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9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火山岩风化壳地层型油气藏强非均质性,评价预测难度大,勘探成功率低等难题,本文采用重磁电剥层处理、沿层延拓信号增强反演方法有效顶测区域火山岩分布;建立风化淋滤剥蚀后不同岩石组合的不完整火山机构和形态识别模式,利用相干体和振幅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火山岩目标;在建立单次火山喷发岩石序列及储层分布模式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次生溶...  相似文献   
22.
根据层序界面识别和沉积序列综合分析,将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划分为2个超长期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层序。此二个级别的层序结构和演化序列,较为清晰地反映了川东北前陆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盆山耦合过程,特点为:须二段—须三段“下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以低幅隆升为主,对应的川东北坳陷沉降幅度小,物源供给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稳定和基本持平,以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与下降相域厚度近于相等的对称型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盆山耦合过程;须四段—须六段“上成盆”期米仓山大巴山开始进入强烈逆冲推覆和构造隆升阶段,川东北前陆盆地坳陷幅度急剧加大,碎屑物供给量骤然和增多至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率,以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等粗碎屑岩为主的沉积体系为主,其层序结构以上升相域厚度大于下降相域的不完全对称型,在造山带前缘则以发育仅保留上升半旋回沉积记录的非对称型结构为主,反映地层基准面升、降变化大的非均衡盆山耦合过程。  相似文献   
23.
记录了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以恢复古环境和探讨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表明,蜀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和含介壳灰质泥岩/泥质灰岩。五峰组平均TOC为3.36%,龙马溪组下部TOC最高,平均为3.99%,中上部TOC偏低,平均为1.22%。古生产力指示元素(Ba生物、Cu/Al、Ni/Al、Si过量)表明,在奥陶—志留转折期的大部分时间(除赫南特期),蜀南海域表层水中具有较高的初级生产力。陆源输入指示元素(Al、Zr、Zr/Al)表明,五峰期陆源输入中等且变化较大,龙马溪早期为持续低值,但在中后沉积期逐渐增多。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Mo/Al、U/Al、V/Al)及Mo-TOC的相关性表明,五峰期海洋发育强受限的缺氧—静水环境,龙马溪早期水体保持缺氧—静水条件,但受限程度减弱,中后期海洋演化为氧化环境。晚奥陶世,蜀南海域发育有利的缺氧—静水环境和高古生产力,但较多的陆源输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有机质富集。早志留世,海平面升降引起多个环境参数协同变化,使连续沉积的页岩地层中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4.
中国的火山岩油气勘探近年来进展非常快,并不断在许多盆地发现了优质火山岩储层,其中风化壳型储层作为非常重要的火山岩储集体类型而倍受重视。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风化壳型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缝为主,储层物性非常好。通过火山岩油气勘探中的野外露头观察、钻井取心、镜下薄片鉴定,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等分析化验资料,并结合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和物性特点,初步建立了该区的风化壳储层的发育模式,将火山岩风化壳储层在垂向上自上而下划分为五个带: ①最终分解产物带; ②水解带; ③淋滤带; ④崩解带; ⑤未风化带(母岩)。淋滤带储集物性最好,该区风化淋滤是改善储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
依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分析,对柴西南地区古近—新近系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成分主要由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和岩屑砂岩组成,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已达到中成岩B期;机械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早成岩阶段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溶蚀作用是中成岩阶段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受成岩作用及成岩演化阶段的控制,深部储层出现孔隙度、渗透率高异常发育带。  相似文献   
26.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风暴沉积的砂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沉积砂体的类型有滨岸砂、浅海砂坝和陆棚砂3种类型,正常条件下沉积的滨岸砂体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和少量波痕,呈现出由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细砂岩的反韵律变化特征。风暴作用下,滨岸砂体沉积呈正韵律,多由泥砾向上变化为粉、细砂,生物建造较少,具多方向的低角度板状交错层理、丘状层理。正常条件下沉积的陆棚砂体、浅海砂坝砂体岩性较均一,见交错层理,粒级变化不甚明显,多为粉、细砂岩,以反韵律为主。风暴作用下,砂体底部多具撕裂状泥砾,向上呈正韵律粒序演化,并具侵蚀面、槽状交错层理与丘状层理等特征。风暴作用下的滨岸沉积单砂体相对较厚,一般厚6~13m,宽约数十米,浅海砂坝和陆棚砂的单层砂体相对较薄,厚约3~8m,砂体规模较正常条件下沉积的砂体规模增大。此3类砂体在空间展布上极具规律性,垂向上砂体类型由下而上为滨岸砂-浅海砂坝-陆棚砂的交替演化序列;平面上由海洋向陆地方向砂体类型依次为陆棚砂体-浅海砂坝-滨岸砂体。  相似文献   
27.
