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07篇
海洋学   3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基于Rio Muni盆地深水区1 400 km2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对第四纪陆坡开展地形、地貌单元的构型、成因及演化研究。主要取得3点结论:①依据海底坡度,研究区海底地形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②研究区发育水道(顺直水道和弯曲水道)、滑坡(陆坡滑坡和水道壁滑坡)及海底麻坑(孤立麻坑和条带状麻坑)3类典型地貌单元。上陆坡主要发育顺直水道,弯曲水道带发育在中-下陆坡。弯曲水道主要分布在南北2区,而顺直水道在南中北3区均有发育。水道的弯曲程度与海底坡度、重力流供给密切相关。③条带状海底麻坑主要分布在南北2区,孤立麻坑3区均发育。单一麻坑任意方向的剖面均具有“U”形或“V”形特征,其下方的气烟囱具有振幅增强,同相轴下拉特征。条带状麻坑分布在古水道上方或两侧的海底, 其走向剖面具有脊-槽相间地形特征。古水道和浅层气的逸散是形成条带状海底麻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2.
河北省中东部区域分布为地下咸水分布区。自大量开采地下淡水以来,出现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资源问题,第四系地下淡水水质呈不断变差趋势,对宝贵的地下淡水资源构成威胁,其主要原因是地下淡水资源的超量开采和成井工艺不严格。本文分析了地下咸水入侵地下淡水机制及影响现状。  相似文献   
193.
利用中国第21、22次南极科学考察(2004/2005、2005/2006)对中山站附近海域固定冰物理特性系统观测的结果,特别是依据其中2005年11月下旬至2006年1月下旬的现场实测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山站附近海域固定冰消融过程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此区域固定冰从11月下旬开始消融,融冰期为62 d;同时,融冰期冰下水体温度迅速升高;在不断增强的太阳短波辐射和海洋热通量作用下,海冰温度也逐渐上升,并出现"相对冷中间层";热力和动力外强迫作用下,2005年12月18日-2006年1月14日期间此区域固定冰边缘线后退了20.9 km;另外,2005年12月18日固定冰边缘区走航冰厚监测结果还表明,边缘区海冰厚度在向岸方向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并且随着接近海岸海冰厚度的离散程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4.
为了探究冰层侧向融化过程,定量分析影响冰层侧向融化的主导因素,在低温实验室水槽内实施了浮冰融化实验。同步测量了冰底面和表面生消过程、浮冰侧向融化过程,同时记录了实验室气温、冰样内部不同深度处的冰温及开阔水域不同深度处的水温,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浮冰侧向融化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融冰前期冰样内部不同深度处的侧向融化缓慢且均匀,平均融化速率为0.05 mm/h;融冰中后期不同深度处的侧向融化速率显著增加且不再均匀,平均融化速率为0.15 mm/h。平均侧向融化速率与气温的相关系数较好(r=0.82),优于其与平均水温(r=0.74)和水–冰温度差(r=0.48)的相关系数。建立侧向融化速率随温度(气温、水温)和深度变化的定量关系,可以准确描述浮冰侧向融化过程的非均匀性。同时验证了进行非均匀性侧向融化试验技术的可行性,为更加接近北极真实情况考虑风速和光源条件的海冰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5.
为研究煤层中夹矸、构造煤对煤层AVO特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4类典型模型并以岩石物理实验数据为依据确定了模型参数,基于反射系数谱理论计算了模型PP波、PS波的反射系数和相位,分析了煤层中夹矸和构造煤对煤层AVO特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夹矸层在煤层中所处空间位置和分层情况对煤层反射系数没有影响,但随夹矸层厚度的增大,煤层PP波PS波反射系数和相位均发生变化;构造煤对煤层PP波、PS波反射系数和相位影响大于夹矸层,构造煤和夹矸层对煤层AVO结果的影响相反;对于即含有夹矸又含有构造煤的厚煤层,夹矸层和构造煤在煤层中所处空间位置对煤层反射系数没有影响;夹矸层与构造煤相对厚度变化会对构造煤AVO地震响应产生影响.煤层中夹矸会减弱构造煤响应识别,在进行构造煤反演时,应结合实际地质资料,排除夹矸影响,提高构造煤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6.
中国2003年北极海冰调查及未来北极海冰研究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军  张占海 《极地研究》2004,16(3):202-210
以建立气候模式中的海冰模式为主线 ,首先回顾了国际上海冰模式发展现状和趋势 ,从现有模式机理上存在的问题说明认识海冰各物理过程的现场和实验室调查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后介绍了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中的海冰调查内容。最后结合国内调查研究能力和国际上海冰科学发展走向 ,根据国内外资料和极地海冰的客观现象 ,提出 6项战略 ,希望作为以后中国北极海冰理论和模式为背景的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7.
在2017 - 2018年冬季使用无人机对乌梁素海湖冰的冰面裂缝进行了航拍, 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 提取了冰裂缝的密度和分形维数。分析结果显示: 在固定区域的冰裂缝分形维数在1.35 ~ 1.50间变化, 冰裂缝数量随时间增加, 其分形维数也随之线性增大; 在冰生长期间, 冰厚度与冰裂缝分形维数也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75)。冰面不同区域的冰裂缝密度和分形维数在0.017 ~ 0.079、 1.38 ~ 1.64间变化, 且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对数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6), 不同日期航拍数据拟合结果近似相等, 说明冰裂缝密度越大, 对应的分形维数越大。作为表征冰面形态特征的一种物理指标, 建立得到的冰裂缝分形维数与冰厚、 裂缝密度的相关关系, 对未来利用冰面裂缝形态监测冰层的生消过程可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8.
渤海海冰灾害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冰灾害的产生不仅于海冰冰情严重程度,而且同人类活动及人类防范海冰的意识有关。通过归纳整理1950年以来渤海海冰冰情等级以及国家海洋局公报内的海冰灾害,并应用5年滑移平均,以反映中国"五年计划"的社会活动与海冰灾害之间的响应,定量分析海冰灾害发生率同海冰冰情等级的关系,发现工业活动的频繁程度同海冰灾害发生率成正比;人类重视程度同海冰灾害发生率成反比;海冰冰情等级与海冰灾害发生率成正比;当海冰冰情等级减轻时,海冰灾害发生率并不一定减少。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针对目前渤海工业活动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加强海冰灾害的防范能力仍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99.
为了研究新型电磁惯性质量阻尼器(Electromagnetic Inertial Mass Damper,EIMD)应用于偏心高层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的可行性,鉴于半主动控制技术的优点,基于LQR主动控制算法,提出一种可行的EIMD-偏心高层结构半主动控制策略,同时研究EIMD在结构每层中安装位置不同对于控制偏心高层结构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