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9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赣东北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东北多期造山带发育一种双层复合逆冲推覆构造,它是由下部的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和上部的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共同构成。地质年代学及运动学研究表明,登山—横峰逆冲断层系形成于加里东期,自南东向北西运移达30km以上,应变速率ε=2.4×10-12/s。葛源逆冲推覆构造则形成于印支期,自北西向南东运移至少50km。  相似文献   
32.
根据在赣东北1∶5 万葛源幅蛇绿混杂岩区区调的实践体会,提出在区调填图中进行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一般步骤:(1) 利用野外踏勘和前人资料,划分区内地层类型;(2) 区分岩块和基质;(3) 选择一定靶区对岩块进行成分、古生物、同位素等的细致研究,以获得年代和构造背景等信息;(4) 识别岩块、基质及与史密斯地层之间的相互接触关系,并探索其构造就位时间;(5) 重建地层序列,探讨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33.
腾冲地块芒棒乡新生代新近纪芒棒组火山岩的研究,发现粗面安山岩中含有较多麻粒岩包体,主要类型为长英质麻粒岩和二辉麻粒岩,直径一般为3~5 cm,略具定向排列构造,粒状变晶结构特征.长英质麻粒岩包体平衡温度和压力为:869~969 ℃,0.94~1.00 GPa,二辉麻粒岩包体平衡温度为:841~972 ℃,均显示为高温麻粒岩相变质;寄主岩粗面安山岩中斑晶结晶估算的温度和压力为:1 008~1 059 ℃,1.26~1.33 GPa,表明它们形成和起源于下地壳到上地幔顶部之间.二辉麻粒岩包体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显微组构分析表明,斜方辉石(紫苏辉石)和单斜辉石(普通辉石)均具有明显晶格优选方位(LPO),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主滑移系分别为:(010)[001]和(100)[001]、(010)[001],变形机制为位错蠕变,说明麻粒岩包体经历了高温塑性变形变质作用.新生代新近纪火山岩中高温麻粒岩的发现和研究表明,腾冲新生代岩浆活动可能与印度板块和腾冲地块俯冲-碰撞造山后的伸展垮塌-拆沉和板片断离,以及随后的上地幔物质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底侵,导致的下地壳发生高温变质及火山岩浆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4.
鄂西黄陵背斜南部元古宙庙湾蛇绿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鄂西黄陵背斜南部宜昌太平溪、邓村一带崆岭岩群中的元古宙庙湾岩组强烈变形变质超镁铁—镁铁质岩的研究表明,镁铁质岩主要为似层状细粒斜长角闪岩,变辉长岩岩体、岩脉及辉绿岩岩脉,超镁铁质岩则主要为蛇纹石化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呈构造岩片、岩块分布于斜长角闪岩之中。细粒斜长角闪岩TiO2=1.14%~1.48%,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略亏损—平坦型,无明显的Eu异常,(La/Yb)N=0.87~1.12,La/Nb、Ce/Zr、Zr/Nb、Zr/Y、Ti/Y平均值分别为1.04、0.15、18.78、2.53、290.51,Nb/Th平均为9.88,显示为大洋中脊构造环境形成的N-MORB型拉斑玄武岩;变辉长岩具典型的堆晶结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型式为平坦型,具明显的Eu正异常;蛇纹石化纯橄榄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具中稀土元素略亏损的U形特征,显示为LREE略富集的地幔岩。上述特征表明,黄陵背斜南部崆岭岩群中的元古宙庙湾岩组实际上是一套混杂堆积的古大洋蛇绿岩残片。元古宙庙湾蛇绿岩的发现为华南扬子克拉通存在中元古代洋盆和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裂解构造事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相似文献   
35.
水的相变:热液成矿作用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热液成矿作用中,流体主要组分是水。在研究热液矿床时,除了要重视不同介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地质演化等因素外,水的相变也是了解热液成矿作用过程的关键。以热容为例,应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提供的网上计算平台,研究了地壳中随温压改变水的热容变化规律,指出相变可造成水的物理化学参数急剧变化、是热液成矿作用的必要条件,揭示出热液成矿作用中水的相变和断裂(或断裂+岩浆活动)之间的内在耦合关系。指出通过水的相变可建立成矿期次与断裂期次之间的对应关系,水的相变是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6.
准噶尔盆地老山沟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研究及构造环境初步探讨成中梅(研究生)路凤香,王方正(导师)准噶尔盆地东部边缘的老山沟石炭纪火山岩主要为熔岩,根据其中的沉积夹层可以分为四期,第1期为一套显示类似“双峰式”特征的橄榄粗安岩和流纹岩,第D~w期主要为橄...  相似文献   
37.
王方正  赖旭龙 《地球科学》1997,22(3):311-316
西藏羌塘地区火山岩主要见于第三系古坪顶组,主要岩石类型是熔岩被产出的火山熔岩,包括辉石粗安岩、角闪粗面岩、角闪英安岩、黑云母英等,其次可见次火山岩相的黑云母英安质碎斑熔岩和黑云母粗面质碎斑熔岩,以及辉石黑云母花斑岩,它们均为陆相中心式喷发的产物,岩石化学上属钾玄岩组合,可进一步分为钾玄岩系列和高硅钾玄岩系列,具非常典型的二元岩浆混民因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其REE有向量元素特点表明二元岩浆混合前两  相似文献   
38.
巴楚瓦吉里塔格火成杂岩体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确定瓦吉里塔克火成杂岩体由3部分组成;层状岩体、角砾岩岩筒和晚期脉岩,其形成的年龄分别为357.9-306Ma、252.7Ma、231.3Ma。证实层状岩体为岩浆房原地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具有碱性岩浆的肯尼迪演化趋势并发育液态不混溶作用,最终形成具有实际矿物霞石的过碱性岩。确定角砾岩筒并非金伯质,实为角砾云母橄辉岩。确定晚期脉岩与角砾云母橄辉岩为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而且均发生在层状岩体固结之后。此外,根据它们富含H2O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推测,该岩浆来源于富含流体相且不同于层状岩体的源区。  相似文献   
39.
京希_伊尔曼德金矿床位于新疆伊宁县北部。金矿 (化 )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下部粗碎屑岩中 ,同时受控于断裂构造和岩性。该矿床形成于浅成低温环境的高硫化体系中。初始强酸性的含金热液流体在沿断裂构造向上迁移时 ,与围岩发生水_岩反应形成由内向外的物理化学梯度变化 ,表现为以硅化 (发育酸性淋滤形成的多孔状石英构造 )、高级泥化和泥化构成蚀变分带。迪开石 +高岭石 +多孔状_硅化石英等热液蚀变矿物构成高级泥化主蚀变。金主要沉淀富集于硅化带和高级泥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及流体包裹体资料确定的成矿流体性质为 :酸性 (pH早期为 2~ 3,晚期为 3~ 5 )、低盐度〔w(NaCl) eq<5 %〕及低温 (成矿温度为 180~ 2 70℃ )。  相似文献   
40.
1.美国著名矿物学家、国际矿物学会主席P.JWhllie教授等一批国际著名地质学家认为,在新技术、新方法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重大地质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野外地质调查做为基础.2.70年代以前岩石学取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化学方面,今后岩石学成因理论的研究热点将主要向物理方向倾斜.3.一个地质学家要在地质学上获得成功,必须善于从大到全球,小到原子结构的尺度上去获取地壳运动规律的信息;一个岩石学家善于从岩石薄片中在显微镜下获得各种信息,在70年代之后仍然是取得成功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