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41.
新密市气象站地处矿区,且紧临省道,空气中灰尘和杂质较多,因此雨量传感器经常出现雨量滞后或者雨量误差较大现象。  相似文献   
242.
六盘山盆地形成和改造历史及构造应力场演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六盘山盆地夹于鄂尔多斯地块、青藏地块和阿拉善地块之间,在中国大地构造体系中处于独特的构造位置。基于野外变形分析与断层滑动矢量构造应力场反演,初步确定了六盘山盆地形成与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六盘山盆地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成盆过程和后期改造过程2个大的阶段。早白垩世早期,受到区域近E-W向引张应力作用而发生断陷,盆内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河湖相六盘山群;早白垩世晚期在NW-SE向挤压下,断陷盆地发生构造反转,局部地区褶皱回返,六盘山群发生不同程度的断裂和褶皱变形,继而盆地开始了长期的隆升剥蚀作用。晚新生代,受到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产生的远程效应,六盘山盆地先后经历了NE-SW向和近E-W向挤压应力作用,盆地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变形,六盘山快速隆起。六盘山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不仅为研究周缘地块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提供构造地质依据,也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3.
对福建沙县钾长石粉合成的13X沸石及其与取自山东铝业公司的赤泥混合使用时除砷的效果和适宜条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以单一的13X沸石为吸附剂时,改变沸石用量和溶液的酸度均不能有效去除砷;赤泥和沸石混合使用时对低浓度砷(〈5mg/L)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适宜的吸附条件为赤泥用量2g/L,沸石用量1.5g/L,pH值约为8,平衡时间1h。实验表明,赤泥在混合吸附剂除砷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沸石与赤泥的合理混合使用,对于含砷重金属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4.
由电子探针分析数据估算角闪石,黑云母中的Fe^3+,Fe^2+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待定矿物化学式中阳离子数法是由电子探针分析值求矿物中Fe^3+,Fe^2+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矿物化学式中的阴离子数是唯一已知条件,阳离子数未知,通过本文给出的一系列步骤可以得出实际阳离子数的可能估计。进而求出Fe2O3,FeO。该法对Fe2o3,FeO的计算结果避免了出现负值,在总体上,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较其它方法更接近其化学分析值。  相似文献   
245.
两淮煤田基底断块构造格局与含煤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安徽两淮地区1:20成重磁资料向上延拓处理,所反映的深部构造信息表明,上地壳下构造层存在着明显的断块构造,晚古生代三角洲体系的分布、岩相古地理和聚煤规律均反映了这一基底断块构造存在及其活动.基底断块构造是造成淮南、淮北煤田聚煤作用明显差异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246.
利用1951—2016年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 以当年7月到翌年6月为统计年, 对比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寒潮、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气候变化特征, 并初步分析了冬季北极涛动(AO)、 北大西洋涛动(NAO)与中亚两个城市同期寒潮活动关系。结果显示: 努尔苏丹的年平均寒潮过程频数(15.7次·a-1)是乌鲁木齐(4.1次·a-1)的3.88倍,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分别是乌鲁木齐的5.91倍和7.55倍; 努尔苏丹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月分布呈单峰型, 1月最多, 乌鲁木齐的呈双峰型, 峰值分别出现在11月和4月。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持续日数普遍比乌鲁木齐短。65 a来, 努尔苏丹与乌鲁木齐的春季寒潮过程频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的线性递减率分别为-0.111次·(10a)-1和-0.445次·(10a)-1; 两城市秋、 冬、 春季寒潮、 强寒潮和超强寒潮过程频数线性趋势大多以递减为主, 但是努尔苏丹冬季和乌鲁木齐春季的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均呈递增趋势。努尔苏丹的年超强寒潮过程频数在近5 a最多。努尔苏丹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1 a、 20 a左右的显著周期, 乌鲁木齐的年寒潮过程频数序列有39 a、 8 a左右显著周期。北大西洋涛动(NAO)与努尔苏丹和乌鲁木齐寒潮过程的关联程度比北极涛动(AO)与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为密切; 努尔苏丹的寒潮过程频数受NAO以及AO的影响程度更深。  相似文献   
247.
利用NCAR 和NOAA 发展的新一代中尺度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对2003年7 月上旬发生在我国淮河流域三个连续暴雨过程(7 月1—11 日)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的重点是了解不同水平分辨率(45、30、20 和10 km)对WRF 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的比较表明,WRF 模式能够合理地模拟不同时段的降水带以及平均环流形势的分布特征,对于区域平均等压面上的物理量也有较好的模拟性能。不同分辨率的模拟结果比较表明:不同分辨率对降水的模拟效果影响较大,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有助于预报效果的改善,但高分辨率模拟的降水强度偏强,空报偏多;不同分辨率对环流形势的模拟效果影响不大,各个分辨率的低层风场误差都存在一个5~6 天的波动,并向模式的中高层传播,传播速度约为3 天。   相似文献   
248.
水对我们的生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资源,无论是自然界生命还是现在工业发展,没有一项不与水产生联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水资源污染情况日益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严重影响,水质监测成为人们保证水资源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水资源进行水质监测,可以直接分析出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含量、种类,有利于工作人员结合水源实际污染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水质监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水源质量的保证和工作人员的水处理工作。本文简要阐述了水质监测的目的,进一步探究提高水质监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的具体应对措施,以期促进我国水质监测事业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249.
重金属离子浓度是评价水质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由于城市重工业的发展,城市地表水资源受影响最为严重。以新疆乌鲁木齐河市区段河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对试验室如何确定重金属离子吸收光谱线进行了阐述,并利用试验结果分析乌鲁木齐河部分河段的水质,得出超过50%的采样点其铜、锌、镉、铅四种重金属离子超标,必须采取相关措施制止工业废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250.
本文将CG-LTDR数据集中的地表覆盖数据产品应用于北京气候中心陆面模式(BCC_AVIM 1.0)中,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覆盖类型的数据(冰川、湿地、湖泊、植被PFT)更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数据对不同地表类型的基本分布特征都有合理描述,但与模式中原有数据的差异明显,表现为冰川比例在格陵兰岛西部地区增加,湿地在大部分地区都减少,湖泊在北美和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的比例减少,但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小幅增加,植被PFT的差异最明显。与采用模式原地表覆盖数据的控制试验相比,新数据引入所致的改变,主要局限于地表覆盖数据改变的区域。冰川数据更新使高纬冰川积雪区和青藏高原的温度降低,湿地数据提高了欧洲和北美主要水区的地面温度,湖泊数据有效降低了亚洲地区的温度,更新植被PFT的影响最广泛,使得南美、南非、东北亚、北美和澳洲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升高,而中国华南江南地区以及南亚地区的温度降低,但在一些地区的模拟效果降低。数据全部更新引起的温度改变最明显,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简单叠加,尤其在地表复杂区域。不同的覆盖类型数据更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式对于地表温度的模拟偏差(如格陵兰岛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欧洲内陆湖区的温度偏高),因此需适当选用更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