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61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44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31.
阐述了在MapGIS环境下航空运输图挂图的制作思路.在地图设计方面,主要探讨了航空运输图挂图的表示内容、分层设计、色彩设计等问题.在地图制作方面,研究了建立符号库和颜色库的必要性,分析了数据采集的方法以及数据编辑和处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图形输出方面,概括了图形输出应遵循的原则及图形输出的目的.最后,针对本次航空运输图的制图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2.
地壳介质的流变性与孕震模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李丽 《地震地质》2003,25(1):1-10
在分析归纳中国大陆地区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地壳介质的物理性质 ,特别是地壳介质的流变特征 ,进而探讨了震源深度分布的物理解释和孕震环境。文中应用中国陆区地热研究中的有关成果 ,推导了中国东、西部地区壳内脆韧性转换带的深度 ,给出东部地区壳内脆韧性转换带深度为 2 0~ 2 5km ,西部地区为 35~ 4 5km ,这一结果显示出壳内脆韧性转换带与我国东、西部震源深度的下界面基本一致 ,且中国大陆地震的深度大体上终止于壳内脆韧性转换带。从而表明 ,壳内脆韧性转换带有可能是控制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的主要原因。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 ,建立了大陆强震的震源模型 ,讨论了大陆地震的孕震过程和有关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基于DEM的数字水系的生成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郝振纯  李丽 《水文》2002,22(4):8-10,52
讨论了由DEM生成河网过程中所用的填平和主干河道数字化的方法,通过填平方法,解决了由洼地引起的河网不连续的问题;而对主干河道进行数字化处理,则解决了平坦地区主干河道偏离其自然位置的问题。经过这些处理后生成的河网,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从而使水文要素的模拟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4.
文章在AMS~14C定年的基础上建立了南海北部MD05-2905钻孔(20°08.17′N,117°21.61′E)末次冰期以来有机地球化学记录的时间序列,利用其中的正构烷烃、甾醇和烯酮等有机分子标志物对南海北坡25ka以来沉积物物源、气候环境变化进行探讨。长链正构烷烃总含量和浮游植物标志物总含量表明25.0~14.5kaB.P.时段南海北部沉积物中陆源物质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输入均较高,14.5~8.5kaB.P.时段迅速降低,全新世8.5kaB.P.之后稳定在较低水平。末次冰期海平面低,陆架出露面积大,陆源物质搬运至沉积地点的距离短,强盛的冬季风及其驱动的洋流有利于大量的陆源物质搬运至该沉积地点;14.5kaB.P.,对应于MWPIa时期,陆源物质输入迅速减少,海洋初级生产力的迅速降低,印证了此时海平面的快速上升。C31/C17物源参数表明陆源物质输入和海洋内生源输入在25.0~14.5kaB.P.时段和14.5~8.5kaB.P.时段分别占据了主要地位,这表明海平面变化对陆源物质输入影响可能更大;全新世8.5ka之后,陆源、海洋内生源输入交替占据主要地位,这可能与东亚季风增强有关。从有机分子标志物研究来看,海平面的变化对陆源物质输入及总海洋初级生产力可能均有重要控制作用,但海洋初级生产力中某些藻类如硅藻可能受控于不同的气候因素。C28甾醇含量指示硅藻在MWPIa和MWPIb时期大量增多,这可能是14.5~8.5kaB.P.海洋内生源输入相对较多的重要原因,同时,对11.0~8.5kaB.P.时段的碳酸钙低值事件可能有一定贡献,但其对海陆环境的响应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5.
为进一步推进土地租赁制度,搞好闲置土地处置利用,加大地租征收和土地闲置费收缴力度,近日,日照市国土资源局与市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地租征收和土地闲置费收缴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是未开展地租征收和土地闲置费收缴工作的区县,应尽快开展工作。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日照市国有土地租赁实施办法》、《日照市闲置土地处理和利用办法》等的相关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施行。二是地租征收工作坚持“先易后难,  相似文献   
136.
新疆苏吉泉石墨矿床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有利  李丽 《矿物学报》2007,27(Z1):253-254
苏吉泉石墨矿床位于新疆奇台县城北约160 km处,该矿床处在新疆北部卡拉梅里山北麓准格尔优地槽褶皱带哈萨坟背斜南翼,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剧烈,其南面为卡拉梅里蛇绿岩带(李锦轶,1990),大面积的海西中期花岗岩出露在矿区(图1).矿体赋存在海西期花岗岩及与花岗岩同源的混染花岗岩中,石墨矿石产于达到工业要求的石墨混染花岗岩中.该矿床的石墨矿石以其独特的球状构造引起国内外矿床学家的广泛关注.因此,查明该石墨矿床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该文通过环流背景、天气成因、卫星云图及TBB等值线、雷达回波强度图象和速度图象对2006年-04-09发生在贵阳龙洞堡机场的500hPa阶梯槽引起的2次雷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04∶20的过程是由于500hPa高空槽引导地面冷锋经过贵州中部引起的,16∶30的过程是由于500hPa高空槽引导地面辐合线经过贵州中部引起的,且下午的过程比上午的过程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138.
做人贵在品,为师重在责。黄宗羲在《续师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而非师矣。"而今,道之广闻,业之专精,学生有惑而不愿解,亦非师也。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追求着这样一种境界,在我的班级里,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人人都能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人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  相似文献   
139.
高福旺  李丽  韩凤银 《地震》2004,24(1):88-95
通过对首都圈体应变台网观测资料及首都圈多个显著地震前临震异常的分析, 结合岩石实验结果, 将体应变临震异常划分为阶跃型、 脉冲型、 波动型三种类型。 通过在首都圈地区体应变临震异常的识别实例, 总结了在首都圈及北京地区识别体应变临震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0.
地图质量可拓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汪明武  金菊良  李丽 《地理科学》2003,23(5):612-616
可拓学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兴交叉学科,理论支柱是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它以物元为基本元,通过物元变换来建立物元模型,化矛盾问题为相容问题。基于可拓论探讨了地图质量的可拓综合评价新模型,即通过构造各评定等级的经典域和全体等级的节域物元矩阵,计算待评物元与各评定等级之间的关联度,判定对各评定等级的符合程度而作出综合评定。文中给出了具体评价流程,并应用于实际地图的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同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