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质学   8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增学  魏久传 《地质科学》1996,31(2):186-192
华北晚古生代煤系主要形成于陆内相对稳定区,古地貌上表现为受限内陆表海盆地,因此,识别层序界面及内部各级单元界面,划分层序及重建沉积体系域,需要总结出适合内陆表海盆地特点的层序划分原则和方法、技术系统。研究表明,识别沉积体系域,鉴定层序界面和各级构成单元界面,进行沉积体系和成因相的配置,划分小层序组和小层序等,这几项工作同步进行,相互映证,是内陆表海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2.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主要为煤和暗色泥岩。本文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三方面对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有机质丰度普遍较高,煤的TOC含量在50%以上,暗色泥岩TOC含量在0.6%-1.5%之间;有机质母质类型较差,属以Ⅲ型干酪根为主的气源岩;整个济阳坳陷的C-P地层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Ro值在0.6%-1%的范围内。分析表明,区内C-P煤岩总体上为较好-好的烃源岩,暗色泥岩基本上为中等-较好烃源岩。  相似文献   
33.
山东及邻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地层式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增学  魏久传 《沉积学报》1995,13(A01):18-26
山东及邻区炭二民海交替型含煤地层为内陆表海盆地沉积可划分出三个Ⅲ级层序,其分界面为Ⅲ级海平面变化的周期性界面,在华北广大地区表现为整合面。含煤层序的基本结构特点为“二元型”,即“海侵-高位”的体系域叠置型式。  相似文献   
34.
应用滑动窗关联维计算方法对鲁北济阳坳陷某钻井剖面石炭系-二叠系陆表海沉积层段GR测井响应数据进行了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海侵体系域关联维数一般较小,且维数曲线振荡变化较弱,而高水位体系域则相反.这与海侵体系域形成时海平面上升的主控因素压制或掩盖了其他因素的显现有关,同时也证明测井序列分形分析能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观察识别测井序列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随着分形方法应用研究的不断开展,必将从测井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指导油气等资源勘探与开发,丰富及完善测井地质学理论.相信将来分形会成为地质数据分析的标准工具.  相似文献   
35.
应用滑动窗关联维计算方法对鲁北济阳坳陷某钻井剖面石炭系-二叠系陆表海沉积层段GR测井响应数据进行了分形维数计算,结果表明海侵体系域关联维数一般较小,且维数曲线振荡变化较弱,而高水位体系域则相反.这与海侵体系域形成时海平面上升的主控因素压制或掩盖了其他因素的显现有关,同时也证明测井序列分形分析能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观察识别测井序列中所包含的地质信息.随着分形方法应用研究的不断开展,必将从测井数据中挖掘出更多的有用信息,指导油气等资源勘探与开发,丰富及完善测井地质学理论.相信将来分形会成为地质数据分析的标准工具.  相似文献   
36.
进行了高分辨层序地层划分,济阳地区石炭—二叠系共划分出7个层序,层序1、2、3为二元结构层序,即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层序4~7为三元结构层序,由低水位、水进和高水位体系域构成。煤成气主要储层发育在层序4~7的低水位和高水位体系域中。主要的骨架砂岩有:三角洲平原以分流河道为主体的三角洲砂体;河流体系中的河道充填沉积,以边滩为主体;湖泊体系中以湖泊三角洲及湖泊滨岸砂质沉积为主体的分流河道沉积和滨浅湖砂质沉积;河流-湖泊复合沉积体系中的河道充填沉积和滨岸带砂质沉积;决口扇沉积也是骨架砂体之一。储集在二叠系砂岩(属于致密砂岩)储层内的煤成气藏为重要的天然气藏。石炭—二叠系砂岩成岩作用强烈,原生粒间孔隙保存较少,大部分的粒间孔隙是由于后期溶蚀作用形成的。这种次生的粒间孔隙和充填在粒间孔隙之间的杂基或胶结物后期经溶蚀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7.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煤化工原料,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探明了急需的煤炭资源,保障了国家煤炭能源供应。通过系统总结近年来我国煤炭地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工作发展面临的重大研究问题,明确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定位,提出“1个理论、10个主要技术”的重点攻关研究思路,拓展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的研究范围,对保障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好“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研究认为:(1)新条件下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已由以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为主发展为既要保障煤炭能源资源安全供应,还要为绿色矿山建设、矿山智能化开采与生态安全服务的煤炭生态地质勘查新阶段。(2)提出了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今后的重点是资源勘查与利用、地质条件评价与动态地质事件预警、矿山环境治理修复与生态地质层功能作用复原、地质条件改性等方面的10大重点攻关问题。(3)针对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多矿产资源赋存特点,需研究建立煤与煤系共伴生矿产协同勘查模式,在关注“煤”的同时,加大对煤系、煤盆地全域性的多矿产聚集规律和各类资源研究,推动煤、煤系及煤盆地多能源...  相似文献   
38.
