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的扇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文厚 《沉积学报》1998,16(2):150-154
塔西南坳陷侏罗系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在论述沉积特征的基础上,确认本区的扇三角洲是一个典型的退积型层序。该层序三层结构明显,下部为扇三角洲平原,中部为扇三角洲前缘,上部为前扇三角洲。反映了该区在早中侏罗世时处于活动盆地边缘,湖水由浅变深,沉降速率大于沉积速率的特点。通常扇三角洲的形成受湖盆边界类型和源区距湖盆距离及古气候3个主要背景条件的约束,因此,本区的扇三角洲一般发育在源区距湖盆距离短,靠近山前植被不发育的地带。塔西南坳陷侏罗系生储盖组合发育齐全,湖相暗色泥岩为主要烃源岩,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较好的储集层,上白垩统和第三系膏泥岩则起着主要的封盖作用。本区侏罗系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2.
吐鲁番坳陷西山窑组(J2x)发育一套含煤的陆相沉积地层,本文根据钻井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这套地层属于曲流河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河道沙坝和漫滩沼泽等沉积类型。煤层形成于漫滩沼泽沉积环境。曲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油气储集体。位于坳陷东南抠的曲流带河道砂岩复合体是储集砂岩最发育的地区。储集砂岩类型主要为矿物成熟度较低的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坳东南区复合体河道砂岩以长石岩屑岩为主,而坳陷北区河道砂岩以岩屑砂岩为  相似文献   
53.
西北地区侏罗系的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北地区侏罗广泛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其中扇三角洲与陡倾的盆地边缘有关,盆地的沉降速率大于沉积率,沉积层序为加积型,并以沉积物重力流和无河道片流区同搬运的沉积短斩泄荷为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与不很陡的盆地边缘梯度有关,其沉积速率大于盆地的沉降速率,沉积层序为进积型,并以河道径流广泛发育为特征,曲流河三角洲与缓坡陷型构造边界有关,并具有以河流作用为主,湖泊作用的辅的特征,3种三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三条地表剖面和20口探井的综合研究,认为斑脱岩和火山碎屑物质是影响陕甘宁盆地东部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含油长石砂岩成岩作用的根本原因。浊沸石、方解石、绿泥石的胶结、化学压实作用和浊沸石、长石的溶解作用是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孔隙的演化与成岩史、盆地演化史密切相关,长62—长64是孔隙结构最好的层段。较好的储油砂体分布在子长、子北地区以及延安—延长—富县—宜川地区等利于浊沸石溶蚀的地带。  相似文献   
55.
周口坳陷早白垩世沉积相与沉积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口坳陷早白垩世主要发育冲积扇相、河流相、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和三角洲相等类型,其中谭庄-沈丘凹陷沉积相带呈东西向狭长展布,是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本文在讨论了湖盆的物源、古地形、古水流、水介质条件及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早白垩世时周口坳陷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56.
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精度,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瓦尔特相律为指导,通过钻井岩芯、测井和地震的三元分析法,综合构造-地层分析,在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共识别出湖底扇、滨浅湖砂坝-风暴、低位盐湖、三角洲、深湖-半深湖等五种沉积体系,分析了主要储层发育期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特征,探讨了层序地层体制下沙三段的沉积体系发育模式及储层发育规律,指出环洼带东部及北部水下河道与坡折带的交汇处是储层的主要发育地带,其沉积体系主要为湖底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57.
陕北青化砭油田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化砭油田上三叠统长2辫状河砂岩储集层物性主要受沉积相及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相通过控制储集岩的颗粒粒度及粘土矿物含量来控制储集物性,河道中心砂岩的物性好于河道侧翼砂岩,河道间沉积的储集物性最差。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原生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碳酸盐矿物和石英的次生加大胶结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胶结作用,经溶解作用改造的辫状河河道砂体成为储集性能良好的油气储集体,是今后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58.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内扇、中扇和外扇等相带发育齐全,并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物源区具有的线物源或多物源特征,以及极粗的粒级造成补给水道的稳定性较差、规模较小、迁移性较强,沿斜坡带形成了纵向上由南向北依次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的多个湖底扇相砾岩体。坡度很陡的斜坡,特别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湖底扇的形成和发育,使湖底扇相砾岩体主要沿构造坡折带下部分布,具有很好的隐蔽油藏成藏条件,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最为有利,已有多口井发现厚油层并获工业油流,实现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9.
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早中期物源分析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古水流方向、砂岩岩石学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空间展布及沉积构造特征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母岩类型、物源方向以及沉积体系进行研究。古流向参数表明,延长组沉积时期,沉积物从盆地边部向中心搬运。根据轻重矿物组合划分出3个主要物源方向,即西、西南和东北方向。此外,根据古流向判断有南部的次要物源。母岩是盆地周缘的前寒武系石英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变质岩和古生界的浅变质岩、碳酸盐岩和砂砾岩。陇东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沉积体系划分为:北东向吴旗-华池三角洲沉积体系和西部环县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西南部镇原-泾川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和南部合水-固城川浊积扇沉积体系。在沉积体系划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不同沉积体系的岩石学特征、砂体形态和沉积构造及各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0.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存在丰富的热液流体活动。在野外剖面和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利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对四川盆地东部茅口组碳酸盐岩中的热液活动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区茅口组热液活动包括2类,一类为硅质热液,表现为薄层硅质岩或硅质团块;另一类为碳酸盐型热液,表现为粗晶方解石和白云石充填在张性构造裂缝中或呈“雪片状”集合体,偶见少量黄铁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伴生。硅质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表明硅质来源具有多样性,是热液硅与壳源硅的混合;黄铁矿、闪锌矿原位S同位素 δ34S 介于-3.91‰~-6.87‰之间,推测可能受到了微生物和基性岩浆岩的双重影响;方解石脉和具鞍状双晶的白云石脉普遍具有CaO高于标准计量、相对富Sr和U、贫REE和Ti、Ce/Ce*明显负异常、Eu/Eu*主体正异常、Y正异常等特征,表明碳酸盐脉为热液活动的产物,流体来源也呈现出火山活动相关流体与富钙地下水混合的特点。闪锌矿富集Ge和Cd,Zn/Cd及Zn/Fe值反映了中等成矿温度。硅质岩和碳酸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较大,介于54.7~294.3 ℃之间,与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比值所揭示的特征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穿层状硅质结核和团块的首次出现往往标志着茅口组热液活动的开始,而张性构造裂缝和碳酸盐型热液活动带来的围岩白云化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白云岩储集层的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