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3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366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分析长江口外海域不同区域有机碳和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了解了底部沉 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同位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二者对长江口外海域底部沉积物中有机 物来源的指示意义。运用质量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输入的陆源有机物的贡献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TOC 和TN 的分布和东海陆架的环流体系有着密切关系, 与环流的分布相对应,如果大致沿31oN 和123oE 作为分界线, 整个研究区的TOC 和TN 的分布可划分为4 个具有不同分布特征的区域。TOC、TN、δ13C 和δ15N 分别与沉积物的平均粒 径呈线性相关关系,因此,粒度效应是控制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分布和稳定同位素 碳、氮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区内的C/N 比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有机物的来源信息,但δ15N 表现出了与C/N 和δ13C 不同的区域分布和变化特征。陆源有机物来源比重较高的区域与 长江口外海域赤潮突发频率最高的地区相对应。长江口附近沉积物中的陆源有机物来源最高, 超过了50%,且等值线呈舌状向东北方向凸出,表明了长江冲淡水的影响。陆源颗粒态有机物沉海底后,要不断经历早期成岩作用和生物作用,因此在在相同地点,陆源有机物对沉积物中有机物的贡献,要明显小于对悬浮颗粒态有机物的贡献。  相似文献   
982.
瑞雷波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次研究利用瑞雷波测试技术对北京地区岩土工程目标体进行了研究.针对评估地基承载力方面的问题提出利用瑞雷波测试成果评价地基承载力及均匀性可以采用三种方法:直接应用瑞雷波波速评估地基的强度、在时域曲线判读群速度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应用瑞雷波测试综合信息评价地基强度.通过不同地区的工程实例分析,总结出一些特征及关系,对地基强度进行量化评估提供了一个合理、可靠、简便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3.
资料同化在空气质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数值模式的不断完善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资料同化逐渐成为能够进一步提高数值预报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20世纪70年代,资料同化开始引入空气质量预报领域,成为当前大气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简要介绍了资料同化的含义,较详细地介绍了Kalman滤波法、四维变分同化法、牛顿松弛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国内外资料同化在空气质量预报中的研究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资料同化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报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84.
在地球和行星空间中探测电场有助于我们理解空间中的电场结构和等离子体波动.?通过分析电场测量数据,我们还能反演得出普通能谱仪不能直接测量的磁层中占绝大多数的冷离子.?这些冷离子的来源为地球的电离层,通过极区的双极性电场加速而逃逸.?它们从电离层中的损失是地球大气层和宜居性演化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空间探测中主要使用的两种...  相似文献   
985.
利用NCEP FNL再分析、FY2D/G逐时云顶亮温(TBB)、新疆北部区域自动站和闪电定位及EC-thin再分析资料,对2013—2020年暖季新疆北部36例短时强降水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北部短时强降水的直接影响系统是涡旋云系和带状云系中生成的MCS,MCS主要位于涡旋云系中部和带状云系南部,MCS强度在-32℃~-52℃;地面温度锋和露点锋及中尺度锋区、切变线和气旋式辐合风场、中低压是触发MCS的主要原因。地闪最强时刻发生在MCS发展到成熟阶段,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地闪密集区附近;短时强降水发生时地闪频次迅速增多,之后迅速减小,并以负地闪为主。因地形作用形成的中尺度系统,其发生发展对短时强降水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面温度锋和露点锋及中尺度锋区主要出现在阿尔泰山脉、萨吾尔山系的沿山及其丘陵地区,因山脉和河谷平原的热力差异形成;因此,新疆北部短时强降水落区与地形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86.
火星极移属于火星定向参数,通过对火星极移时间序列周期项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火星内部结构及大气和潮汐运动的特征与规律。利用NASA提供的NP.ang和NP.ds火星极移序列进行时变分析与预报,时变分析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进行处理。结果表明,NP.ang与NP.ds两组数据的周期项长度基本一致,且与火星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短期预报结果表明,使用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对NP.ds进行20 d内的短期预报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中长期预报结果表明,使用最小二乘外推模型进行NP.ds数据的中长期预报是可行的,且使用准确度更高的周期项进行最小二乘外推模型的拟合,可以显著提高对NP.ds的中长期预报精度。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火星极移的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为了解不同干旱指标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利用Pa、MI、SPI、CI和FAO P-M干旱指数对西藏高原月尺度旱情等级进行评估,分析了各指标在描述旱情时的异同,并统计出各种指数的一致性及等级差异。结果表明:近20 a干旱过程中,MI、FAO P-M指数未监测出轻旱等级,而对于中旱、重旱等级,FAO P-M指数表现较好。从空间分布来看,FAO P-M指数在各个地区表现较好。从时间分布来看,FAO P-M指数在不同干旱过程期间,描述的干旱强度和中心位置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其次是Pa指数,其他指数综合表现相对较差。5种干旱指数在衡量西藏地区干旱程度上的一致性并不好;从两两指数之间反映干旱程度上出现一致性频次上看出,Pa-FAO P-M指数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Pa-SPI-CI指数的出现次数,MI-CI指数的出现次数最少。通过差异性分析得出,全区干旱指数不一致率平均大于20%,阿里地区和林芝地区的干旱指数整体不一致率最高,拉萨地区的干旱指数整体不一致率最低。  相似文献   
988.
刁口流路是黄河1964年至1976年期间的行水流路,在1976年黄河人为改道清水沟后废弃,在1992年将其作为备用流路。依据不同年份刁口废弃流路的高程测量数据,计算了不同时期刁口废弃流路的冲淤量,分析了刁口废弃流路不同时段的冲淤变化特征,探讨了刁口废弃流路冲淤变化的受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0年,刁口废弃流路河道整体处于冲刷状态,冲刷速率约为1.92×106 t/a;2000-2016年,河道整体处于淤积状态,淤积速率约为7.99×106 t/a。刁口废弃河道的冲淤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2000-2016年,以断面D20为分界线,向海一侧的河段呈现冲刷状态,河道槽蓄量增加;而向陆一侧的河段呈现淤积状态,河道槽蓄量减少。废弃河道的冲淤演化除受生态调水、海洋动力侵蚀等影响外,更多地受到河道周边油田开发以及两岸的农田和林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从维持河道行水能力的角度来看,亟需对河道开展维护修缮,以保证刁口流路作为黄河入海备用流路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89.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度立体扫描技术,又称为"实景复制技术",是继GPS空间定位技术后的又一项测绘技术革新,使测绘数据的获取方法、服务能力与水平、数据处理方法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该文结合工程实例,对该项技术用于三维精准地形测绘的方法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并对该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90.
以郑州市轨道交通7号线侧穿箱基框架结构工程为背景,开展了室内振动台缩尺模型试验,并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工况进行数值建模,将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基于验证后的模型,分析隧道侧穿箱基框架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特性。结果表明:(1)隧道或箱基框架结构的存在均会降低整个体系的自振频率;(2)箱基框架结构的存在会降低隧道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同时减弱隧道结构所受到的弯矩,而对其所受剪力的影响不大;(3)隧道结构的存在会减弱箱基框架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箱室的存在会改变地震波的传播路径,且当箱基框架结构高于三层时,楼板加速度响应随楼层高度的增大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