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地质学   18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东川铜矿因民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的开发大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实地调查,首先介绍了云南省东川铜矿因民矿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构造与岩性以及土壤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接着概括了该矿区的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重点就矿山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类探讨。结果表明:地形地貌复杂、旱季大风少雨、处于落因破碎带、地表岩石破碎松散、山体风化剥落强烈等环境地质特点是该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利条件;该矿区主要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分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破坏与复垦、滑坡、泥石流、岩体崩塌以及地面塌陷等,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矿区特殊的地形、地质构造、水文等以及长期矿业活动的共同影响。为防止矿区非污染型环境地质问题继续扩大,提出了治理这些问题的3点建议: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大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等。  相似文献   
182.
方维萱  金浚  李惠 《矿产与地质》2005,19(6):583-587
为庆贺欧阳宗圻先生的八十寿辰,《矿产与地质》本期回顾总结了我国冶金和有色金属地球化学勘查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综述了欧阳宗圻先生等人在冶金和有色金属行业的主要创新成果,以资鼓励从事金属矿产勘查的我国年轻一代地球化学工作者,继续发扬欧阳宗圻先生的创新精神,在新世纪中,迎接矿产资源地球化学勘查和环境生态污染地球化学治理等应用地球化学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对本区晚石炭世沉积岩和火山岩的岩相学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划分出山前洪积相(河流相)、水下三角洲沉积相、海岸潮坪相、浅海相、火山沉积岩相、火山喷溢相、火山喷发岩相、热水沉积岩相、火山热水蚀变岩相和矽卡岩相等10种不同岩相和相应的亚相,这种特征属大陆挤压收缩体制下活动大陆边缘上的火山-沉积岩相学组合类型。垂向相序结构表明在热水沉积岩相上下均有较强的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所需的热能。在库姆塔格晚石炭世压陷盆地中,热水沉积岩相的纵向相序结构为热水角砾岩亚相→菱铁矿岩亚相/石膏岩亚相→铁白云石岩亚相→碧玉岩亚相→铁白云石岩亚相,这种组合是寻找“库姆塔格型”大型石膏菱铁矿矿床的岩相学标志。本区火山-沉积岩相总的沉积序列显示向上由浅变深→由深变浅趋势,沉积物源主要来源于华力西期岛弧带剥蚀区及其南侧(中天山)基底隆起带;火山喷发仍形成发生在浅海环境中,具有大陆挤压收缩体制下(中天山造山带)后陆盆地沉积特点;晚石炭世原型沉积盆地可能为后陆盆地,有利于大型石膏菱铁矿矿床保存。  相似文献   
184.
白锡腊矿段深部铁铜矿体属于与碱性钛铁质辉长岩侵入体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采用井巷工程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对云南东川白锡腊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侵入体的侵入构造系统和控矿规律进行研究,认为滥泥坪-白锡腊铁铜矿段深部IOCG矿体产于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侵入体的边缘,古火山机构、碱性钛铁质辉长岩侵入体、隐爆角砾岩体、多期叠加断裂构造和裂隙破碎带等是白锡腊IOCG矿床的控制构造组合样式。在辉长岩类侵入体中发育的脆韧性剪切带、热液角砾岩带和断裂-裂隙带等构造岩相学部位,构造-热流体耦合和水岩反应强烈,形成了蚀变构造岩相带。IOCG矿体的储矿构造类型为辉长岩类侵入体的膨大与转折部位的底部和产状变化部位、隐爆角砾岩和构造裂隙破碎带等。辉长岩侵入体的过渡相、含矿隐爆角砾岩相和蚀变构造岩相带等,它们是隐伏IOCG矿床的直接找矿预测标志。预测在白锡腊矿段深部和白锡腊-哑巴峡倒转背斜-断裂破碎带北翼深部具较大找矿前景,是寻找大型IOCG矿床有望靶区。  相似文献   
185.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式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控制显著,但该盆地内部构造古地理格架和构造样式不明。查明盆内构造样式特征,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认识和寻找隐伏矿体。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技术对该盆地内部构造样式及其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控制规律研究表明:(1)阿克苏岩群为盆地下基底构造层和半原地异地地层系统。古生代地层为盆地上基底构造层和原地地层系统。早侏罗世成盆期为山前拉分断陷沉积形成的粗碎屑岩系,演进含煤碎屑岩系,最终为湖沼相黑色碳质泥岩灰黑色粉砂岩煤层。在中侏罗世主成盆期最大湖泛面以深湖相结晶灰岩、湖震相砾屑状泥灰岩泥质砾岩和震积岩相泥灰质同生角砾岩等为标志,揭示三组NE向同生断裂带是成盆主控同生断裂带。早白垩世向上变粗的陆相碎屑岩系揭示该次级盆地萎缩封闭。(2)构造古地理格局为“三面环山,北西连通”,在晚侏罗世初库孜贡苏期发生构造反转后,形成了周缘环山封闭式尾闾湖盆,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床形成提供了良好构造古地理格局。