅质岩”海相沉积组合,与上覆包古图组深灰色—灰黑色含碳粉砂岩呈整合接触。经区域对比确认,该套地层显著有别于研究区乃至整个西准噶尔构造带地层分区已发现的全部上泥盆统各组岩石地层,符合“野外可识别、界面可区别、区域可对比、图面可表达”的原则,据此新建红山梁组。本次于红山梁组枕状玄武岩、玄武岩、安山岩中分别获得365. 9±5. 0 Ma、370. 6±7. 4 Ma和374. 6±3. 6 Ma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佐证其时代为晚泥盆世。红山梁组与包古图组连续沉积之确认,消除了包古图组老于希贝库拉斯组这一存疑,建立了完整的下石统地层序列,新增了包古图地层小区泥盆纪的沉积记录,为区域沉积与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6.
系缆式剖面测量平台的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围绕测量平台的基本运动能力,介绍了一些平台固有特性的试验和理论分析,明确了这些特性对平台驱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供有关人员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97.
文章简单介绍了系缆式剖面测量平台的结构构成,围绕剖面测量平台升降运动的工作原理,着重对平台的一些固有的基本特性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供有关人员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98.
选取2010~2019年FY-2E静止气象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攀西地区南部24个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对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活动特征及发生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攀西地区南部的MCC出现在6~9月,6月出现频次最高,具有生消迅速、生命史短和空间尺度较小的特点;这类M...  相似文献   
99.
西准噶尔地区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与蛇纹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晚泥盆世铁列克提组的泥质粉砂岩与沉凝灰岩形成混杂堆积。对玄武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含量为42.15%~44.71%,高TiO2(3.17%~3.77%)、Na2O(1.73%~2.28%),低Al2O3(13.54%~14.31%)、K2O(1%~1.82%),MgO含量相对稳定(6.75%~8.14%),Mg#为43~46,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稀土总量∑REE=186×10-6~219.06×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N=11.37~12.62),无明显Eu异常(Eu/Eu*=0.96~1),稀土配分模式类似于OIB。相对富集LILE(如Rb、Ba、Th),亏损HFSE(如Zr、Hf),没有明显的Nb和Ta异常,具有高的Ti/Yb(7395~8724)和Zr/Yb(120~136)比值,为典型的OIB地球化学特征。综合研究认为玄武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海山环境,其岩浆源区可能为EMI型富集地幔,即软流圈的上涌导致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大比例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在区域上,蛇绿混杂岩中的玄武岩所代表的泥盆纪古洋盆是西准噶尔古洋盆向北收缩的残余洋盆。  相似文献   
100.
李永军  沈锐  王冉  郭少婷  佟丽莉  杨高学 《岩石学报》2014,30(12):3501-3511
黑山头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组合是西准噶尔早石炭世海相火山-沉积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高Mg安山岩及O型adakite共生。此次分析的所有样品均为玄武质岩石,Si O2含量为49.62%~55.68%,平均为52.70%;明显高Ti O2(1.16%~1.99%),平均为1.56%;显著富Na2O而贫K2O,Na2O为3.17%~6.35%,平均为4.90%,Na2O/K2O为1.19~26.08,绝大多数样品该比值4(平均8.93)。样品明显富集Nb、Sr、Zr等,Nb含量均7×10-6(7.29×10-6~12.32×10-6,平均为9.48×10-6);全部样品Sr均400×10-6(618×10-6~1107×10-6,平均为825×10-6);Zr158×10-6(159×10-6~217×10-6,平均为182.6×10-6);Zr/Y比值4(6.63~11.09,平均为8.62)。显著高于一般岛弧玄武质岩类。轻稀土明显富集而重稀土亏损显著,且有基本一致的弱正Eu异常。(La/Nb)PM比值0.7(1.23~2.26,平均1.94),(87Sr/86Sr)i=0.7035~0.7039;143Nd/144Nd=0.5128~0.5129;εNd(t)=5.49~7.13。这些地球化学特征与Sajona et al.(1993,1994,1996)确立的富Nb岛弧玄武岩基本一致,而与一般岛弧玄武岩有显著区别。这一发现,为确认西准噶尔早石炭世存在富Nb岛弧玄武岩提供了地球化学佐证,丰富了新疆乃至我国富Nb岛弧玄武岩的产地与层位,也为确认本区早石炭世岛弧构造环境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