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应用煤岩学分析方法,对神东矿区富惰质组煤中惰质组分的种类、含量、形态特征、真菌衍生物特征所反映的泥炭沼泽条件进行研究,揭示了真菌交替作用对惰质组分的成因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略分析中国煤田地质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指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5~20年的重大研究领域:①我国东部大型老矿区深层煤矿床与资源开发潜力;②新疆煤炭资源的区划单元与综合评价;③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和有利区块优选以及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的一体化协同开发;④洁净煤、液化煤地质以及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分布及有利区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煤炭资源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分析煤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确定该盆地优质煤的定义。根据近年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及聚煤规律研究成果,依据定义确定优质煤主要分布在东胜、榆横、大保当、马家滩、神北、灵武、彬长、华安、黄陵、汝箕沟10个煤矿区和鄂托克旗、杭锦旗、盐池、靖定、环县、庆阳、旬东7个预测区,统计含煤面积达11.1×104km2,总资源量1.44×1012t。选择含煤面积、资源丰度、资源量指标对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进行评价,划分出最有利、有利、较有利、一般区块,绘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优质煤资源评价分区图。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压釜在溶剂和催化剂条件下对煤的加氢液化试验,探讨了低煤级煤中煤岩组分的液化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宏观煤岩成分的液化试验中,转化率和油产率表现出镜煤>亮煤>暗煤>丝炭;对于显微组分的液化,不仅镜质组和壳质组具有反应活性,半镜质组也有一定活性,且活性组分(镜质组+半镜质组+壳质组)含量与液化转化率、油产率表现出良好的正比关系。低煤级煤中,Rmax<1.50%的半丝质组分在液化时有反应活性,其活性低于同一煤中的半镜质组,而Rmax>1.50%的惰质组分已不具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山地区的断裂构造、地震、地热、煤级及其时空分布、煤层埋深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天山北缘及其邻区早中侏罗世大范围分布的低级烟煤主要由深成变质作用形成,深成变质作用具普遍性。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局部发育的中级煤烟是在深成变质基础上,叠加了高温气液热变质作用而形成。属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一种模式,也是西北地区早中侏罗世煤变质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长焰煤—无烟煤七个煤级的煤层煤样测试资料分析,总结了不同煤级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特征。工业用煤的反射率分布图除个别样品具正态分布外,大多测值分散,分布图峰谷相间十分复杂,表现出不同煤级煤组合的特点。通过模拟方法及测试结果,文章认为反射率分布范围差值、标准差、凹口数目是区分混煤组合特征的有效指标,选用标准差和凹口数两个指标,把工业用煤划分为六个组合类型,以此来确定工业用煤属单煤、混煤、混合的简单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7.
汝箕沟煤中矿物的成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慧  李小彦 《矿物学报》1993,13(4):362-367
本文在较大量和详细的煤岩煤质研究之后,进而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及显微镜热台等对宁夏汝箕沟无烟煤中矿物的分成、晶形、微量元素、包裹体温等进行了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汝箕沟煤中的次生矿物及原生矿物的次生变化均与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这将为该区煤变质成因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煤岩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镜煤和亮煤的生烃潜力,并根据分子化石探讨了它们的形成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亮煤的生烃潜力大于钻进,其形成时泥炭沼泽内的覆水程度、还原程度和凝胶化程度都高于镜进,且它们的水介质pH值也可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汝箕沟煤矿区的石英脉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地处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其间的宁夏汝箕沟出产世界上最优质的无烟煤,该区多年来一直被多学科科研人员所关注。笔者从地质背景入手,较详细的论述了汝箕沟矿区石英脉的岩性、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规模、时空分布、产状、组合、矿物包裹体等发育特征,比较了该区石英脉与诸多煤田和煤系中脉岩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石英脉与推测隐伏火成岩体紧密相关,深部岩浆分异后期的气成热液上涌是石英脉形成的主导因素。石英脉对该区构造热事件、深大断裂活动、煤变质类型等有一定指示意义。本文研究表明,汝箕沟侏罗纪煤变质与盆地油、气成藏同受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的构造热事件影响,同一重大地质事件在盆地内部和边缘表现形式有别,各地响应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0.
西部煤炭资源开发中“优质煤”概念及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球性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集中在安全开采优质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上。为此,寻找品质优良的煤炭资源,提出“优质煤”概念、研究其赋存地质条件、煤质特性、利用途径是能源革命的必然趋势,也是今后我国煤炭工业的生态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