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2篇
自然地理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港城空间结构一直是港口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港口普遍呈现由贸易和物流综合中心向港口及港际联盟发展的态势。南非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南非德班属于非洲的门户型港口城市且处于向港际联盟发展的阶段,就港城关系来看德班港在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且呈继续上升的趋势。因此本文选取德班港为主要研究案例,运用文献综述、专题地图分析及数据比较法,从港口对城市城乡结构、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产业集聚及城市交通的影响方面分析,总结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的门户型港口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结构特点,并对港城空间结构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50-2000年逐月观测的不同海域(全球、热带外、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及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分别驱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多组长时间积分试验,对比ERA-40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这些海域海表温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全球、热带、热带印度洋-太平洋和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均模拟出了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年代际减弱现象,以及强、弱夏季风年代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的显著不同,这与观测结果较一致,表明热带太平洋是影响东亚夏季风此次年代际变化的关键海区;利用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驱动模式模拟出的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生年代际增强现象,即当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偏暖(冷)时,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增强(减弱),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影响相反;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背景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年代际减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Impacts of region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anomalies on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cross-equatorial flows(CEFs)in Eastern Hemisphere are studied using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a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model(NCAR CAM3)driven with 1950-2000 monthly SSTs in different marine areas(the globe,extratropics,tropics,tropical Indian Ocean-Pacific,and tropical Pacific)and ERA-40reanalysis data.Results show that all simulations,except the one driven with extratropical SSTs,can simulate the interdecadal strengthening of CEFs around Somali,120oE,and 150oE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and late-1970s.Among those simulated CEFs,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in Somali and its interdecad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re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suggesting that changes in the SSTs of tropical oceans,especially the tropical Pacific,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CEFs in Somali.The interdecadal change of CEFs in Somali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ropical Pacific SST.As the interdecadal warmer(colder)SST happen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a"sandwich"pattern of SST anomalies,i.e."+,-,+"("-,+,-"),will occur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from north to south with a pair of anomalous anticyclone(cyclone)at the lower troposphere;the pair links to another pair of anomalous cyclone(anticyclone)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through an atmospheric bridge,and thus strengthens(weakens)the CEFs in Somali.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海水温度、盐度场的分析及其数值预报模式的研究,我们首先要知道湍流扩散系数K_H和海水平均流场的流速U、V之间的比值K_H/U、K_H/V。但是,这些重要参量,目前尚无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为此,在研究此问题时,有必要寻找其他途径。在文章中,已初步进行了这项研究工作,但只是限于局部海域,且未对流场进行分析。本文拟采用文章  相似文献   
15.
程进  曾刚  张云伟 《地理科学》2012,(12):1417-1423
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等为基础,对上海市金桥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演化进行了分析。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的分析应结合不同时期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表现特征,根据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的演变特征,金桥出口加工区的生命周期历经了加工导向期、制造导向期和创新导向期3个时期。金桥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演化的本质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企业动态的集聚与消亡过程,是两大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成本上升、投资门槛增高等内部投资环境产生的推力因素;国际直接投资向高科技化和服务化转变、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竞争力增强、本地开发区的产业联动等外部投资环境产生的拉力因素。反映出金桥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是投资主导型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CAM3(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3)模式中海气湍流通量参数化原方案和改进方案,利用观测海温驱动CAM3模式进行气候模拟,以分析模式对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采用CAM3模式海气湍流通量参数化改进方案,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出由厄尔尼诺事件引起的北太平洋和北美地区大气环流的变化,尤其是对厄尔尼诺年冬季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与PNA遥相关型有关的500hPa位势高度异常的模拟。  相似文献   
17.
用澳洲850 hPa上空的变温和温度权重相结合的冷空气活动日数定义了澳洲冷空气活动指标(cold air index,CAI),据CAI分析了澳洲冷空气活动的季节内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澳洲西南部地区是冷空气活动的关键区,5月其收缩于澳洲西南角,7月和8月其中心及影响范围均向北移动,主要分布区向澳洲东部伸展;整个冬季(6—8月)的澳洲冷空气活动没有显著的年际差异,而5—8月各月的冷空气活动却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变化与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方法分析了1948年1月—2002年12月北太平洋海平面气压场与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SVD第1对异类相关分布型反映出,当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减弱)时,Namias海区海温升高(降低),而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海温降低(升高)。SVD第2对异类相关分布型表明,当阿留申低压加深、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气压升高时,黑潮暖流区海温升高,而北太平洋高、低纬海温降低;反之亦然。时滞相关表明,北太平洋大气环流异常超前海温1个月的相关最好,海温变化对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型具有维持作用。NCAR CCSM3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上述结论,即在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东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NPO(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与北太平洋海温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9.
1955-2005年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1955-2005年中国234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研究了中国年、季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我国年和四季的极端低温均表现出稳定的增温趋势;年、春季和夏季极端高温在黄河下游地区出现了较明显的降温趋势,而在华南地区增温趋势较显著;时间演变上,无论年还是四季,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极端气温在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尤其以冬季的升温最明显;年极端高温和低温的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