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216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简要介绍了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和沉积变质铁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控制条件,矿体形态特点和经济利用价值,通过平台磁异常Za-Ha双分量参量图研究,拟合反演,提出平台磁异常可能对应陡立接触带形态的磁性体。在重磁相关分析中,由相关系数的大小判断出平台磁异常重磁不同源,说明平台磁异常主体部分对应的磁性体不是沉积变质铁矿床。在CSAMT测深法探测结果分析中,提出平台磁异常深部可能存在岩浆岩侵入活动的物探证据。从而说明平台磁异常区具备形成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的可能性和几个必要条件,综合地质、物探资料推测平台磁异常成矿类型可能是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42.
毕力赫大型斑岩型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乃庙-哈达庙铜-钼-金矿化集中区。矿区侵入岩包括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的含金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和地表广泛出露的钾长花岗斑岩。次火山杂岩体SiO2含量61.5%~71.4%,属亚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REE配分具LREE富集型,弱Eu负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和Ba,具壳幔混源特征,除亏损Ba之外总体类似陆缘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含金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和钾长花岗斑岩成岩年龄分别为283.8±4.2Ma~279.9±6.8Ma和264.2Ma,为早、中二叠世,与野外地质体穿插关系吻合。哈达庙-白乃庙地区晚古生代中-早二叠世的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白云鄂博-西拉木伦缝合带两侧大陆对接碰撞的时间一致,受同碰撞构造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143.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侏罗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室内样品分析,对混积岩、混积层系、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侏罗统混合沉积在微观上表现为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沉积物组分的混积岩,宏观上则表现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岩相互叠加的混积层系,发育滨岸、碳酸盐岩缓坡、潮坪-潟湖3类沉积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建立了中侏罗统雀莫错组、布曲组和夏里组的混合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44.
金厂铜金矿床是中国东北部一超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J-0号矿体为矿床内一典型的斑岩型铜金矿体。J-0号矿体有3种载金矿物:硫镍钴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硫镍钴矿主要元素为Ni、Co、S,Ni含量19.005%~28.14%,Co含量26.877%~34.971%,S含量40.242%~44.076%,矿物的Ni/Co原子摩尔比为0.55~1.03,与其理论值Ni/Co≈1相近;矿物的(Ni,Co)/S原子摩尔比为0.68~0.74,与其理论值(Ni,Co)/S=0.75相吻合,其晶体化学分子式与(Ni,Co)3S4相符。硫镍钴矿中的自然金的成色较高,在830~955之间。硫镍钴矿作为载金矿物,在金厂矿区和国内金矿床是首次发现,在世界范围内金矿床中也十分罕见,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相关报道。其在金厂矿区的发现填补了硫镍钴矿作为载金矿物领域的空白,为研究与完善金的成矿理论提供了关键证据,因此,这一发现存在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新疆东准噶尔松喀尔苏铜金矿区斑岩型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喀尔苏铜金矿区位于卡拉麦里石炭纪陆相火山岩带。文章通过矿床地质、围岩蚀变、含矿斑岩、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表明,松喀尔苏矿床具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铜金矿化体产于岩体接触带,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从岩体向围岩依次发育绢英岩化带、高岭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与成矿相关。含矿斑岩复式岩体系同期陆相火山活动产物,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复式岩体中晚期花岗斑岩有关。花岗斑岩具有富水、富挥发性组分和岩浆爆破作用的氧化性岩浆特点,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亲缘性,其岩浆起源于后碰撞挤压-伸展转换期的壳-幔岩浆过渡带。幔源岩浆注入、软流圈地幔底侵作用和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是形成含矿斑岩岩浆的主导因素。流体包裹体包括液相包裹体、气相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气相成分以CO2和CH4为主。成矿流体具有从高温、高盐度岩浆体系向低温、低盐度与大气降水混合的演化过程,流体沸腾或不混溶作用及温度、盐度降低是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成矿晚期混有大气降水。硫同位素具幔源硫的特征。铅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作用起源于下地壳-上地幔过渡带的岩浆作用。综上所述,该矿床属于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6.
琼河坝矿集区花岗岩体的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河坝地区在志留纪—泥盆纪频繁的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矿集区中花岗岩ΣREE含量23.16×10-6~110.24×10-6,平均值68.19×10-6,总体上稀土含量较低。(La/Yb)N=3.23~10.97平均值为5.74,显示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且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蒙西、琼河坝、和尔赛三个花岗岩体Sr-Nd、Pb同位素值很近,表明琼河坝花岗岩具有相近的成因。(87Sr/86Sr)i值为0.704 01~0.704 42,平均值为0.704 19;(143 Nd/144 Nd)i值为0.512 300~0.512 478,平均值为0.512 415;(208Pb/204Pb)i值17.600~17.910,平均值为17.738,(207Pb/204Pb)i值为15.410~15.547,平均值为15.459,(206Pb/204Pb)i值为37.250~38.019平均值为37.534。表现出壳幔混染的特征。εSr(t)值为-0.3~7.8,εNd(t)值为2.9~7.2,为较小的正值,表现出洋壳的特征。花岗岩Al2O3,Sr,Y,Yb和δEu的特征与埃达克岩相近,可能为俯冲洋壳熔融的产物。因此该地区众多铜矿点的出现,应该与埃达克岩有关。  相似文献   
147.
148.
山东省黄河下游部分县市地氟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以山东省黄河下游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地区的部分县市氟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结果为例,从土壤、饮用水及农作物三方面探索了地氟病与生态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认为调查区内地方性氟中毒与土壤和饮用水关系密切。在回顾与总结以往地氟病地质工作的基础上,探索了当前地氟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开展专门性地氟病地质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9.
戴紧根  丁文君  王成善 《地质通报》2010,29(203):268-277
古高程可以重建高山地区(尤其是高原)的隆升历史,可以更好地约束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气孔玄武岩古高程计是通过熔岩流顶部和底部标准气孔体积比计算出古大气压,进而计算古高程的方法。该方法的研究对象是厚度为1~5m的且具有简单侵位历史的玄武质熔岩。高原隆升之前、期间和后期喷发的熔岩均可应用该方法。尽管该方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国内还没有任何报道。对其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与应用做了详细的综述,并探讨了该方法在青藏高原和中国东部高原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0.
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铍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00余组浅层地下水样中铍及铝、pH值等元素的分析,研究了珠江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中铍的分布特征,探讨了铍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中铍的含量介于0~40.3μg.L-1,普遍低于0.5μg.L-1,平均值0.66μg.L-1。超标点仅零散分布于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惠州地区,超标率2.24%。地下水铍污染呈局部点状分布特征。pH值和铝是影响该区地下水中铍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偏酸及高铝含量的地下水及土壤环境为铍的迁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岩石风化及天然土壤的形成是地下水中铍的来源之一,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地下水铍超标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