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地质学   9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滇西北老君山地区岩浆活动与 长江第一弯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曾普胜 《地理学报》2002,57(3):319-326
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对长江第一弯的形成提出了新认识,首次研究了始新世岩浆活动与长江第一弯形成的关系。提出长江第一弯为始新世滇西北老君山地区(金沙江古河道)强烈的岩浆活动阻塞了古金沙江,导致其上游形成堰塞湖,并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决口,在高原隆升的同时河道快速下切,形成虎跳峡,是河水改道东流的结果;计算了处于青藏高原东端研究区的隆升的幅度,对玉龙雪山而言,始新世至更新世,隆升幅度为3300m,加上更新世以来的隆升高度700m,累计隆升高度为4000m左右。  相似文献   
72.
铜陵矿集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铜陵矿集区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由橄榄玄粗质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组成,两者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存在差异,相互间不存在岩浆分异演化关系.稀土和微量元素以及O、Pb、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的原始岩浆以下地壳深变质岩部分熔融岩浆为主,在有幔源玄武质岩浆注入的情况下先于橄榄玄粗质系列岩浆侵位形成;起源于富集地幔的碱性玄武岩与有限的地壳物质发生同化混染并通过结晶分异作用(AFC)形成了橄榄玄粗质系列侵入岩.下地壳或岩石圈地幔拆沉继而环流热幔上涌是本区侵入岩形成的直接起因;同时,侵入岩浆的强烈活动也是本区构造环境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标志.  相似文献   
73.
研究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成分分析方法能为认识稀土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简便的技术手段。本文选取白云鄂博产的氟碳铈矿和黄河矿,通过对常规基体归一定量法改进,按照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晶格配位模式对Ba、Ca元素以(Ba,Ca)CO_3的形式、轻稀土以REECO_3F的形式进行加和归一计算,获得的成分数据结果与电子探针和内标法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在ICP-MS因电离能过高、不能准确测量C、F元素的情况下通过基体归一法实现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多元素的定量分析,并且可替代繁琐的内标法,简化了LA-ICP-MS测试流程。多尺寸束斑条件数据比对结果表明,5μm小束斑条件下数据质量差,但10μm束斑条件下获得的氟碳铈矿成分与其他大束斑条件下的结果较为接近,基本能够满足小颗粒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元素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74.
75.
冬瓜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的一个大型铜矿。该矿床被惯称为矽卡岩型矿床,但具明显的层控特征。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上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与下伏上泥盆统砂岩建造的接触带附近,主要由一系列层控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含铜矽卡岩透镜体、磁铁矿矿囊以及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组成。主矿体的底部为根植于上泥盆统砂岩建造内的层控脉状-网脉状矿,下部为层状含铜黄铁矿+蛇纹石矿席,主体为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与上覆硬石膏层构成的三个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单元。该双层结构特征总体类似于VMS和SEDEX型矿床,但矿石结构构造表明,这些硫化物-硫酸盐沉积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后期热液-变质作用叠加改造。层控含铜矽卡岩通常发育于块状含铜硫化物透镜体之上,小型磁铁矿矿体或矿囊通常围绕陡倾的闪长岩株零星分布。这两类矿化均与燕山期岩浆活动(约137Ma)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株侵位密切相关。矿区可见两种蚀变作用:石英-绢云母蚀变与矽卡岩蚀变。前者在下盘砂岩中形成似整合蚀变带,包裹层控网脉状矿,其成因可解释为晚石炭世热液流体在海底之下砂岩透水层内发生侧向迁移、弥散排泄及金属卸载;后者由燕山期石英二长闪长岩侵位引起,形成两类矽卡岩,其中,镁质...  相似文献   
76.
云南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地学多样性评价日益成为各类自然地保护和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和实用工具.然而,目前全球对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缓慢.重点研究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应用,介绍了地学多样性在全球的发展历程及其核心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云南地学多样性定量评价,得出评价结果.通过分析评价结果认为,对地学多样性可以进行定量化评价;地学多样性同地表粗糙程度存在着强正相关系;云南地学多样价值空间分布呈水平和垂直相交状,并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77.
工浪二长花岗岩及芒哈和湖广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分布在滇西"三江"褶皱带南段,大地构造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段昌宁-孟连褶皱带与南腊-西盟褶皱束的临昌-澜沧复背斜南部。本文提供了这三个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并对这三个岩体中分离出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住素定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全岩化学具有偏铝值花岗岩特征,其形成时代非常相近,在40.9~40Ma范围,与整个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的高峰期(45~30Ma)一致。结合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提出该花岗岩的成因很可能与扬子块体和印缅地块相对俯冲和斜向碰撞引发的地幔上涌及地壳熔融作用以及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有关。该SHRIMP 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明,在滇西"三江"地区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范围远比以往的认识要宽得多。因此,重新厘定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在"三江"广大地区的表现形式及动力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8.
云南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是我国扬子地块西南缘具有代表性的元古代铁-铜-稀土矿床之一,矿床中除Fe、Cu外,还伴生REEs、Nb、Co、Mo、Au、U等元素。由于矿石矿物组成复杂,并且稀土、稀有矿物结晶粒度细小、嵌布特征复杂,使用传统的测试技术很难准确地识别鉴定,因此该矿床中稀土、稀有(铌)矿物的赋存状态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应用目前国际上矿物与地质行业先进的矿物自动分析系统——矿物表征自动定量分析系统(AMICS),结合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显微结构原位分析技术,实现了常规岩矿鉴定手段难以完成的矿物定量识别和鉴定,准确地测定了武定迤纳厂铁-铜-稀土矿床脉状矿石中矿物种类及其含量,在脉状矿石发现了含量可观的氟碳钙铈矿(0.82%)和少量的含铌金红石(0.02%)等稀土稀有矿物。研究表明,除了铁氧化物成矿阶段,在铜硫化物成矿阶段也伴随有稀土成矿作用,因此可将主矿化期划分为铁氧化物-稀土矿化阶段(Ⅱ-1)和铜硫化物(-金)-稀土矿化阶段(Ⅱ-2)。研究成果为矿石中稀土、稀有金属等战略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及矿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同时建立了一套先进、实用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可望在地质、勘探、资源的有效利用等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采用亚样品取样和Rb/Sr同位素方法对安徽铜陵新桥铜-硫铁-金矿床层状矿体矿石矿物--黄铁矿直接进行Rb-Sr等时线法测定,获得了112.6±7.8Ma的Rb-Sr等时线年龄,它代表了主成矿期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已有地质资料认为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在新桥铜-硫铁-金矿床的形成中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0.
铜陵矿集区铜金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排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铜陵地区各矿田内的矿床的观察发现,它们均含铜、金,但各矿床含铜、金的差异性比较大。该区海西期同生沉积的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二元性。在峙门口(铜金)硫铁矿、水竹岭金铜矿和虎山金矿(牛山硫铁矿)等较为典型的海西期块状硫化物矿床中,可圈出独立的金(铜)矿体;以凤凰山铜矿田、小金山金矿、笠帽山金矿等为典型代表的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也具有较高的金、铜品位,可形成工业矿体。但无论是海西期同生沉积矿床还是燕山期岩浆热液矿床,规模都比较小。有些矿床尽管存在海西期同生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但铜、金分配明显不同,品位差异悬殊。导致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铜、金分配差异的原因可归结为矿床叠加改造过程中的温度场控制的“排金效应”,形成“下铜上金”、“内铜外金”(储国正等,1992)的矿床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