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程成  李双应  赵万为  彭亮 《地质学报》2016,90(6):1208-1219
安徽宿松坐山剖面中二叠世地层发育,栖霞组、孤峰组和武穴组连续出露,为下扬子地区中二叠统的典型剖面之一。其中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硅质岩和碎屑岩。栖霞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9种微相类型,分别可以与Flügel整理的7种标准微相对比。栖霞组主要为斜坡沉积,其次为台地沉积,而斜坡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上斜坡相和下斜坡相。其中,上斜坡相主要出现在臭灰岩段的中部,该层位以产砾屑灰岩为特征,微相类型以MF3为主。其次出现在本部灰岩段的中偏上部,该处微相类型为MF3、MF8和MF9。此外,顶部灰岩上部发育灰岩砾石的层位中的微相类型主要为MF3和MF9,也属于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主要发育于上、下硅质岩段和本部灰岩段的顶部,主要特征为发育薄层硅质岩或长条状硅质结核,微相类型主要为MF4和MF5。台地相主要出现在本部灰岩中下部,其次出现在臭灰岩段的下部和上部及顶部灰岩段的下部,且其微相类型以MF1为主,其次为MF2、MF6和MF7,表明台地相整体属于开阔海台地。微相分析表明栖霞组整体形成于一个海侵过程中,期间经历了4次较明显的海退。黏土矿物分析显示栖霞组碳酸盐岩的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为61.97%),高岭石次之(平均含量为27.25%),伊蒙混层(平均含量为9.43%)和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36%)较少。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的比值与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变化共同表明栖霞期由早期的相对干冷变为晚期的相对暖湿,期间发生了3次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周期。同时,栖霞期气候整体变暖湿、海平面整体上升的趋势与晚古生代冰川(LPIA)消融的时间对应,则暗示古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融事件控制了栖霞期的整体海平面变化。而沉积相变化所反映的栖霞期4次相对海平面变化与3次明显的气候波动能够较好的吻合,则显示出气候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记录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气候变暖湿导致冰体融化,海平面上升,风化指数(WI)升高,主要发育碳酸盐斜坡相。气候变干冷、冰体增大导致海平面和风化指数(WI)的下降,以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02.
103.
大别造山带北缘石炭系胡油坊组砾石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内含有一套岩块砾岩层 ,砾石主要由绿片岩相的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组成 ,其次有变余砂岩和碳酸盐岩等。Rb- Sr同位素测定表明 ,绿片岩相砾石经历了晚元古代末期和晚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5 6 5± 30 Ma和 30 7Ma。变质岩砾石不是来源于佛子岭群或信阳群 ,而可能来自于扬子陆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砾石以及古生物的证据还表明 ,大别山在古生代时存在一个主要由扬子陆块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中、晚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构造剥露区 ,不存在一个大别山古岛弧。  相似文献   
104.
The eclogite gravels, which were found in the Mesozoic Fenghuangtai and Maotanchang formations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re rich in K2O(1.21%),∑REE (278μg/g) ,and LILE(such as Rb, Ba, K, Th, etc.) , with high (La/Yb)N ratios(14.4),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es of major elements, rare-earth elements (REE) and trace elements. Their enrichment in LILE, notable Nb-Ta depletion through, and depletion in HFSE relative to RE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imitive mantle and N-MORB indicate that the protoliths of the eclogite gravels were formed in an island-arc setting. According to the Th-Hf-Ta discrimination diagram, the protoliths of the eclogite gravels are characterized by volcanic arc basalts.Trace element data indicate that the subducted marine sediments were assimilated in the magma chamber, resulting in the enrichment of LILE in the protoliths. Therefore, the protoliths of the eclogite gravels are considered to have been formed in an inland-arc setting, indicating that there had developed a paleo-inland arc before Triassic collis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re is a marked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clogite gravels and the eclogites developed along the Dabie orngenic belt, solely based on their geochemical data,especially REE. Therefore, the eclogite gravels may not be derived from eclogite terrains preserved in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105.
巢县五通组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巢县五通组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胶结作用、次生加大、压实─压溶和溶解作用。胶结物主要为硅质以及少量的粘土矿物,此外还有自生矿物:高岭石、石英、水云母和黄铁矿。压实作用和石英的次生加大使碎屑岩的原生孔隙度极大的降低,溶解作用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因素。五通组岩石的主要孔隙类型是次生孔隙,其次是微孔隙。孔隙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106.
