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季节性积雪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12月在克兰河中游地区开展了积雪观测,利用直尺和量雪筒测量雪深和雪密度,调查了积雪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温度,获取了雪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利用雪特性分析仪和显微镜测量了积雪剖面的雪层密度、液态水含量、介电常数和雪粒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积雪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积雪特性的垂直分异发现:研究区雪深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北部的雪深总体上大于南部,即使在同一地区,雪深也因风力等原因而分布不均匀;研究区总体上属于"干寒型"积雪,密度较小,且密实化迅速;各雪层属于干雪或者湿度极低的潮雪,绝大多数雪层的液态水含量在0.3%以下;积雪温度总体上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升高,表层温度日变化较大;阴天积雪温度高于晴天,各雪层温度日变化小于晴天,且午后积雪会出现负温度梯度,冷中心出现在积雪次表层;雪粒径较小,雪粒长短轴比的最小值出现在中间层,且符合新雪的粒径特点。  相似文献   
52.
针对最小二乘方法求取AR模型参数,引进总体最小二乘方法,通过AR模型的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总体最小二乘可以得到更高精度的模型参数,具有更小的中误差。  相似文献   
53.
石南J2t2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变化特征及水淹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的见水方向,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见水方向的准确判断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和制定油藏中~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会影响注水开发效果.这里针对石南J2t2油藏开发初期出现的部份井含水上升快,见水方向复杂的问题,综合研究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点,储层改造,裂缝产状和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二种基本水淹模式.油藏水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目前预测的见水方向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对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不透水面作为表征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选取多时相Landsat影像,以秦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旋转森林算法得到9年土地利用覆盖图,并综合不透水率动态变化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究大流域尺度在近30年间不透水面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旨在揭示其在城市化背景下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秦淮河流域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景观格局变化显著,不透水面积增长近4倍,景观优势度大幅提升;城市化格局演变在2001-2003年前后具有明显差异,前期城市扩张以南京城区与江宁区为主,后期南京城区不透水面扩张大大减缓,而溧水区与句容市扩张速度大幅提升;城市化建设后期,流域内不透水面斑块形状复杂度降低、散布与并列情况减少、斑块的连通性、聚集度逐步增加,其中连通性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京城区和江宁区。  相似文献   
55.
李成  王良书  杨春 《地质论评》2001,47(3):245-249
下扬子区岩石圈流变学特征分析表明,流变学剖面具有典型的大陆拉伸构造特征,即“三层状”结构,3个脆性层之间夹有2个韧性层。浅层脆韧性过渡带与下地壳的低速高导层对应,深层脆韧性过渡带与Moho面对应。岩石圈强度在1.7×10~(11)~4.3×10~(11)N/m之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低强度岩石圈类型。岩石圈流变学特征反映的地球动力学意义与下扬子区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特征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6.
李成 《矿床地质》1991,10(4):371-384
矿床多出现于晚古生代海盆边缘凹陷中。矿床的产出和分布受泻湖相潮坪碳酸盐沉积所控制。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与上下围岩整合-准整合接触,沿层分布。矿石即为含铀不纯碳酸盐岩,其特征是色较深,含泥碳质及星散黄铁矿。矿石成分、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含量、δ14S、δ18O值与围岩近于一致,唯矿石中铀含量高,达工业采冶要求。近矿围岩蚀变微弱。沥青铀矿U-Pb年龄测定多为57-96 Ma,主要反映矿石的后生改造年龄,但部分沥青铀矿年龄(380 Ma)与所在地层时代(D1)相近,表明成岩成矿期矿石仍有存在。且后生改造、叠加富集作用主要发生在原有矿层内,使矿体(层)仍保留原地-准原地特征,因而,应属沉积成岩成矿为主兼有后生改造的层控铀矿床。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成矿和改造富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7.
在国外已将电子束技术应用于绘图和录象,并把这种设备称为“Cartographic EBR”,业已形成系统,由研究试制阶段转到生产使用阶段了。在测绘方面用于生产分色缩微地图及符号注记版;在遥感方面用来记录卫星象片;  相似文献   
58.
济阳坳陷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该区油气勘探积累的大量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 结合地热学方法, 给出了该区的深部地热状态. 在此基础上, 利用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给出了相应的岩石圈流变剖面. 结果表明, 沉积盖层底面温度在129~298℃之间, 基底热流为54.3~60.5 mW/m2; 上地壳底部温度为406~436℃, 相应热流为47.7~52.6 mW/m2; 中地壳底部温度为537~572℃, 热流为41.3~46.3 mW/m2; 莫霍面温度为669~721℃, 地幔热流为38.1~43.1 mW/m2, 热岩石圈厚度为71~90 km. 上述热状态参数与地壳厚度以及地表热流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表热流越高, 则相应的深部温度和热流也越高, 热岩石圈厚度也越薄. 济阳坳陷较高的热状态与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弧后扩张动力学背景密切相关. 岩石圈纵向流变分层现象明显: 上、中地壳基本为脆性, 而中地壳底部及下地壳几乎均为韧性层, 壳下岩石圈为韧性. 此外, 也存在横向变化, 各凹陷岩石圈总强度不一. 济阳坳陷岩石圈总强度为1.52 × 1012 ~ 2.16 × 1012 N/m, 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约为24 km, 与力学强地壳(MSC)厚度基本一致. 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深部地壳矿物的脱水以及地幔楔热物质的上涌, 在地壳底部产生部分熔融, 并引发岩浆的底侵和向上侵入. 这一地球动力学过程可能是华北及东部地区下地壳的粘度降低、从而发生韧性流动的原因. 济阳坳陷岩石圈的上地壳脆性断裂变形和中下地壳的韧性流动这一分层变形特征决定了济阳坳陷新生代以来的成盆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59.
南华北盆地群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在南华北地区收集到的13口井的系统测温资料,结合该地区已公开发表的地热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地温梯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依据前人的热导率资料,对南华北盆地群的大地热流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南华北盆地群现今地温梯度变化范围一般为13.0~39.9℃/km之间,平均25.3℃/km.大地热流值在30~89.6 mW/m2之间,平均热流值为53.7mW/m2.和中国东、西部盆地现今地温相比,整体表现为一温盆.总体而言,坳陷区热流及地温梯度较小,而隆起区相对较高,横向差异明显.地温场平面展布主体为NW—NWW向,与盆地构造格局一致.地温梯度与大地热流的分布受构造格局的控制,新生代构造—热事件决定了盆地群的现今地温场特征.  相似文献   
60.
李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8,(8):183-185,188,191
铁路勘测中常常采用GNSS高程拟合法来获取点的正常高,GNSS高程拟合方法有很多,本文基于EGM2008重力场模型,从研究曲面拟合入手,分析其拟合精度。得出一些有益结论,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