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主要有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消费品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纳潮量相应减少,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拦门沙浅滩)。(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古河口溺谷,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潮流作用形成 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相似文献   
92.
海洋法与北部湾海洋划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鹏  朱大奎 《海洋通报》1997,16(2):51-56
本文讨论了海洋划界应遵循的原则公平原则所需考虑的因素及其在北部湾中的体现,这些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划界海域的地理、地质和自然资源特征;其二为沿涨国在划界海域的历史因素及划界海域对洞海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一,提出北部湾海洋划界应按公平原则,考虑有关情况,通过协商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93.
关洪军朱大奎  张道伟 《地质论评》2007,53(4):491-498,I0004
本文论述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西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水系径流的主要特征及其地下水在山前基岩边界条件的制约下,形成了两个有显著差异的径流系统。其中,那陵格勒河流域的基岩裂隙水及其山前第四系洪积扇孔隙水构成了统一的高势地下水含水系统,其区域流场受到厚层湖相泥岩和高矿化度地层水的阻滞,在北斜坡区形成较为局限的泄流区,这种流场特征与化学场和温度场的资料相吻合。根据水文地质和油气钻探资料,建立了那陵格勒河山前至北部驼峰山地区地下水流动系统的简化模型,计算出区域流动系统的流速为13.14m/a,循环周期为9361a,以水溶气方式运移的生物气在北斜坡的聚集资源量为129×10^8m^3。这个聚集资源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区域流场泄流区附近,有利于形成富集成藏优势。进而将生物气成藏条件归纳为::①长流程、深循环区域流场的存在,沿区域流线流程方向,其压力环境和温度环境变化满足了有机质热演化、生气、运移和脱气的要求。②区域流场有较高的循环速度和径流强度,能够携带足够量的生物气抵达北斜坡区,满足生物气聚集量大于散失量的动态成藏的基本条件。③区域流场泄流区附近垂直分量增加,流线的温度、压力快速降低,此区是生物气脱气、散失和聚集的主要场所,该泄流区附近的构造圈闭是生物气富集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4.
海岸带——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工业革命以来,地球系统中人为--自然变化过程加剧,产生了一系列当代急需解决、危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恶果。地球系统科学(ESS)因此在世界范围兴起,以国际地--生物圈计划(IGBP)为突出代表的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相继展开,随IGBP研究的不 ,海岸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与优越性日益突出,以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LOICZ)核心项目的确立为标志,建立起了完整的海岸带研究体系,海岸带成为当代全球研究的关  相似文献   
95.
探地雷达(GPR)在海岸环境勘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on Radar,简称GPR)是目前很有潜力的一种探测浅地层内部结构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GPR依靠高频电磁脉冲的发射、传播、反射和接收过程中可以快速高效地产生连续地层剖面的雷达图像。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处理和解释,可以重建测量地区地层的构造特征,满足工程勘测与环境变研究的重要。在日益增长的地球科学研究和工程勘测方面,GPR技术将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6.
程鹏  朱大奎 《海洋科学》1998,22(6):54-57
通常讲来,我国的“海洋国土”面积有300×104,但有的国际组织估算,我国专属经济区的面积大约是135.6×104km2。前者的计算,在黄海和东海采用公平原则划分海域,在南海采用断续国界线内的面积[1];后者可能是按中间线原则划分中国海域的。由于我国海域疆界尚未划定,可以说这两个估计,前者是我国管辖海域的最大值,后者则是最小值。从两个估计值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到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研究的重要性。1 海洋划界的公平原则海洋划界早期主要是大陆架划界,随着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形成与确立,专属经济区划界也逐渐产生。在第3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海洋…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海南岛南部三亚湾海岸海洋和东部铜鼓岭海岸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深刻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三亚湾岸段处于中等开发状态,存在生活污水排放和城市建筑违规等环境问题;东部铜鼓岭岸段处于初级开发状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养殖排污.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带来负面效应的同时,也在充分利用海岸海洋资源.因此,根据海岸海洋环境特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扩大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98.
深水港与江苏海洋经济探讨——以洋口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江苏海洋经济的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瓶颈。基于江苏海洋经济和深水港口的现状,重点阐述了洋口港在江苏海洋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洋口港是苏北海岸发展重要的支点,江苏海洋经济的希望在于深水大港以及由此带动发展起来的港区工业和海港中心城市,提出了“一核三载体”的海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