晋北晚古生代煤系中的高岭岩,基信要类型和富集层是:1.本溪组底部的铝土质高岭岩;2.太原组夹矸高岭岩;3.山西组夹矸高岭岩。根据不同层位高岭岩的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分析了高岭岩可能的源岩性质,并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28.
朱如凯 《矿物学报》1996,16(3):245-252
本文主要根据XRD分析和IR光谱分析的有关参数,对山西境内产部晚古生代煤系夹矸高岭岩的矿物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高岭石矿物结晶度与其显微结构有关,隐晶质高岭岩比碎屑团粒状和蠕虫状高岭岩结晶指数高。高岭石的无序度主要反映于(a,b)面上的随机层错,同时与样品中低缺陷相的比率有关。动荡的水介质环境可能导致其无序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9.
详细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系泥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各样品稀土总量为18 86× 10 -6~ 6 2 0 4× 10 -6,变化较大 ,其中祁连地区REE总量为 76 49× 10 -6~ 6 2 0 4×10 -6,甘肃永昌煤山子剖面的稀土总量最高 ,新疆北部地区泥岩和灰岩 (泥灰岩 )的稀土总量均较低。各泥岩样品的轻稀土富集 ,Eu负异常 ,δEu介于 0 44~ 0 90之间 ,δCe部分为正异常 (>1) ,部分为负异常 (<1)。研究区样品的Sm含量与北美页岩样品相比为正异常 ,Dy出现负异常的样品较多。根据稀土元素δCe和Ceanow的变化 ,反映当时新疆北部地区水介质环境大部分为缺氧的还原条件 ;祁连地区为海陆过渡环境 ,部分为氧化条件 ,另一部分为缺氧的还原条件 ,这与其他相标志所显示的结果是一致的。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比值的变化 ,显示物源区母岩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混合来源 ,稀土分布模式均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 ,重稀土配分曲线较为平坦 ,显示源岩为粘土岩、花岗岩和中性岩的混合来源。  相似文献   
30.
郭宏莉  朱如凯 《岩石学报》2005,21(5):1467-1472
本文主要是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的依奇克里克构造、克拉苏及吐格尔明三个构造带砂岩储层中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利用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的显微镜荧光特征、气相色谱、激光拉曼的成分分析,重点讨论了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成藏条件。通过对研究区储层中包裹体研究结合油气藏的分布特征认为在库车坳陷东部储层物性不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封存条件才是控制该区油气能否成藏的决定因素。断层断在地层内部,对成藏有利,而地层产状较直立,断层直通到近地表,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逃逸,包裹体是最好的证据。由储层包裹体温度、荧光特征和成分上的差异显示出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至少有二次油气运移,第一期有机质低成熟时有过少量的油气运移,大量的油气运移是第二期。爆裂法进行群体包裹体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出两个高峰区域,两个高峰区分别反应了轻烃与重烃“C”数上的差异,利用了514nm 和785nm两个激光波长,进行了激光拉曼分析,其测试结果显示出,断层开启的样品包裹体中 H_2O 都很高,CO_2含量很低,断层封闭的样品 H_2O 部很低,CO_2含量高,以次来判别储层的封闭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