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甸岛弧带构造格架及斑岩铜矿前景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中甸岛弧带属于中国西南三江构造-岩浆-成矿带中义敦岛弧的南端,其中有2条蛇绿混杂岩带存在,即EW向展布的洛吉蛇绿混杂岩带和近NS向分布的属都蛇绿混杂岩带.前者是中甸岛弧带与扬子地台的构造分界线,而后者则将岛弧带内的东、西两个火山岛弧带分开.西部岛弧带较早,活动时期为250~237 Ma;而东部岛弧带相对较晚,活动时期在218~203 Ma.从岛弧带活动时段(250~203 Ma)分析,属都蛇绿混杂岩带所对应的洋盆(属都洋)的活动时段当在250 Ma之前后,与甘孜理塘洋活动时段相近.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2条蛇绿混杂岩带内的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均表现为大洋拉斑玄武岩.中甸地区岛弧带内东、西两个斑岩带的斑岩型铜矿的找矿远景极大,尤以东斑岩带前景最佳,普朗斑岩铜矿床远景规模在大型以上.中甸斑岩铜矿将成为中国又一重要的斑岩铜(多金属)矿矿产地,具有极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2.
淘锡坑矿床是赣南地区一大型黑钨矿矿床,为揭示成矿流体的早期演化特征,深入认识钨元素的富集机制,本文对淘锡坑钨矿床云英岩中流体和熔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激光拉曼光谱和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云英岩中的流体包裹体可以划分为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含CO_2水溶液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三类,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_2O-CO_2-CH_4体系。熔体包裹体主要由钠长石、石英、少量流体相和气相组成,气相部分含有CH_4和微量CO_2。在岩浆热液演化早期阶段,流体氧化还原条件可能发生了改变,发生了CH_4到CO_2的转变,致使流体中CO_2含量增高。在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以CO_2散逸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可能是淘锡坑钨矿床形成的重要机制。CO_2对于钨元素的迁移和富集具有重要作用,CO_2的散逸是诱发黑钨矿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3.
5号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仁里-传梓源矿区规模最大的伟晶岩脉,地表分带性良好。文章选取仁里5号脉深部钻孔开展矿物学研究,研究其深部的分带规律。根据对深部钻孔(ZK708)岩芯的矿物学特征研究认为,5号伟晶岩脉深部可划分为4个带:Ⅰ、Ⅱ、Ⅲ、Ⅳ带。Ⅰ带主要为微斜长石和石英,典型特征为文象结构;Ⅱ带主要为微斜长石和钠长石;Ⅲ带主要为钠长石和白云母;Ⅳ带主要为钠长石和石榴子石。云母和长石的成分特征显示,从外带(Ⅰ、Ⅱ带)至内带(Ⅲ、Ⅳ带)云母由白云母系列逐渐向锂云母系列转变;由Ⅰ带→Ⅱ带→Ⅳ带→Ⅲ带,云母中的Li、F、Cs、Ta、Sn、Nb含量升高,Sr、Ba含量下降;钾长石的中Li、Rb、Cs呈现类似的上升趋势,指示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升高。碱性长石中P的含量呈现出由Ⅰ~Ⅱ带略微降低,Ⅲ带升高而Ⅳ带呈略微降低的趋势,Ⅲ带内发育铌钽铁矿,表明P元素的升高可能与铌钽的富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福建永定大坪铌钽矿化花岗斑岩体位于永定县城南部的大石凹-蓝地火山喷发盆地,对斑岩型铌钽矿床的产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等实验对大坪岩体ZK10001和ZK10401钻孔不同深度岩石样品中的流体和熔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试图揭示岩体的熔体-流体演化过程,分析铌钽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机制。观测结果表明,大坪岩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和硅酸盐熔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75~225℃,盐度集中在3%~7%NaCleq,密度集中在0.75~0.95g/cm~3,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低盐度和低密度的流体,总体属于H_2O-NaCl体系。熔体包裹体主要分布于石英斑晶雪球结构的环带中,含有钠长石、石英和钽铁矿等子矿物。熔体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较高,能够代表早期原始岩浆的组成。研究表明,大坪岩体的原始岩浆富铌钽等成矿元素和碱性组分,大坪岩体的铌钽矿化是岩浆高度分异的产物,铌钽的富集过程经历了斑晶阶段和基质阶段等两阶段结晶分异过程:在早期斑晶结晶阶段,少量铌钽矿物与斑晶一起结晶,并被斑晶包裹;岩浆演化晚期发生流体出溶现象,但未分异出大量流体,F等挥发分促进了铌钽在结晶残余熔体中富集,并在基质间隙中沉淀。大坪矿化岩体的存在指示出斑岩型铌钽矿床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5.
