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月桂峰组是丽水-椒江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层系。丽水-椒江凹陷在月桂峰组沉积时期为强断陷期,构造分割性强,沉积环境相对封闭,内部多个次洼的湖相烃源岩发育特征不清。为明确丽水-椒江凹陷内各富烃次洼中月桂峰组烃源岩发育条件及空间展布规律,进一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利用钻井、岩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古生物等资料,基于湖盆演化动态全生命周期过程,提出“早期断层活动速率、中期母岩性质和遮挡条件、晚期火山活动”联合控制丽水-椒江凹陷4个次洼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在地质认识约束下,基于多属性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对中-深湖相烃源岩的空间展布进行了定量刻画。结合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机制和中-深湖相烃源岩分布范围,对4个主要次洼内烃源岩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椒江A洼为Ⅰ类富烃次洼,丽水A洼和丽水C洼为Ⅱ类次富烃次洼,丽水B洼为Ⅲ类生烃次洼。  相似文献   
112.
地震发生后,针对能够快速预测震中附近的烈度分布情况的问题,首先对632次地震触发的台站进行筛选,对2 231个台站触发后20 s内有效的7个地震动参数以及震级和震源距的信息进行提取,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所选数据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三种有效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模型一所选的输入参数为7个,不利用震源参数,在预测中有着较好的时效性,从第1 s到20 s,预测的平均烈度差值逐渐减小到0.45;模型二所选的输入参数为8个,利用了震源距信息,可以用于烈度级别的预测,预测的平均烈度差值逐渐减小到0.36;模型三所选的输入参数为9个,预测结果较好,可用于震后烈度场的实时预测,平均烈度差值逐渐减小到0.31。利用提出的3种模型对两次地震事件进行烈度预测,预测烈度差值取整后分别有95%和76%以上在1以内,有着较好的结果,可以用于地震预警当中。  相似文献   
113.
蓝藻对太湖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和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因自然或人工沉降的太湖蓝藻在厌氧条件下作为碳源对底泥微生物反硝化脱氮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底泥总氮、化合态氮素、挥发性脂肪酸(VFAs)、COD、电位和pH等指标的监测,发现藻体中大量的生物可降解碳素在厌氧消解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等一些可供反硝化菌直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2×藻组VFAs含量可达2232.96μl/L,1×藻组可达1263.36μl/L,最高可达42.1%,为对照组(无添加蓝藻)的2.43倍,从而促进了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还原成N2和N2O的过程,提高氮素的去除率.但底泥中沉降蓝藻需要一定的降解时间,前4天添加冷冻干蓝藻粉的处理组COD降解率较低,电位处于正值,体系中产生硝态氮,随后COD持续降低,添加2×藻组COD最大去除率为42.08%,1×藻组为32.93%,对照组仅为14.46%,表明藻细胞中的碳素已开始被利用.本研究表明沉降蓝藻细胞能够为底泥中的反硝化过程提供可利用碳源,并深入揭示了沉降蓝藻作为碳源促进底泥反硝化过程的机理和对底泥中C、N的影响,为在湖泊治理中降低氮素的内源污染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地震时间分布特征研究是进行地震预测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以中国海域统一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以指数分布模型、伽马分布模型、威布尔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布朗过程时间分布(BPT)模型为目标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以及K-S检验结果确定能够描述海域地...  相似文献   
115.
116.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阶界线层型剖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茂206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全井获取了青山口阶497.02m的岩芯资料。茂206井青山口阶为典型的湖相沉积,它具有相对高的有机碳、无机碳稳定同位素,表示当时古湖泊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同时在青山口阶下部具有高的规则甾烷/藿烷比值和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以及低的重排甾烷/常规甾烷比值,表示当时的古湖泊曾发生过藻类勃发事件、水体分层事件和缺氧事件,由此导致了青山口阶优质烃源岩的形成。青山口阶底部出现的一些具重要时代意义的被子植物花粉Cranwellia,Lythraites,Complexiopollis,Borealipollis等,显示青山口阶具有晚白垩世土仑期以后的被子植物花粉色彩,以及湖相沉积岩夹层中的火山灰(斑脱岩)锆石U-Pb年龄也证实了青山口阶底界已属土仑期,其顶界已进入康尼亚克期。  相似文献   
117.
基于能源消耗数据,采用IPCC碳核算方法和LMDI分解模型,探讨了2000—2019年江西省一次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通过Tapio脱钩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特征。结果表明: 1) 一次能源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以后碳排放量年均增长速度放缓、碳排放强度下降速度加快。2) 对碳排放量增加起促进作用的因素为人口效应、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起抑制作用的要素为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替代效应不明显。与2000—2015年仅能源强度效应使碳排放量下降的情况不同,2015—2019年能源强度效应、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均使碳排放量下降,其中能源强度效应贡献率比2000—2015年高3倍。3)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以弱脱钩为主,其中2016—2019年脱钩弹性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18.
MORB 是玄武岩中研究得最详细的玄武岩类,可分为N-MORB 和E-MORB 两类。通常认为,N-MORB 和OIB 都是独立的端元,分别来自亏损和富集的地幔源岩,而E-MORB 则是N-MORB 与OIB 混合的结果。本文研究表明,E-MORB 具复杂的成因,洋脊深度、洋脊扩张速率及源区部分熔融程度及压力不是造成E-MORB 富集的主要原因。压力及部分熔融程度对玄武岩成分的影响远小于地幔不均一性的影响。推测E-MORB 可能有两个主要的形成方式:1) 由较深处略富集的地幔发生部分熔融而成;2) 由N-MORB 与OIB 混合形成。玄武岩微量元素频率直方图表明,N-MORB 基本上保持了来自亏损地幔源区的特征;OIB 则多多少少受到外来物质加入或与N-MORB 混合的影响; E-MORB 则是N-MORB 受OIB 影响的产物。OIB 与E-MORB 似乎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仅仅是受影响和混合程度的不同而已。OIB 富集LILE,可能既有继承了来自源区的特征(深部富集地幔、循环的古洋壳、循环的陆壳、大陆岩石圈地幔、LVZ 熔体层或早期交代岩脉等),也可能有外来物质加入的影响(与N-MORB 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3 类玄武岩的87Sr/86Sr 和143Nd/144Nd 同位素频率分布与早先的结论一致,但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同位素频率分布显示OIB 具有更加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9.
采用LA-ICP-MS法获得新疆四顶黑山地区镁铁质-超镁铁岩中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1.5±1.9)Ma,与采用39Ar/40Ar法和Sm-Nd等时线法获得的年龄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也与同一构造带上的早二叠世黄山东及图拉尔根等含矿杂岩体的形成时间明显不同。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四顶黑山杂岩体以辉长岩为主,含强分异的斜长岩和闪长岩,以高SiO2、Al2O3、CaO,低TiO2、m/f、ΣREE及不相容元素,具明显的Nb、Ta负异常为特征,并以此区别于相邻的图拉尔根杂岩体。结合该区花岗质岩石的定年结果,认为该杂岩体形成于早泥盆世的岛弧花岗岩和晚泥盆世的碰撞花岗岩之后,与(357.7±3.5)Ma的A型花岗岩共生,应是碰撞后伸展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0.
Because literatures about the lipid compositions of modern soils in karst areas are scarce,we have studied the soil horizons overlying the Heshang(和尚) Cave that has provided paleoclimate records from speleothem lipid contents.Our analysis reveals a series of n-alkanes,free fatty acids,n-alkanols and n-alkan-2-ones distribution and relative abundance changing with the depth,and in which the ratios of 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to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n-alkanes,free fatty acids,n-alkanols and n-alkan-2-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