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张社荣  严磊  王超  孙博  撒文奇 《岩土力学》2012,33(2):597-603
依托溶蚀地基上建坝的典型工程问题,在研究坝基溶蚀空间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溶蚀带力学参数随机场模型,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研究坝体工作性态的统计特性,评价了溶蚀坝基建坝适应性。采用溶蚀带力学参数随机场模型,等效模拟了空间内溶蚀体的无序分布系统,排除地质统计中线溶蚀率的人为假定,避免了以往确定性分析模型中溶蚀体缺失现象。研究方法和成果亦可以为其他相似复杂地基工程的数值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2.
掌握海洋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资源密度分布的影响有利于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2013年9-12月在库克群岛海域利用延绳钓调查所获得的共计56个站点的长鳍金枪鱼渔获率数据,以及测得的温度、叶绿素a浓度、水平海流及垂直海流等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分析了各水层(40.0~239.9 m,每40 m为一层)及整个水体中各个环境因子与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关系并建立了长鳍金枪鱼栖息环境综合指数(IHI)模型,并利用验证站点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预测渔获率与其对应的名义渔获率无显著性差异;(2)IHI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能有效预测长鳍金枪鱼的分布;(3)不同水层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在40.0~79.9 m、80.0~119.9 m、120.0~159.9 m、160.0~199.9 m和200.0~239.9m水层其分布分别主要受叶绿素a浓度、水温、垂直海流、叶绿素a浓度和温度的影响。整个水体影响长鳍金枪鱼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温度;(4)长鳍金枪鱼分布密度较高的水层为120.0~199.9 m;(5)长鳍金枪鱼IHI指数分布较高的3个区域分别为9°00′S-12°20′S,159°00′W-164°00′W、13°30′S-14°30′S,159°00′W-161°00′W和10°30′S-12°30′S,167°00′W-168°00′W,建议在上述海域作业时,应使钓具沉降到120~199.9 m水层,以减少其它物种的兼捕率并提高长鳍金枪鱼的渔获率。  相似文献   
83.
库克群岛海域海洋环境因子对长鳍金枪鱼渔获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延绳钓渔业中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的渔获率,需了解海洋环境因子对其渔获率的影响。利用2013年9月8日-2013年12月31日库克群岛海域延绳钓渔业调查数据,包括:钓钩作业深度,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垂直剖面数据,作业参数,渔获统计数据等,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钓钩作业深度预测模型,利用统计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分析长鳍金枪鱼渔获率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库克群岛附近海域,长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的水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海流分别为160~200 m、21.0~23.9℃、0.040~0.159μg/L、0~0.1 m/s、0.1~0.2 m/s、0.08~0.10 m/s和0.1~0.2 m/s。在该海域作业时,建议在长鳍金枪鱼渔获率较高的水层、温度、叶绿素a浓度、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海流范围内增加钓钩投放数量。  相似文献   
84.
正连绵数百里的绿色长城——木麻黄海防林带,是一道壮观的风景线;紫水鸡在野菠萝树丛间出没,它有着"最美水鸟"之称,却一度被误以为已然灭绝;这里是海南保护较好的湿地之一,也是比较稀缺的内陆淡水沼泽湿地……这里,就是海南的昌江海尾国家湿地公园。从1998年到2018年,20年的打造和生态恢复,让昔日环境恶劣的荒滩,如今已是处处美景,海南西部海岸有了4000多亩浪漫恬静的湿  相似文献   
85.
数字岩心微观孔隙结构十分复杂,有限元模拟物性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关系是非线性的,直接反演其物性参数准确度低、稳定性差.本文发展了一种数字岩石物理逆建模方法,实现了基于数字岩心的储层参数有效预测.从数字岩心基函数的构建出发,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一系列具有等间距物性参数值(孔隙度、泥质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数字岩心弹性参数(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密度),通过插值算法建立了数字岩心弹性参数三维数据集,从而实现了弹性模量的有限元数值解的快速构建;然后搜索弹性参数的单值等值面,通过等值面的空间交会得到交点,完成储层参数预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岩心逆建模理论的储层参数预测结果与实际模型一致,具有可行性,并且可以通过增加插值点数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孔隙度和泥质含量预测结果稳定性很好,而含水饱和度对噪声的加入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6.