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原型盆地为斜切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山间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为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3)盆地内部构造样式(矿田沉积成岩成矿期构造系统)主要有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NW向基底隆起构造带、古构造洼地、构造坡折带和同生断裂带、披覆褶皱等,这些构造样式和组合及后期构造变形样式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控制明显。在隐伏基底隆起构造带上部受层间断裂裂隙带和岩相岩性带圈闭而聚集,推测矿质大规模聚沉机制为在该构造部位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岩相岩性多重耦合,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铜铁氧化物相岩石(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类)强烈地球化学岩相学作用发育,强烈还原作用导致矿质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6.
陕西凤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方维萱 《矿物学报》1999,19(2):198-205
本文讨论了陕西铅硐山大型铅锌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地球化学有助于深化和认识成矿元素参成矿成晕过程中的演化与富集规律。该方法在确定矿床的找矿指示元素,确定元素的垂向分布带,提供矿床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查明矿床的有益组分和有害组分的赋存状态与预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7.
初论秦岭造山土带超大型金属矿集区研究与勘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控矿床理论运用及岩相古地理研究,综合方法普查与系统评价、普查与科研并举是发现厂坝-李家沟超大型铅锌矿床、李坝及金龙山超大金矿集区、八卦庙超大金矿床的主要勘查方法技术。认为秦岭造山带大型-超大型矿(床)集区的主要勘查标志有:三级热水沉积成矿盆地是聚矿的构造空间;同生断裂是成盆-成矿的主控因素。热水沉积岩相发育齐全及分异良好是热水层流体系形成;不同成分、性状的热水混合体系中,多组分、多因素及多过程耦  相似文献   
188.
初论信息技术与我国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面对“转企”的压力下,又面临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重视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中的应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也是非传统的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与开发的主要方向。从靶区优选→概查→详查→勘探→初期开发→中期开发→末期开发等一套系统集成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系统是一项急需开拓性研究课题。已具备的有色金属矿产空间信息技术(如数据库、图形库)及空间信息统计学,为开展这项开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9.
试论地球化学场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维萱 《西北地质》1999,32(1):28-35
地球化学场的分析与研究是目前勘查地球化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科学技术之一,在以往研究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化学场的研究指导思想、研究方法,包括有基础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编图、地球化学场空间结构研究、地球化学区划。  相似文献   
190.
贾润幸  方维萱 《古地理学报》1999,24(5):1017-102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塔西南)江格结尔地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地层剖面测量,该地区的克孜勒苏群分为5个岩性段,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含砾砂岩、砾岩等,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其上覆的上白垩统库克拜组为介壳灰岩、膏质泥岩,沉积相为浅海相、滨海潟湖相; 下伏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岩性主要为杂砾岩、含砂杂砾岩和石英砂岩等,沉积相为冲积扇相;三者呈整合接触。从该区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沉积特征来看,早白垩世为陆源碎屑沉积环境,在晚白垩世转入海相沉积环境。对比该区北侧陆内造山带中的拉分断陷盆地(萨热克巴依盆地)中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地层层序,该区仅沉积了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下部3个岩性段而缺失上部岩性段,表明在早白垩世后期塔里木盆地北侧西南天山发生过一次抬升作用。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是铜铅锌铀矿等金属矿产的赋矿层位,同时也是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储集层位,在铜铅锌等矿石中常可见大量的沥青等有机质,这些有机质主要源于下伏侏罗系的煤系烃源岩,并通过成矿流体参与了金属矿产的成矿作用,因而这种多矿种“同盆共存”的现象,在沉积盆地的研究中作为整体的成矿系统来研究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