我国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量丰富,然而海域煤型烃源岩的研究程度却相对较低,严重制约了海域区煤型油气资源勘探。选取与海域区煤盆地成煤时代基本一致、地质条件相似、研究程度高的近海断陷含煤盆地——黄县盆地为例,开展沉积控煤作用与成煤模式研究。在充分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精细重建了成煤期的古地理格局、演化及其沉积控煤作用。结果表明:(1)黄县盆地古近纪煤系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可以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煤层主要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时期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环境。(2)综合恢复了涵盖古近系整个成煤过程的层序I湖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II低水位体系域和湖扩张体系域的层序-古地理格局,并分析其沉积演化特征与沉积控煤作用;煤层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平面缓慢上升的辫状河三角洲前部湖沼环境,并逐步向辫状河三角洲扩展;其次,煤层发育在湖扩张体系域的中晚期,湖平面频繁变浅-变深的湖沼-浅湖沉积环境。(3)建立了古近纪近海断陷盆地2种典型的沉积成煤模式。一是滨浅湖湖沼-辫状河三角洲成煤模式,主要发育在低水位体系域晚期-湖扩张体系域早期湖水平面缓慢抬升的过...  相似文献   
39.
采用沉积学、煤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及地球化学等多技术手段,结合比较分析法的思路,分析了事件型海侵的特点和海侵事件沉积组合特征,研究发现:海侵事件沉积组合为区域对比性强、具沉积时间连续性与相序间断性的暴露沉积-煤层-灰岩组合,其关键沉积学特征是煤层底板的暴露沉积.海侵事件组合灰岩的古生化石个体小、破碎强烈等特征表现为高能量水体运动等环境,孢粉表现为低含量的单缝孢和裸子植物及高含量的三缝孢.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暴露沉积为陆相环境,煤层中的微量元素表现为海相主要原因是由于泥炭沼泽覆于深水后受海水影响所致.海侵事件成煤与海侵过程成煤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盆地属性差异,即海侵事件成煤形成于陆表海盆地之中,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形成于具有缓坡的边缘海盆地,第二,成煤原理存在着差异,海侵事件成煤强调的是成煤前海侵未发生前的碎屑体系废弃而发育大量泥炭沼泽且被后期突发性海侵终止,而海侵过程成煤则强调的是泥炭沼泽发育于滨海的活动碎屑体系并终止于后期的缓慢海平面上升.  相似文献   
40.
单县矿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成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进行了不同周期地层基准面旋回研究,识别出短期、中期、长期及超长期4种规模的地层旋回。通过对比分析,建立了该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研究区成煤作用出现于基准面旋回的特殊位置(A/S接近于1),当叠置在长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和中期基准面旋回下降半旋回晚期是成煤的最有利时期。根据盆地充填演化和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叠加可以将研究区成煤作用分为早期成煤作用和晚期成煤作用,依次分析了不同时期成煤作用的地层基准面变化和盆地沉积充填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