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本研究通过对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主要断裂进行野外考察,通过GPS观测数据和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取得一些初步的认识:(1)东构造结北侧和东侧地块总体上围绕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右旋走滑的东南边界断裂不是嘉黎断裂,可能是阿帕龙...  相似文献   
22.
2011年9月18日20时40分,印度锡金邦发生Ms6.8地震(27.7°N,88.2°E).受此次地震波及,我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出现了严重灾害.地震在西藏灾区造成7人死亡,136人受伤,数千群众转移安置,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3亿元.  相似文献   
23.
张文朋  申旭辉  曹忠权  陈立泽 《地震》2011,31(4):108-117
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 向NE方向流经大同—阳原盆地和王家湾山地流入怀涿盆地。 桑干河阳原—涿鹿段河流阶地发育较好, 对其阶地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桑干河的演化及其流经区域的构造活动特征。 而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对了解阳原古湖和怀涿古湖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及对高分辨率DEM数据分析, 结合实地测量, 综合研究了阳原—涿鹿段桑干河阶地的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该区的构造活动强烈, 经历了断块差异性升降运动; 受差异运动的影响, 该段桑干河经历了被分为东西两支河流, 最终又重新贯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4.
地质部562综合大队于1978年首先在蓟县发现长城被错断,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进行了观察。黄崖关活动断裂位于蓟县城北27公里,是一条近南北向断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期,其总体走向为北10°—15°东,全长10公里左右。在卫片上有明显折线状的灰白色条带。在地貌上形成沟谷。 本断裂发育在震旦亚代地层之中,在周庄—下营附近沿断裂向北追索,见到岩层受强烈挤压,使地层呈倒转及直立现象。断面上有近于水平的擦痕及平行断面的破劈理。带内见有角砾岩,钙质胶结,砾石成份单一;此外还有很厚的以钙质成份为主的黑色物质  相似文献   
25.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亚东-谷露构造带进行了三维地貌合成,通过对地貌面、盆地形态和地形剖面的研究,并在结合地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以雅鲁藏布江为界将亚东-谷露构造带分为南、北二段。南段自亚东至雅鲁藏布江,地形坡度东陡西缓,总体表现为东侧断陷活动较强的特征;北段自雅鲁藏布江至谷露北,地形坡度西陡东缓,地堑主要受其西边界断裂的控制,东边界断陷活动相对较弱。构造带南段伸展规模和最大垂直位错都不亚于北段,南段和北段构造活动性相当。构造带发生多次强烈断陷作用,在盆地两侧形成不对称发育的多级层状地貌面,构造带同时具有左旋张剪性质。  相似文献   
26.
2003年8月18日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的MS5.7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波密县城扎木镇南13km的高山无人区。极震区烈度达到Ⅶ度。Ⅶ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3200和11000km^2。这次地震的发生与NW向的嘉黎断裂和NE向的扎木-马尼翁断裂的活动有关。震区建筑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影响,地面破坏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27.
根据几年的活动断裂填图和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资料,结合卫星影象判读和地震史料记载,分析和讨论了1695年临汾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发震构造部位和未来地震危险性,指出了该地震的破裂形式与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8.
据史料记载和仪器测定,西藏当雄一带在近代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震,其中的三次地震(1411年8级地震、1951年8级地震和1952年7.5级地震)所产生的地震地表破裂,韩同林已做了报导。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1985—1986年对1951年8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进行过详细的研究工作,1987年我们对1952年7.5级地震地表破裂带开展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均有待发表  相似文献   
29.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山西临汾盆地西缘罗云山断裂带第四纪的活动。前人对该带作过一定程度的工作,但关于第四纪断层研究的文献报道不多。近两年我们对该断裂带进行了较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并在魏村—范家庄约70公里长范围内填制了局部第四纪地质构造图,获得一批新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罗云山断裂带的新活动进行了讨论,得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0.
为推断西藏日喀则拉堆—乃东断裂带(LNF)的断层活动年代及活动性,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断裂带上采集的2件断层泥样品中的石英进行了扫描电镜(SEM)下微形貌观察,并将石英表面形貌出现频率绘制成统计直方图。结果显示,拉堆—乃东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具有明显的活动性;且石英微形貌大量出现贝壳状结构、次贝壳状结构和桔皮状结构的组合类型,推断该断裂带自中更新世进入活动高峰期,全新世以来仍在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