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以大地构造相研究为主导,以《中国沉积大地构造图(1∶2 500 000)》编图为研究平台,对洋板块地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简述了中国新元古代以来洋板块地层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北方的古亚洲洋的洋陆转换从西往东具穿时现象,西部主要在早、晚石炭世之间,东部主要在中、晚二叠世之间;宽坪-佛子岭混杂岩带是华北与扬子之间大洋消亡的产物;中央造山带从北部的祁连-阿尔金到南部的昆仑-秦岭,洋陆转换从北向南依次完成:西昆仑北-阿尔金-祁连-祁曼塔格为晚奥陶世末,西昆仑南-东昆仑-秦岭为早三叠世末;青藏高原中部的龙木错-双湖、班公湖-怒江、昌宁-孟连蛇绿混杂岩带一起构成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增生至最终消亡的对接带,洋壳持续时代自寒武纪-早白垩世;江绍-郴州-钦防混杂岩带是扬子陆块与华夏增生造山系之间华南洋最终消亡的对接带,主碰撞期是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52.
最近在青海东昆北中灶火地区发现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成因矿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岩石主要由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角闪石组成, 另有少量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铁质不透明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为后期退变质矿物.斜方辉石成因判别分析结果为岩浆成因, 故该超镁铁质岩为辉石岩而非麻粒岩.该辉石岩化学成分上表现为异常的高MgO、高CaO、低Al2O3特征, 微量元素表现为Rb、Th富集而Nb、Ti的亏损, 表明其来源于富集地幔.通过岩相学、稀土元素等特征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认为该辉石岩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富Si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反应产生辉石岩岩浆, 然后底侵到地壳中部冷却结晶形成的.野外地质特征显示辉石岩的侵位晚于发生糜棱岩化的围岩, 即晚于围岩的形成时代, 即早二叠世, 说明该辉石岩是在中二叠世古特提斯洋向北大规模俯冲及其所导致的弧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53.
2008年8月1日吉林省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卫星云图,对2008年8月1日吉林省大范围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天气是受“凤凰”台风登陆减弱其水汽北上与西风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西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  相似文献   
54.
东昆仑中灶火地区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连续的成分变化。岩石具有中等到高的Si O_2含量(58.15%~71.12%),适度的高铝和全碱含量,为中—高钾钙碱性的准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并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弧岩浆岩的一般地球化学特征。锆石地质年代学分析获得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锆石结晶年龄约为243Ma,表明本文研究的花岗岩类为中三叠世岩浆岩。结合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这套花岗岩形成于陆缘弧环境,是古特提斯洋俯冲晚期的岩浆记录。其成因为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幔源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随后壳源熔体与幔源熔体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形成母岩浆,又经历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形成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序列。  相似文献   
55.
西秦岭同仁隆务峡蛇绿岩矿物成分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仁隆务峡蛇绿岩大地构造位置位于西秦岭造山带与中祁连带结合部,其组成为:地幔橄榄岩(纯橄岩、蛇纹石化纯橄岩)、超镁铁质堆晶单元(单辉橄榄岩、橄榄辉石岩)、镁铁质堆晶单元(含橄榄石辉长岩、辉长岩等)及少量辉绿岩,各单元均以断层接触,弱蚀变.镜下研究发现其岩浆结晶序列为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与典型的SSZ型(Supra-Subduction Zone type)蛇绿岩结晶序列吻合.对各单元矿物电子探针研究发现:橄榄石成分多为贵橄榄石,单斜辉石则多为普通辉石和透辉石,在利用其成分进行构造环境判别中,本区蛇绿岩形成于与挤压背景密切相关的环境.该蛇绿岩表现出轻稀土元素略富集、重稀土元素平坦的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与MORB有较大差异.微量元素特征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K,而强烈亏损Nb、P,这恰与俯冲带组分特点吻合;同时高场强元素构造判别图解佐证了前述构造环境的判定.研究区的蛇绿岩应形成于成熟度较高的岛弧环境中.  相似文献   
56.
北山地区火山岩发育,空间上呈线性分布,以熔岩和凝灰岩为主。岩性组合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成分一般富镁、贫钾,以钙碱性系列为主。岩石指数:CA、σ和τ、Fe—Mg—Al_2O_3图解、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同位素特征都表明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遭受部分混染作用,是造山带岩浆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57.
东昆仑造山带不同蛇绿岩带的厘定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填图和室内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对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重新进行了厘定,并对本区构造演化进行了探讨,把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划分为4个带,从南到北分别为:阿尼玛卿蛇绿岩带、塔妥蛇绿岩带、清水泉蛇绿岩带、乌妥蛇绿岩带,它们在围岩的时代、构造样式及围岩变质程度,地球化学等方面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8.
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沉积序列及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是一套厚度巨大的陆相碎屑岩沉积,根据岩性组合和沉积旋回,自下而上将河口群划分为8个非正式的组级单位。通过对河口群基本层序的分析和沉积序列及沉积相的研究,可以识别出冲积扇相、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3类相环境,细分为13种微相。沉积相的演变从整体上反映了整个盆地的演化过程。河口群的沉积环境由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三角洲平原相演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反映了盆地从开裂→扩张→萎缩→消亡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9.
对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和龙山组、南陵湖组47件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系统分析表明,和龙山组的w(MgO)/w(CaO)及w(SiO2)、w(Al2O3)、w(K2O)等变化不大,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自下而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其形成时的气候条件变化不大,气候主要从潮湿向略干旱转变,但其中也具有多个微小的变化旋回,反映每个小旋回的环境变化较小;从南陵湖组底部开始,w(MgO)/w(CaO)变化明显,形成的岩石中w(SiO2)、w(Al2O3)、w(K2O)急剧下降,岩石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总量也下降,反映南陵湖期海平面持续下降,沉积水体变浅,物源区较近,气候的变化比较大,总体向干旱转变.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