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东昆仑中段是昆仑山地区基础研究的热点,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类型多样。对构造混杂岩地层必须坚持活动论思想,采取以反序方法,有助于正确进行构造古地理的恢复。对成层有序的浅变质砂岩、板岩必须摒弃传统做法.即按一个岩系的自然成因单元结构进行。通过对东昆仑中段构造构混杂岩的万保沟岩群研究,获得了洋岛地层序列的新认识,识别了东昆仑中三叠世希里可特组的存在。对巴颜喀拉山群作了许多新研究,对中新世地层取得丁重大发现,提出了青藏高原隆升的具体时间和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102.
龙山门断裂带活动特征与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里氏8.0级汶川地震处于龙门山造山带与四川盆地的构造边界上。350km长的地表破裂带呈右行左阶雁行排列在具有逆冲和右行走滑性质的汶川茂县青川、映秀北川和江油都江堰3条断层带上。下地壳的韧性流动伴随中地壳韧-脆性剪切带应力和应变的积累,产生上地壳脆性发震断层,并控制地表破裂带和滑坡的分布。震源出现在上地壳脆性断层与中地壳脆-韧性剪切带的交汇部位。〖KG2〗以汶川地震为例,结合板内地震基本特征,提出引入大陆动力学理论完善工程区域稳定性理论基础,构建基于板块学说、地质力学和大陆动力学理论的相互补充的工程区域稳定性评价体系;对活断层与地震活动性预测提出见解,强调仅仅从活断层的存在及其活动强度来预测地震活动性与强度是远远不够甚至是错误的,必须将下地壳、中地壳和上地壳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和判别;提出工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了大陆内部安全岛划分应采用的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冈底斯朱诺地区中新世板内热隆伸展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冈底斯构造成矿带中段西侧的朱诺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已发现有朱诺大型斑岩铜矿床和铁雅铁铜矿点。野外基础地质和矿床地质调查、构造分析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朱诺斑岩铜矿床在构造上受近EW向和近SN向伸展断裂控制,时间上属于中新世青藏高原南部板内构造过程,含矿斑岩具有典型的埃达克质岩特征。朱诺及其所在的冈底斯构造成矿带在中新世处于板内构造环境,板内伸展构造—埃达克质岩—斑岩铜矿系统叠加在早期的俯冲—碰撞构造岩石组合之上。与埃达克质岩形成直接相关的下地壳流动导致冈底斯上地壳及下地壳显著加厚,发生部分熔融作用,下地壳物质可能源于地壳减薄的锡瓦利克盆地,流经喜马拉雅,穿过并改造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挤入地壳的洋壳地幔岩石,造成被混入洋壳地幔成分的冈底斯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埃达克质岩浆,上升并顶托冈底斯上地壳,致使冈底斯上地壳先后发生近EW向和近SN向的伸展,在上地壳伸展扩容空间中含矿埃达克质岩浆沿伸展断裂上升、侵位,并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4.
雅鲁藏布江63条主要支流中有24条支流与干流逆交,16条支流与干流直交,其中雅鲁藏布江中游37条支流中有12条直交支流和21条逆交支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图像分析和年代学研究,认为藏南雅鲁藏布江存在流向反转现象,上新世以来发育的近东西向雅鲁藏布江袭夺了始新世-中新世形成的近南北向河流,形成直交水系结构。东西向雅鲁藏布江中游发育上新世至中更新世吉隆、定日、定结-岗巴等湖盆,它们向东有序迁移,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湖盆发育期的构造沉降为雅鲁藏布江西流提供了地貌基础和容水空间,更新世以来的古大湖区约1 000 m高的隆升造成上述盆地由湖相转为河流相,晚更新世东构造结东侧与南侧河流的贯通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导致雅鲁藏布江反转,这在米林-直白湖盆和孟加拉盆地沉积中有所反映。雅鲁藏布江的反转过程反映了青藏高原南部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差异隆升、基岩剥蚀作用、河流切割作用的耦合关系以及板内伸展构造对板块碰撞构造的叠加和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庐山地区星子群碎屑锆石SI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庐山地区出露的星子群为一套遭受角闪岩相变质的中深变质岩系,前人将其划分为古元古代地层,并将其与华南早期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和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相联系。本文通过对星子群浅粒岩中碎屑锆石U-Pb SIMS年代学研究,获得了(834±4)Ma碎屑锆石年龄,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其上覆筲箕洼组(830±5)Ma的火山岩年龄,将星子群的地层时代限定于新元古代。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庐山地区并未出露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而且野外也并未找到典型大规模拆离断层的存在,因此前人厘定的中生代变质核杂岩构造也值得商榷。根据碎屑锆石U-Pb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为(133±20)Ma,推断星子群的变质作用发生在中生代。另外,由星子群单一的碎屑锆石年龄、锆石形态特征及矿物组成特征推断,星子群是源区花岗质岩石快速抬升、风化剥蚀和搬运沉积的产物,暗示着强烈的地壳运动过程,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06.
107.
造山带由于发生过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变质变形作用、同造山沉积作用等,再加上后期的改造作用,使得造山带地质记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在地层、构造古地理存在一系列反序特征。  相似文献   
108.
安徽月山剥离断层及其对矿化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9.
扬子地块东南缘板岩带中韧性剪切带对金矿的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0.
李德威 《地球科学》1994,19(4):455-460,T001
本文论述了在雅鲁藏布江蛇绿岩中发现的大型幔型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通过研究超镁铁质糜棱岩中变形橄榄石的显微构造,分析了上地的流变状态,探讨了幔型韧性剪切带生成的构造环境和阿尔卑斯型铬铁矿的地幔剪切动力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