青藏高原大部分湖泊近年来持续扩张,湖泊水位和水量明显增加.冰川消融是流域水量平衡和水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导致湖泊水量变化.由于缺乏大范围的冰川质量平衡观测结果,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对湖泊水量变化的影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青藏高原内流区的色林错流域区(水系编号5Z2)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RTM DEM和TanDEM-X双站InSAR数据,精确估算该流域三个主要冰川区(普若岗日、格拉丹东和西念青唐古拉)2000—2012年的冰川质量平衡,依次为:-0.020±0.030、-0.128±0.049、-0.143±0.032m·w.e.·a-1.并据此采用面积加权法准确推估出5Z2流域的冰川质量变化为:-0.166±0.021Gt·a-1.综合ICESat和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计算该流域2003—2012年湖泊水量变化速率(3.006±0.202Gt·a-1),并定量评估冰川质量变化对5Z2流域湖泊水量增加的贡献为:5.52%±1.07%,因此在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区,冰川消融不是导致21世纪初期湖泊水位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本文用重力测量技术对城市地表下沉进行了实验研究,从2016年3月到2017年5月在武汉市内地表下沉较大的部分城区进行了7期流动重力观测实验,并用D-InSAR观测的垂向位移进行了验证.数值结果表明重力观测每期整网平差后点值平均精度都小于10×10~(-8)m·s~(-2),说明采用重力观测能在城市内获得高精度的区域重力变化.第7期相对于第1期的结果与D-InSAR在大致相同时间段内地表垂直位移结果比较表明,重力增加的大部分区域与D-InSAR观测到的地表下沉区域相一致,说明这些区域的重力增加主要是由地表下沉引起的.从第2到7期相对于第1期的重力变化说明在近12个月的时间内测区最大重力变化约40×10~(-8)m·s~(-2),且局部区域的重力值是逐渐增加的,说明地表下沉是持续进行的.本实验结果说明重力观测技术能为城市地表下沉提供重力观测约束和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88.
任利明  王磊 《吉林地质》2021,40(4):37-42
在以往工作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吉林省敦化市太平村一带区域地质背景,系统地分析区内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探讨了本区金矿的找矿前景.通过1∶10000地质草测初步查明了研究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特征.通过1∶10000高精度磁测、1∶10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1∶10000土壤测量等工作大体圈定地磁异常5处、重点土壤金异常4处.综合地质、物探、化探等找矿信息,工作区圈出YJ-1、YJ-2、YJ-3三个找矿靶区,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89.
借助Sentinel-1A卫星升降轨数据,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Okada均匀滑动模型反演获得四川荣县地区三维同震形变场及荣县地震震源参数。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造成的断裂现象大体沿NS向,两侧沉降区域中间伴随抬升现象,最大垂直形变量约18 mm;荣县地震发震断层符合逆断层特性,断层长约9.5 km,宽约2.1 km。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获取该地区2018-11~2019-03各时间段的累计形变,结果发现,该区域在震前形变波动较小,地震是造成累计形变较大的主要原因,震后地表变化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0.
融冻泥流阶地是一种典型的斜坡冷生型冰缘地貌,在青藏高原东部发现大量古融冻泥流阶地,其空间分布对于重建该区古多年冻土分布和古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融冻泥流阶地纹理复杂、几何形态不一、表面覆盖多样化,导致融冻泥流阶地遥感解译和自动提取困难,然而,深度学习方法能获取上下文多尺度语义信息,提高特征表达的能力,为融冻泥流阶地的大范围提取提供了重要手段。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eepLab V3+深度学习模型和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融冻泥流阶地自动提取方法,并在四川甘孜州新都桥周边地区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人工解译结果对比,本方法提取结果的综合精度达到0.68以上,并经野外调查验证了其有效性;在该区共识别了9 203条融冻泥流阶地,主要分布在新都桥镇附近的山谷两侧;泥流阶地主要朝西北方向,坡度集中分布在20°~25°,海拔高程大部分位于3 650~3 750 m间,主要地表覆盖类型是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