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各个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和同向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76.
湘东北幕阜山岩体南部是近年来我省新发现的一处重要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地。该区舌状岩体内外接触带分布有众多花岗伟晶岩脉,形成了仁里超大型铌钽矿、传梓源中型锂铌钽矿等多个铌钽锂矿床(点)。本文对该区密集发育的伟晶岩脉水平分带及结构分带进行研究,从花岗岩体内至外接触带随岩浆分异演化程度不断增强,依次划分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二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锂辉石钠长石伟晶岩带→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带等较为完整演化序列的水平分带;不同分带伟晶岩矿物组合及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对应形成了较完整的稀有金属演化序列:Be→Be+Nb→Be+Nb+Ta→Be+N b+Ta+Li+Cs。区内稀有金属伟晶岩可分为早晚两期,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由低至高,成矿时代由老至新,早期稀有金属伟晶岩以Be矿化为主,晚期稀有金属以Li、Be、Nb、Ta等矿化组合为主。不同期次、类型、结构分带伟晶岩应注意不同稀有金属的找矿。  相似文献   
77.
铷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稀有金属。湖南桂东县小江地区曾于1958年地质预查确定为砂锡矿,但未见进一步工作的报道。本次工作系统采集了矿区的细粒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斑状花岗岩、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样品。精细测试表明,三者是同期花岗岩浆多阶段演化的产物,随着演化程度的增高,岩体内的稀有金属含量逐渐增高。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属于重稀土富集型花岗岩,稀土配分模式表现出岩浆晚期富挥发份组成而造成的四分组效应,其基岩中的Rb2O含量超过0.1%,达到花岗岩型铷矿床的工业品位;Nb的含量达到伴生矿的要求,具有全岩矿化的特征;风化壳中Y的含量达到许多离子吸附型矿床的钇含量。Rb元素主要赋存在二云母花岗岩的钾长石和黑云母中,Y主要赋存在萤石中。按照二云母花岗岩的厚度50m计算,Rb2O储量约为16万吨。除此之外,矿区还应该注意寻找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脉,并重视矿区风化壳发生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
选择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地——龙舌花岗岩体开展了锆石LA-ICP-MS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的锆石晶型较完整,环带明显,属于典型的岩浆锆石;龙舌岩体之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57.5±1.7Ma,MSWD=0.39)。加里东期的花岗岩可能是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接的结果,该花岗岩含有褐帘石等易风化的富稀土副矿物,经受多起构造事件,断裂发育,加之地处温热气候,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有助于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因此对南岭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9.
藏东类乌齐-左贡成矿带(简称类-左带)是三江特提斯成矿域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其整体的研究较为薄弱、零散.本文基于最新的研究成果,按照成矿时代、地质背景、成矿作用及成矿元素组合将带内矿床划分为了6个成矿系列,包括:(1)印支期晶质石墨矿系列;(2)印支期蛇绿岩相关风化淋滤型菱镁矿系列;(3)印支期沉积-改造型Fe-Cu多...  相似文献   
80.
本文通过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法对云南格咱岛弧中部的地苏嘎成矿斑岩体中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和含矿两类石英闪长玢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了不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 1)的形成年龄为20303±054Ma,含矿石英闪长玢岩(DSG 2)的年龄分为两组21725±089Ma和2085±10Ma,限定了地苏嘎岩体的岩浆活动时限为217~203Ma,表明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热事件主要发生在208Ma。地苏嘎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岩石富钠(Na2O/K2O=091~291,平均为165),准铝质(A/CNK=0848~1244,平均0996),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LaN/YbN为944~260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K、Rb、Ba、Sr)和不相容元素(U、Th、Pb), 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Hf、P、Ti)。地苏嘎成矿岩体的成岩成矿时代均发生在印支晚期,区域构造演化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岩体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其形成与格咱岛弧印支期洋壳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基本吻合,但岩浆作用的时限已接近燕山早期,说明云南格咱岛弧也存在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这对探讨格咱岛弧构造岩浆演化及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