六安小华山周公山组火山碎屑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六安小华山周公山组红色砂岩中发现沉积火山碎屑岩,其岩性为安山质凝灰角砾岩及沉凝灰岩或凝灰质砂岩。砾石 (岩屑 )形态各异,少数呈火焰状及不规则薄板状,为爆发时产物。火山岩岩屑新鲜,镜下观察其岩貌学特征酷似蚀源区晚侏罗世毛坦厂组火山岩,故推测周公山组具穿时性,时代跨毛坦厂期—黑石渡期,主体相当于黑石渡期。与黑石渡组为同期异相产物,属于早白垩世沉积。  相似文献   
107.
内蒙古嘎顺诺尔湖泊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的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和粒度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但在不同地区两者的关系不同,一般与磁性矿物来源、种类和赋存粒级有关。查明磁性矿物来源和赋存状态是利用粒度和磁化率恢复古环境的重要基础。通过测定干旱区嘎顺诺尔GXN剖面湖泊沉积物的磁化率与粒度及两者的相关关系,结合代表性样品的岩石磁学特征,揭示此类地区湖泊沉积物磁性矿物来源和赋存状态,探讨它们在干旱区湖泊沉积物中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显示,剖面下部(200~105 cm)和上部(36~0 cm)沉积物磁化率与粗砂含量呈正相关,中部(105~36 cm)与粉砂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磁性矿物主要富集于粗颗粒和较粗颗粒组分中。剖面下部和中部沉积物以顺磁性矿物为主,含少量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磁赤铁矿),含少量顺磁性矿物;剖面上部沉积物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如磁赤铁矿+磁铁矿),含少量顺磁性矿物。根据嘎顺诺尔晚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剖面的岩性、磁化率和粒度组合特征,可将其划分为河漫滩相沉积(200~105 cm)、浅湖相沉积(105~36 cm)和滨浅湖相沉积(36~0 cm)3个阶段。该湖粒度组分中<4 μm和4~64 μm颗粒主要反映了湖泊水动力的变化,受碎屑物来源和水动力条件的控制;而河漫滩相中>64 μm粗颗粒组分的峰值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河漫滩相及滨浅湖相的磁化率高值则指示了湖面较低,水动力较强,有较多的磁性矿物随粗颗粒入湖;浅湖相的磁化率低值则指示该时期湖面较高,水动力较弱,磁性矿物随入湖粗颗粒含量的减少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8.
安徽宿松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厚约100m,化石丰富,属于比较典型的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定量分析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81.2%和69.6%,以浅海生物碎屑为主;其次为粒泥灰岩和泥晶灰岩,颗粒平均含量分别为26.4%和4.1%。依据岩石学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潮坪相,并可进一步划分出5种沉积亚相,分别是台内滩、台内盆、台内坪、潮间坪和潮上坪。在研究区上石炭统中共识别出3个长期的海进—海退旋回,其表现出在海平面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背景之上叠加了短期的高频海平面波动的特征。这3个旋回与扬子板块其他地区及欧美板块同时代地层中的长期海进—海退旋回相当,表明海平面的变化可能受到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冰川的冰期和间冰期交替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超导电流的磁场改变了弦外引力场的度规,使弦外时空表现为相对磁导率为μ(r)的磁介质,并使经过弦附近的光线发生偏拆。  相似文献   
110.
合肥—潢川盆地南缘中生代地层被划分为4个年代体(Chronsome)。年代体包括早侏罗世防虎山组和中晚侏罗世圆筒山组下部,由辫状河、曲流河以及滨-浅湖沉积体系组成,局限于盆地东端;年代体包括中—晚侏罗世三尖铺组、朱集组和圆筒山组上部,下部为冲积扇沉积,中、上部为辫状河沉积,早期属于横向水流系统(南北方向),晚期是纵向水流系统(东西方向),近EW向的信阳—金寨—舒城断裂是其南部边界;年代体包括早白垩世早期凤凰台组、段集组、周公山组,前两组为冲积扇沉积,后者为辫状河和越岸沉积,粗碎屑明显向盆进积达数公里,南部边缘发育横向水流,而往盆地方向发育纵向水流。年代体为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和陈棚组,南部边界是磨子潭—晓天断裂和桐柏—商城断裂,断裂以伸展—走滑为主,东段早期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晚期为深湖浊积岩沉积。晚白垩世沉积仅发育在西段局部地区,其余处于隆升状态。平行于大别山造山带的近EW向纵向断裂控制着年代体的南部边界,NE向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控制着年代体侧向相的变化。合肥—潢川盆地南缘沉积从东往西逐渐超覆,揭示大别造山带折返具有自东而西的递进特征。郯城—庐江断裂和商城—麻城断裂对年代体的发育有明显影响,郯城—庐江断裂控制着早侏罗世沉积,表明构造活动至少始于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