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28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针对生态敏感型海岛开发难以决策,特别是无法定量的难题,首次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因素,建立4层10指标2方案综合决策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江苏沿海开发规划环评的前三岛、西太阳沙开发决策研究中。结果表明,该决策系统能够客观体现系统要素的全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对沿海开发中各类生态敏感海岛及沙洲的开发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2.
李冰  黄丽华  雷刚 《地震学刊》2010,(Z1):262-265
综述了管道跨越结构的种类,针对悬索式管道跨越结构,介绍了其受力特点以及其计算分析理论的发展,同时介绍了如何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对大跨度悬索管道桥进行有限元建模,提出了建模的相关步骤以及一些注意事项。最后介绍了利用ANSYS对悬索管道桥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和步骤,指出在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相关计算时如何利用ANSYS的二次开发来完成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13.
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在中志留世—早泥盆世究竟是处于古亚洲洋俯冲的构造环境,还是因受控于祁连造山带而处于后碰撞伸展环境?这是探讨该区早古生代构造演化不可回避的重要科学问题。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出露的早古生代岩浆岩是探讨该问题的重要研究对象,但前人的工作集中于北大山和龙首山的东段。本文在龙首山西段及更西部的合黎山地区选择三个花岗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首山西段的大佛寺碱性长石花岗岩形成于晚志留世(426±2 Ma),主量元素具有高SiO_2(78.03%)、富碱(ALK=7.96%)、低CaO(0.60%)、贫MgO(0.13%)的特征,稀土分布呈明显的"V"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高度富集而高场强元素(HFSEs)中等富集,Ba、Sr、Eu负异常显著,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合黎山地区的五坝黑云母花岗岩和张家窑花岗闪长岩分别形成于晚志留世(421±2 Ma)和早泥盆世(406±4 Ma),都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轻、重稀土分异((La/Yb)_N=10.69~13.79),Eu负异常显著(δEu=0.56~0.77),LILEs富集,HFSEs亏损,Nb、Ta负异常和Zr、Hf正异常同时出现。此外,三个岩体的岩浆源区均显示富集型Sr-Nd同位素特征,具有中元古代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暗示中元古代地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阿拉善地块西南缘中志留世—早泥盆世具有钙碱性—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铝质A2型花岗岩和碱性—过碱性花岗岩的岩石组合,指示后碰撞伸展环境,而该区早古生代俯冲阶段(中奥陶世—早志留世;ca. 461~441 Ma)和后碰撞阶段(中志留世—早泥盆世;ca. 432~397 Ma)的划分与祁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是可对比的。  相似文献   
214.
深对流云输送对于对流层O3、NOx在分析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个冰雹云模式与云化学输送模块耦合而成的三维对流云化学/输送模式, 研究对流云对重要的大气污染物臭氧 (O3)、氮氧化物 (NOx, 包括NO 和NO2) 的输送作用。模式较好地体现了一个单体积云的发展过程及其特征。云化学/输送模式的结果表明, 云内强烈的垂直输送能在30 m in 左右, 把低层低体积分数的O3和高体积分数的NO2快速、有效地输送到对流层的上部, 造成化学物种的再分布。而在云顶附近, 由于对流穿透了对流层的顶部,造成了上层高体积分数O3的向下侵入,说明云的对流活动除了能把边界层内的污染物向上输送, 其夹卷作用还可以造成平流层和对流层化学物质的交换。  相似文献   
215.
根据对胶州湾两个半封闭海水对虾养殖池塘现场调查和实验测试,寻找一种适合该虾池的用于分析氮营养盐的方法,讨论和分析该水环境中氮营养盐的存在特征与行为,得到在不同理化指标下各价态氮营养盐的含量和变化趋势,通过分析其含量和变化特征,对于合理施肥和投饵,有效调节放养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6.
邵连军  胡磊  李冰  方乐 《海洋测绘》2021,41(1):70-74
针对星载GNSS-R海冰检测中阈值选取的问题,基于DDM观测数据提取4个敏感特征参数,构建特征参数组合,采用CART决策树方法,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训练,构建了GNSS-R海冰检测决策树模型,利用北极附近海域的TDS-1卫星观测数据进行海冰检测计算,通过与实际观测数据比对验证,结果表明检测成功率为98.86%,初步说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能够解决星载GNSS-R海冰检测中阈值确定问题,可为业务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17.
杨素  万荣荣  李冰 《湖泊科学》2022,34(4):1055-1074
水文连通性作为连接河湖水体间物质、能量及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关键纽带,对水环境、水生态和生境状况具有联动与触发反馈作用,已成为水文学、水利学和生态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太湖流域作为全国典型的流域性密集平原河网区,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湖水文连通关系变化剧烈并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以水文连通性概念与内涵为背景,对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研究进行了综述.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评价方法以图论法、景观格局指数及水文连通性函数等方法联合使用为主,且聚焦于区域尺度研究;演变过程按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大致划分为自然水系形成阶段、古代人类活动影响阶段和现代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太湖流域水文连通性变化,近百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剧烈;良好的水文连通性有利于汛期减轻流域洪涝灾害及非汛期保障水资源供给,但水文连通性的提高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效应由于涉及因素众多尚存在争议.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1)平原河网区水文连通性的定量表征与评估是水文连通性研究的前提;(2)定量解析流域水文连通性的驱动机制是水文连通性研究的重点;(3)深入跟踪大型引水调水工程对流域水文连通影响及其效应是一项长期任务;(4)兼顾环境生态效应的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研究,开展工程控制背景下的流域水文连通多目标优化调控,是实现太湖流域洪水调蓄、水资源供给、水环境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18.
椭坡垴地区为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浅覆盖区,是实施水系沉积物测量找矿的有利区域,针对该区热液成矿作用的特点,对该区开展了Au、Ag、Cu、Pb、Zn、As、Sb、Bi、W、Mo、Sn、Hg等12种元素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通过对4个地质子区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的对比与分析,查明了区域元素富集贫化规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特征值大于1的塔木兰沟组火山岩(J3t)子区和侵入岩(ηγ∈3-O1和γπ∈3-O1)子区的因子主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子区中宝14Hs-30异常由金铅锌矿化引起,在该子区发现金铅锌矿点一处;侵入岩子区中宝14Hs-4异常由锡矿化引起。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区内金矿和铅锌矿的找矿标志,并在该区域内圈定锡成矿远景区1处。  相似文献   
219.
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冰 《地质论评》2006,52(6):799-803
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开展的ICP—MS在地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工作进展。新方法包括镍锍试金-ICPMS测定铂族元素;封闭酸溶-ICPMS测定地质样品中稀土等47个元素;封闭酸溶乙醇增强ICP—MS测定碲;半熔或稀氨水封闭溶样ICP—MS测定碘溴等非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220.
当前,我国南极科考测绘成果多为专业性较强的地理信息产品,依赖于庞大的专业软件运行环境,脱离于专业环境的"弱GIS用户"使用较为困难,无法适应南极较为极端工作环境应用。本文基于Geo PDF地理信息成果发布技术,针对南极科考工作用图需要,研究开发新型地理信息服务产品和发布方式,降低南极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的使用门槛,扩展了南极测绘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对象,辅助我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