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曾勇  周玉淑  杨莲梅 《大气科学》2019,43(2):372-388
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大暴雨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G卫星TBB(Black-Body Temperature)资料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在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利用模拟资料对大暴雨的形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维持的"两脊一槽"环流形势下,巴尔喀什湖低槽、高空偏西急流、低空偏东急流和近地面辐合线是造成此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中尺度云团沿近地面的辐合线在天山迎风坡附近不断生成,云团生成后,在向东北方向移动过程中,经过伊犁地区上空时,受天山地形抬升影响不断发展增强,造成伊犁地区出现持续性较强降水。天山迎风坡附近持续较长时间的辐合线是造成此次新疆西部大暴雨的直接中尺度系统,其生成与低层风场辐合、低空急流和地形均有关系。低层辐合引发的垂直运动在地形迎风坡附近加强,风场辐合及地形抬升共同导致强垂直运动发展并维持,类似于"列车效应",不断生成的尺度更小的对流系统沿着辐合线持续移过新疆西部的伊犁地区,是该次暴雨持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2.
传统的人影作业指挥模式受到通信、雷达观测局限等影响,导致催化剂播撒目标区的不确定性,造成作业效果不明显或无作业效果。构建以本站局地预警雷达及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为支撑的县级人影业务系统,在本站X波段数字化天气雷达原有程序里增加距离、仰角、方位角、用弹量测算等作业参数,并将作业参数通过光纤传输到作业点的高炮、火箭信息化操作平台,实现高炮、火箭与雷达同步,实现一键操作、准确定位、定点播撒的防雹(增雨)作业,改变传统的人影作业指挥模式,构建以"大雷达预警、小雷达指挥"的人影作业指挥新模式,对提高科学指挥,提高防雹(增雨)作业效果,降低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原山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3.
江西九瑞(九江-瑞昌)地区是长江中下游铜-铁-金(硫)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的矿集区,位于成矿带的西段。本文选取了区内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的丁家山、洋鸡山、宝山、铜岭和大浪等5个与Cu-Au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花岗质岩体,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并讨论了其地质意义。测年结果显示,上述岩体分别形成于145.4±1.2 Ma、144.8±1.3 Ma、143.6±1.2 Ma、141.2±1.3 Ma和146.4±1.2 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同时也可以近似代表各矿床的成矿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九瑞矿集区内这一成岩-成矿地质事件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造山作用后期整体向弧后伸展环境过渡的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是否为区域性加厚下地壳、拆沉下地壳部分熔融或洋脊俯冲作用的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4.
向淑君  周筠珺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气象》2022,(2):203-215
利用探空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0.5°×0.5°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资料对小槽触发的雹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针对其发生发展特征,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预报指标阈值构建针对小槽触发的雹暴诊断方法。利用此方法对雹暴多发地黔西山区,小槽触发下3次雹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验证诊断方法对各类小槽触发的雹暴过程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根据多个个例降雹前的环境条件特征,选取湿热力垂直螺旋度大于0.8×10-3 Pa·m3·K·kg-1·s-2和水汽垂直螺旋度大于0.8×10-5 kg-1·m3·Pa·s-2作为指标阈值,在雹暴发展初期可诊断出个例的降雹潜势;针对强风切变、单体合并过程将促进强雹暴发展的特性,利用热力切变平流参数绝对值大于3×10-8 K·Pa-1·s-1的大值中心区域与降雹地的对应关系和45 dBz回波顶高与0℃高度关系阈值,可诊断...  相似文献   
125.
利用中国气象局MICAPS地面、高空等常规观测资料及欧洲中心ERA-Interim的0.25°(纬度)×0.25°(经度)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11月5日至7日影响北京、河北的一次降雪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动热力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揭示了降雪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环流形势分析发现,此次降雪是在高空两槽一脊叠加短波槽活动天气背景下的“回流型”降雪。500 hPa有西伯利亚脊的发展和内蒙古地区气旋性涡旋及其向南发展出的弱槽,使得偏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气流在河北地区相遇,伴随低层700 hPa的低涡发展,造成了此次降雪天气。500 hPa多小槽波动东移,使得雨雪天气维持较长时间;700 hPa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850 hPa为偏东风,地面高压底部偏东风配合倒槽,有较好的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条件;高湿的大气环境条件和低层水汽辐合及抬升为降雪发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高低空急流的形成,与散度场、涡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高低空耦合配置,为降雪天气的发生创造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26.
刘一  曾勇  史洪峰 《江苏地质》2018,42(1):32-39
竹园山式铁矿是宁芜地区玢岩铁矿"三部八式"中的重要类型,是典型的层状叠加改造型磁铁矿床。竹园山—老坟山一带开展的找矿勘查结果表明,区域上大王山组下段出露地段有一串较好的重力、磁法异常带沿北北东向分布,并在竹园山—老坟山一带集中分布有明显的深部异常。深部验证表明,竹园山、老坟山地区的矿体总体延深稳定,倾向最大延深达550 m,属层位稳定的低品位磁铁矿石,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宁芜北部地区藤子山、渣塘、老坟山、和尚砚、莺子山、竹园山、老母岘至尹山一线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值得进一步开展该类型矿床的深部勘查。  相似文献   
127.
128.
梁家栋  曾勇  吕倩  赵莉 《山东地质》2010,(12):11-14
该文在分析江苏徐州王庄煤矿山西组7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煤层瓦斯含量与上覆基岩厚度、顶板20 m含泥率及煤厚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又根据瓦斯地质数学模型法计算公式,得到了该煤矿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并对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9.
古海洋底栖化石群落热力学本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分析了古海洋底栖化石九江群落的热力学特性,并运用热力学观点对古群落的演替,进化,生物绝灭事件以及点断平衡率阐述了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30.
中国高煤级煤EPR阶跃式演化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煤-石墨系列样品的研究,发现了高煤级煤EPR演化的阶跃式特征,进而对其化学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拼叠作用是高煤级煤中-后期阶段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发展的主要机理,其显著进展的起点位于镜质组最大反射率6.0%附近,大分子化学键的均裂则创造了拼叠作用得以实现的微地球化学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