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LAMOST观测控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系统非常复杂,系统研制的时间比较长,系统建成后有相当长的使用年限,就要求观测控制系统(OCS)有足够长的生命周期(使用、维护及升级),可扩展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因此系统需要一个合理健全、内在一致的体系结构。根据OCS的建模和体系结构的概念,在对OCS建模及参考各种体系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完成了基于构件的层状的OCS系统体系构架,融合了MVC,代理等体系结构模式。详细讨论了OCS体系结构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并在OCS的1级系统实现了此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362.
新一代天气雷达2009—2014年运行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鸣一  李峰  夏元彩  李雁  曹婷婷  秦世广 《气象》2017,43(3):365-372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ASOM)是地面观测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及探测数据的监控保障系统,文章基于ASOM中2009年12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的维护维修数据对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指标进行评估,统计其业务可用性(Ao)、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平均故障持续时间(Tfd)、故障次数(Nf)和故障分布情况,2014年,Ao和MTBF分别提高到99.06%和1465.08 h,Tfd和Nf分别降低至13.15 h和4.68次。此外文章对故障案例中的备件更换情况按照雷达分系统和不同型号进行统计分类,建立针对性的备件供应管理,以提高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维修能力,提升综合观测系统装备供应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363.
Himawari-8气象卫星黄海浒苔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萌  郑伟  李峰 《应用气象学报》2017,28(6):714-723
基于Himawari-8气象卫星数据,研究了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提取浒苔信息方法,并提出了浒苔强度和移动速度估算方法。对2016年5-7月黄海海域浒苔信息进行监测,获得了浒苔暴发的时间、地点、面积、强度、影响范围、漂移路径及移动速度。结果表明:2016年5月19日Himawari-8气象卫星首次监测到黄海海域出现浒苔信息;6月中下旬进入暴发期,浒苔面积、影响范围及强度达到最大值;7月上旬,伴随着浒苔大面积登陆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浒苔进入缓慢消亡阶段。多时次浒苔强度合成产品显示:2016年浒苔在黄海中部海域、烟台以东海域覆盖强度较大,在初始位置一带覆盖强度较小。浒苔漂移路径整体为从东南外海逐渐开始向西北近海海域靠近,日移动速度不断变化。浒苔的动态变化与水文气象环境密切相关,适宜的温度是浒苔生长和发展的基础,浒苔出现后,盛行风向是浒苔漂移方向的主要驱动力,2016年5-7月强劲的南风使浒苔一直向北漂移,并最终抵达威海,浒苔的移动与风向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364.
监测三峡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的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对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行和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直接计算、实际测量和综合解算3个方面研究了三峡库水位变化过程中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基于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提取的水体数据,结合水位数据,直接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放水从145~175m每隔5m的影响,地壳垂直形变最大可达30mm,对重力影响超过20μGal(1Gal=10~(-2) m/s~2)的范围距离长江中心线约2km内。库区较近的巴东CORS站(ES13)能够实际测量到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的地壳垂直形变。由于目前三峡库区的CORS站和重力台站数量较少,分布不均,还不能满足紧密跟踪三峡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的监测需求。利用三峡地区26座CORS站和部分重力台站数据,基于负荷形变理论和球谐分析方法,综合解算了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的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与实际CORS监测结果一致。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基于CORS站网的综合解算,能够有效提升对库水位变化过程中的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65.
精密单点定位中的模糊度不具有整数特性,如何将其准确求解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且在定位初始阶段,需要经过长时间观测才能使定位精度收敛到厘米、分米级。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可引入惯性导航系统(INS)输出的短时间内高精度的导航信息,以用于辅助模糊度浮点解快速准确地解算。文中分别介绍了直接利用位置信息代入和构建虚拟观测量的两种最小二乘方法,以及这两种方法下INS导航信息精度与模糊度浮点解精度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惯性信息的辅助作用能够有效地在定位初始阶段提高模糊度解算的效率和精度、缩短收敛时间、改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66.
今年以来,汝州市地矿局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全市36家持证矿山(省级发证矿山22家、县级发证14家)全部按要求参加了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收到了良好效果。为顺利开展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该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和任务,按照矿产资源储量动态检测  相似文献   
367.
根据中国气象局全国城镇天气业务产品检验评估报告和山东省预报质量评估系统检验结果,对200¬7年1月—2015年2月山东省城镇天气预报质量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晴雨(雪)和气温预报准确率、提高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降水预报准确率低于全国平均,技巧评分处于全国平均水平。(2)山东省内晴雨(雪)、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最高的区域分别是鲁南、鲁西北和半岛,降水预报准确率半岛和鲁南明显高于鲁中和鲁西北地区。(3)山东省晴雨(雪)预报正确率夏季最低,冬季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春季最低,最高气温预报准确率秋季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夏季最高。(4)各市气象台预报相对省气象台指导预报有正的订正技巧,晴雨(雪)预报技巧评分鲁中地区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368.
逐历元GNSS-R测高单差和双差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子  鲍李峰  高凡 《测绘学报》2016,45(7):795-802
GNSS-R测高是一种高效监测水面高度及其变化的新技术。与传统水面测量技术,如验潮站、卫星测高等相比,其主要优点包括可实现更高时空分辨率的观测、测高结果不受板块垂直运动的影响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差观测值组合的cGNSS-R逐历元测高算法,可提高水面高度测量的时空分辨率,并给出了基于双差观测值逐历元cGNSS-R测高算法。利用武汉东湖清河桥上cGNSS-R试验中GPS反射信号观测数据,给出了高精度高时空分辨率的湖面到反射天线相位中心垂直距离,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准确性,精度可达±2~±4 cm。与水面高实际观测比较结果表明,cGNSS-R单差、双差算法可有效削弱钟差以及电离层和对流层误差对反演水面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9.
文章运用Pupin的锆石群型研究方法,对滇西宝兴厂喜马拉雅期复式岩体中锆石的鉴定和统计,研究表明,本区复式岩体中的锆石有18种亚型,主要由{100}、{110}柱面和{111}、{311}锥面组成,其中柱面以{100}特优发育,锥面以{111}最为发育;众所周知,温度、酸性、碱性程度等对晶形的发育影响很大,本次研究锆石结晶速度较快,结晶温度较低,且在偏碱性的环境下形成的。锆石的结晶标型显示本区复式岩体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具有富水、富碱、富含成矿物质的特征,成为有利成矿的岩浆系统。  相似文献   
37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 1°×1°再分析、风廓线雷达、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 TBB)及逐时自动气象站降雨量资料,对2019 年8 月10—13 日由台风“利奇马”引起山东极端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台风特大暴雨主要为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及台风倒槽本体直接影响产生,其与冷空气密切相关。冷暖空气交汇有利于山东大部地区稳定性降水长时间持续发生。冷空气从低层侵入暖湿气流底部,形成冷垫,使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滑行,加大降水强度。(2)低空急流指数的变化提前1 h 预示了降水的出现及未来小时雨量的增减,其峰值出现预示着未来3 h 的强降雨时段,即对强降雨时段的出现和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低空急流向低空的快速扩展对应着短时强降水的开始。可以用于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3)Q 矢量散度负值的强弱对于未来6 h 的雨强大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4)淄博西河镇出现全省最大降雨量与其朝向东北的喇叭口地形和对流层低层东北风倒灌有关。(5)TBB 场能较直观地反映强降水过程中降水的分布和强度。风廓线雷达超低空风场的变化对雨强大小和出现最大雨强的时段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