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海岸带临港工业、海运物流与全球化大生产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岸带是世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岸带临港工业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依托海港建设、大型船舶运输发展起来的临港工业和海运物流,在跨国公司的运作下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全球化大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快速发展成发达国家;深圳赤湾临港工业区成为中国高效益工业的典范。本文着重讨论了海岸带经济建设中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对地区、国家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中国21世纪应大力开发利用海岸带港湾资源、重点建设全球化大生产的大进大出的基地,建立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岸带产业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e Boao coastal system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of Hainan Island is a dynamic delta-tidal inlet-barrier formed during the late Holocene. The delta developed inside a shallow lagoon barred by a sandy barrier with a narrow, shallow tidal inlet opening. Two major distributary channels separated by small islands characterize the delta. The lagoon is silting up receiving and trapping sediments from both the river and, in minor measure during storms, through the tidal inlet opening and barrier washovers. The barrier at the tidal inlet is highly dynamic and changes its form, accreting (migrating spit) against the inlet during fair-weather conditions and being eroded during storms and river floods.The delta has almost completely filled the lagoon and major concerns exist on the effect that ongoing large development plans ma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These concerns include the effect on floods and rate of siltation once banks of the islands have been stabilized and floodwater and sediment load are impeded from spreading over the lowlands, and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pollutant loads from the new facilities on the ecosystems of the increasingly restricting lagoon water and on the seashores.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潮滩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王颖  朱大奎 《第四纪研究》1990,10(4):291-300
本文将中国潮滩分为平原型和港湾型二类。以渤海湾和江苏海岸为例,讨论了平原潮滩的环境条件、沉积动力过程及沉积相,就浙江、福建具代表性的三个港湾,叙述了港湾潮滩的特征,还讨论了沉积物供应量及潮汐作用对潮滩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海岸海洋潮流模拟可视化与虚拟现实建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流数值模拟的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是海岸海洋科学研究重要的现代技术手段之一。首先从地理信息系统的角度对潮流数值模拟系统的数据模型进行了论述,提出了适合水文数值模拟的对象模型方法;其次探讨了空间流场的可视化技术,阐述了虚拟现实在潮流数值模拟中的作用;最后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海岸海洋潮流模拟虚拟现实的原型软件系统VRO-cean,并在南黄海辐射沙洲等的潮流数值模拟试验中进行了实际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15.
The processes and rates of the weathering denudation of the bare crystalline rock are important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geosciences[1—6]. Essentially, the weathering denudation process is the process of rock destru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In different …  相似文献   
16.
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因此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建设、矿产资源、海域综合管理、环境和灾害评估等领域,并为沿海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为防治灾害、保护环境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通过作者的工作经历,结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实例,系统地论述了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内容及其应用,概括分析了其研究方法,并概述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即必须建立信息化的海洋数据中心,提高海洋地质的调查研究水平,加强海洋监测和预测研究,促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论文认为,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是海洋开发建设、海洋综合管理和其他海洋事务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门科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提高海洋第四纪地质研究工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海洋观测技术的发展,通过海岸海洋地貌调查获得的数据急剧增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不同学科、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分析和表达已成为当前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重点。系统介绍了GIS技术在海岸海洋地貌研究中新的方法体系,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表达四个部分,重点研究了GIS空间技术、海底地形建模和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解译海洋地学,探索陆海交互作用中隐含信息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沿海城市规划、海港选址、大陆架岛礁地貌环境研究的具体实例中,研究范围从陆到海涵盖整个海陆交互作用带,为海岸海洋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及外交权益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支持。通过上述方法体系与应用研究说明,以GIS为核心建立的多源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使传统海岸海洋地貌研究的范围、内容及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多源数据信息的精确解译和成功应用必须同时具有空间信息学和地貌学专家知识。  相似文献   
18.
TheestuarineplainoftheJiulongRiver,whichisthesecondlargestrivernexttotheMinjiangRiverinFujianPrc)vince,intervenesbetweenXi~enandZhangzhoucitiesinthesouthoftheprovince.'I'heplainconsistsofthreeparts:thenorthernplain,thesouthernPlainandZiniIsles.Withsoutllcrn--Subtr<)picoceanicm(>nasexinclimate,itdevelol>saregionalvegetationtypeofeveTgreen13r(Jad--lcav(3dfores[,ofwhicll,however,mosthasbeendestroyedbyhumanbeing.Nowaday-s.shruborgrasslandvegetationcanbeseenonthehillsintheviciTlily'ofthisarea…  相似文献   
19.
20.
长江三角洲水环境水资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角洲包括三角洲平原及周边丘陵山地,天然的水环境良好,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量为537.79×108m3,长江干流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730×108m3,水资源丰富。目前,长江总体水质尚好,主泓水质多为Ⅱ类,沿岸部分具有Ⅲ类水。太湖是上海、苏州、无锡的主要饮用水源,但水质一直在下降,总体为Ⅲ类水(占70%),Ⅱ类水仅占15%,其他河道、小湖泊均为Ⅳ类和Ⅴ类水。钱塘江水系以Ⅱ类、Ⅲ类水为主。京杭运河为Ⅴ类、劣Ⅴ类水。随着人口增加、城镇扩展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清洁淡水水源日益缩减。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出现水质性缺水,浙东宁波舟山主要是缺乏工程调剂用水。文章建议:1)应用GIS技术,作流域性水环境水资源模型,以解决平原水网区水质、水量的调控、决策和管理;2)浙东缺水区需从全省范围规划建设大区域水利工程,解决供水,避免各县市单独、分散局部规划建设;3)三角洲的洪涝灾害主要是不合理开发引起的。建议按水系自然规律整治河道,去除障碍,减少淤积,降低水位,让洪水流量有畅通去路,同时配合非工程防洪措施以综合防治洪水灾害。长江三角洲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提供了人们研究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地相关发展的一个最好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